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4?长春质检)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世界万物的共同属性 ④物质的固有属性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2014?西城模拟)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这说明 ( )
A. 物质与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C.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①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②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③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④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4. 下列选项中与“两岸青山相对出,轻舟已过万重山”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
A.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B.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C. 坐地日行八万里,顺天遥看一千河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 自然界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B. 客观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6. (2014?汕头质检)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做事就能成功 ③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 ④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2014?沈阳质检)古人云:“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收兽,明年无兽。”上述材料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 B.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D. 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8. (2014?海淀质检)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A. 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 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 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 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
9. 近年来,“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流行词。流行词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表明人的意识( )
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②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 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 (2014?三明模拟)2010年12月11日在墨西哥坎昆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再次警告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忘记气候变化对经济与生活的影响。这说明 ( )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 意识与物质相互依赖 D.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1. (2014?汕头质检)“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
A. 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 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 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 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12. (原创)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设计者将形象运动时尚的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也同时传达了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这表明( )
A. 设计者的感受完全是主观形成的
B. 人的意识不是由客观事物决定的
C. 意识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 人的思维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3. (2014?大连模拟)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动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4.右面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 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D.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5. 2010年10月4日中欧峰会召开,温家宝在发言中指出: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增加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一投资不但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更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助推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意识是客观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16. (原创)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此我们必须( )
①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不断创造新的规律,改变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条件
③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 继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又一次发射成功。这表明 ( )
①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事物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8. (2014?温州模拟)2010年10月25日,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此有专家指出,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为地震困扰。这说明( )
①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目前还不能预知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④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 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 针对旱灾频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呼吁的哲学依据是( )
A. 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B. 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C. 要在改造主观世界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D. 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21. (2014?潍坊质检)“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2. 2010年6月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领导干部之所以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研讨,是因为( )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科学理论是实践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D.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包含的
23.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边。”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
A.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 真理是客观的
C. 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 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24. 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
①认识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2014?广州模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非(共50分)
26.(改编)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某校学生开展了一次“了解世博,关注生活”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聚焦世博文化】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在国家馆的设计中使用了传统建筑斗拱榫卯结构,中国传统的斗拱曲线被拉直,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同时,中国馆的设计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中国馆的设计还融入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时代课题。
(1)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和建设加以分析。(6分)
【乡村与世博】
本届世博会上,“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宁波滕头村脱颖而出,以“全球最美乡村”成功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滕头村的住宅区就实现雨污分流,如今,生活垃圾已全部实现了统一集运和无害化处理;二十多年来,滕头村规定每年以相当资金的投入,确保生态环境的养护和建设。滕头村长期保持60%以上的绿化率和一级空气质量。如今,这个江南小村,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景区,年旅游综合经济收入超过亿元。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滕头村则以多年的生态和谐发展经验,唱响滕头人的世博宣言:“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2)请你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滕头人长期以来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做法的道理。(6分)
27.材料一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6分)
材料二 教育部近日在北京召开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据了解,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2)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7分)
28.有史以来人们对待洪水,经历了“避洪”、“限洪”、“防洪”、“调洪”和“用洪”的演变过程,对黄河的治理,也先后采用“堵”、“疏”、“分”、“合”、“束”等多种方法,但由于黄河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理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等多方面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到了20世纪末,黄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流域内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总量比20年前减少12%,下游出现断流多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及其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只有约1/3的黄河水可以饮用。黄河水利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实现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
对黄河的治理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2分)
29.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会于2010年9月6日上午在深圳隆重举行。在深圳成立30周年之际,某班同学就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就,进行了一次研究型学习,请你一同参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最初有限制的允许,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1)请你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对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变化历程。(6分)
【关注社会评论】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2)请从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达标测评卷十四
6.C 【解析】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取得成功,故②错误。
7. D 【解析】涸泽而渔与焚林而畋,凸显了违背规律受到规律惩罚的案例,故答案为D。
8.C 【解析】徐悲鸿画马,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融入,可见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故答案为C。此题没有涉及生活环境,排除A。艺术作品源自社会实践,排除B。尊重客观物质世界,才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决定因素,排除D。
9. 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这一知识点。从材料“流行词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来看,强调的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流行词则是意识的表达形式。故①②③都符合。材料强调的是认识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故④不符合。
10. B 【解析】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凸显了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重视,凸显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故答案为B。
11. B 【解析】感受属于意识的范畴,其本质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排除A。任何活动都遵循客观规律,排除C。物质决定意识,排除D。诗句表达了诗人的心理感受,这一感受主要由是客观条件所引发的,故答案为B。
12. D 【解析】人的感受是受客观物质环境所左右的,排除A。物质决定意识,故排除B。人的意识活动,即思维活动也要遵循认识规律,排除C。答案为D。
13.D 【解析】此题主要强调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没有凸显对未来的正确预测,“隐形衣”只不过是科学幻想,并不是一种预测,排除①。要想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不能只发挥意识的作用,更要经过科学实验,立足物质条件,故排除④。
14.C 【解析】漫画只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尊重客观规律,从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危害性的结果,所以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故答案为C。
15.A 【解析】我国依据金融危机出台刺激计划,这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尊重,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尊重,可见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答案为A。
16.B 【解析】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意识的能动性同样表现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故排除①。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改造规律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②。
21. B 【解析】此题强调获取的认识,最终目的要推动实践的发展,故答案为B。
22.A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理论,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也在发生变革,所以只有不断研讨,才能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才能使其发挥指导作用,故答案为A。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故排除B。规律可以认识,但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造,排除C。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而不是相互包含的,故排除D。
23.D 【解析】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凸显了客观物质条件对认识的制约作用。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边。强调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制约作用,故答案为D。
24.D 【解析】相对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故排除②。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可见认识的发展,故①正确。人类是世代延续的,可见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故③正确。材料凸显了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可见认识的无限性,故④正确。
25.B 【解析】此题强调人类认识的发展,没有凸显真理的特点,故排除①。此题强调人类认识的无限性,没有体现反复性,排除②。
26.【解析】设问一主要立足意识的能动性,所以应该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馆的设计意图,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中国馆的创意活动,可见意识的能动性。中国馆的建成,可见人们通过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利用客观物质形态,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的过程。设问二主要考查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解答此题关键明确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关键在于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的制约。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推广,又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答案】(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精心设计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分)②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中的众多创新设计说明了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分)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落成说明了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2分)
(2)①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人们应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2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2分)③自然界的发展有其规律,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既注重保护自然,又造福于己。(2分)
27.【解析】设问一:此题主要考查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该地经济的发展是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通过对外来经济发展的预见,可见认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通过该地的措施,可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设问二:主要考查了认识论的理解。国家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证明措施的可行性,可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重视就业,就业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就业,可见认识的反作用。
【答案】(1)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2分)②努力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2分)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2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面对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国家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的共识,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2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2分)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国家始终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在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共识指导下,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实现了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就业。(3分)
28.【解析】回答此题必须合理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人们在不断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认识到治理黄河必须综合治理才能成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②人们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单一的治理方法,综合治理方法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③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从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2分)④每次治黄方法和理念的提出,都指导人们去更好地治理黄河。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
(2)认识反作用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治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治黄方法以及新的治黄理念的提出,不但促进黄河的合理治理,同时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
29.【解析】设问一:主要考查了对认识论的理解。对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逐步深化和发展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就形成的,而是多次反复的结果,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设问二:解答此题关键明确核心点“理论创新”,所以此题我们应该立足意识的作用,以及意识与物质,认识与实践,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来分析。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人们对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3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59958.html
相关阅读: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
嘉兴一中2016高考政治考试试卷及答案
吉安一中高一政治期中试题
2014-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册期初考试试题
鱼台二中11-12学年高一政治下册3月月考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