在经历了熬夜、题海战术的中考后,进入高一的学生处于兴奋、完全放松状态,虽有模糊的目标,但目标距离现实过于遥远。同时,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课程改革,学习任务繁重,思维能力要求提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心理落差大,从而引发各种矛盾。
怎样协调这些矛盾?怎样引导学生平稳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作为班主任,在做好各种常规管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养成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习惯、寻求一题多解,以及最佳解题法的探寻和归类。学习用思考逐渐代替记忆 高考,用思维代替回忆知识。
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根据实际情况,学生自己上网下载优质试题练习,自己归纳整理教材的基本结构,对试题进行分类训练和整理,从试题中寻求答题的一般模式。
三、注重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
绝大多数学生不问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宣讲问题的重要性。而对于问题的学生,则更应该点播,否则,事倍功半。问题有三重境界。
“爱问”,学生没有经过自己反思,不会就问;不问方法,仅局限于寻求答案。这是最低层次的问题方式。
“善问”,当问题呈现出来,不是急于问题,而是动手查找相关的材料,并反复思考推敲,确实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重难点知识,主动找老师询问,问方法,问失分点。
“乐问”,这是问题的最高境界,其目的通过问题提升自己差科,发现思维缺失点。学生与教师间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学生寻求教师帮助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相对比较固定,学生每天与教师沟通,错题求助、方法指点、心理暗示、模版归纳、思维提升。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收获颇丰。
四、注重学生纠错能力的培养
在迷信题海战术的今天,解放学生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纠错和归纳能力。找出错题原因、并独立纠错,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
五、注重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学生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交流沟通产生的思维碰撞,则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确定交流的主题:它可以是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也可能是某道试题,或学习方法的探究,或情绪疏导。
寻找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抽问、讨论、辩论、表演等。
归纳交流的成果:对于交流中自己不会的知识和方法,要及时反馈在搜集簿中,时时温习,加以运用。
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传统教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错题呈现:教师故意将错误答案呈现出来,让学生讲解错误的原因。
教师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教师,给学生讲解知识,教师点评。
模版试卷呈现:学生评价,纠错。
七、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
学科素养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
阅读:教师列出阅读清单,学生利用假期阅读与该学科相关的书籍。
体验:可以尝试出数理化试题、写作历史剧本、政论文章。
交流:组建兴趣小组,定期交流,并展示交流成果。
八、注重学科思想的培养
这是提升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方式。
学科方法展示:教会学生使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提供展示平台: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学科方法。
总之,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班主任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最终一定会有收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70218.html
相关阅读:高一政治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高一历史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一语文基本和提升学习方法
高中生的完美学习方法
高一必读:有效提高成绩的“错题本”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