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小题4分,共60分)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读地球上极昼边界纬度随时间的移动路径图,回答3~5题。
3.a是二分二至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b纬线的纬度是( )
A.0° B.23°26′ C.66°34 ′ D.90°
5.造成图中两个阴影面积大致相等的因素是( )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公转 ③黄赤交角 ④地方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10?淄博模拟)下图为分别在M、N、S三地记录到的日出时刻坐标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M、N、S三处,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是( )
A.M-N-S B.S-M-N
C.S-N-M D.M-S-N
7.图中M、N、S三处,应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有三个不同地区的同学合作设计了一个“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6月22日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完成8~10题。
8.甲、乙、丙三地纬度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9.当乙地测得影子最短时,丙地的地方时是( )
A.5时 B.7时 C.17时 D.19时
10.若甲图所示位于我国某省,则下列对联中可反映该省地理特征的是( )
A.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B.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C.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川肴蜀绣锦宫城,花径草堂
D.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2010?日照模拟)右图是40°N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K、L、M三条曲线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a、b、c、d分别表示地平圈上的四个方位,其中代表南方的是( )
A.a B.b C.c D.d
12.有关K、L、M所对应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迟
B.L——南京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C.M——此时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D.L——长江口外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2010?盐城模拟)右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14.若乙地日出时刻是北京时间8:00,则该地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15.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下表为某季节某日地球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纬线23°26′S66°34′N90°N
正午太阳高度43°08′46°52′23°26′
(1)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图中画出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虚线为南北极圈)
(3)该日,当太阳直射西十区的中央经线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13小时13分,则乙地(20°S,130°W)的昼长为________。
17.(2010?合肥模拟)读“北半球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图”,若图中m、n数值相差20°,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该地的纬度为________。
(2)P的值为____________。
(3)A日期,该纬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时,物影的朝向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中:冬至——行最急;春分及中;夏至——行最舒;秋分又及中的描述知僧一行的发现是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第2题,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用时少一点。
【答案】 1.B 2.C
3、4、5、【解析】 第3题,a时是北极地区极昼由最大值变为最小值时,也是南极地区刚刚要发生极昼现象的时刻,应为秋分日。第4题,b是极地地区发生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应是极圈(66 °34′)。第5题,造成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
【答案】 3.C 4.C 5.D
6、7、【解析】 第6题,由图中知M、N、S三地S地夏至日出最早,白昼最长,冬至日出最晚白昼最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N地次之;M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小,故纬度最高是S地,M地纬度最低。第7题,三地在夏至时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应同位于北半球。
【答案】 6.C 7.D
8、9、10、【解析】 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北京时间13时杆影长度为零,则甲地为(23°26′N,105°E),乙地北京时间0时杆影长度为1米,即正午太阳高度为45°,且杆影朝向南,则乙地为(21°34′S,60°W),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经线为45°E。第8题,丙地纬度数最大,乙地纬度数最小。第9题,根据时差计算,乙地(60°W)地方时12时时,丙地(45°E)地方时是19时。第10题,甲地(23°26′N,105°E)位于云南,石林是云南的景观。B项描述浙江、江苏省,C项描述贵州、四川省,D项描述湖南、湖北省。
【答案】 8.C 9.D 10.A
11、12、【解析】 第11题,图示地区为40°N,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第12题,结合日出方位及正午太阳的位置判断K为冬至日,天安门日出最晚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迟;L为春秋分日,南京、北京白昼一样长为12小时,长江口盐度达一年中最大值;M为夏至日,该地日出东北方向。
【答案】 11.A 12.A
13、14、15、【解析】 第13题,甲、乙两地白昼长都短于12小时,说明此时处于冬半年,由此知甲位于乙的南方,又因甲、乙同时日出,知甲位于乙的西方,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第14题,乙地昼长10小时,日出时为7时,此时北京时间是8时,可求乙地经度为105°E,故可能位于四川盆地。第15题,图示季节为冬半年,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13.D 14.C 15.D
16、【解析】 第(1)题,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第(2)题,注意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180°经线为12时所在经线。第(3)题,此时北京与西十区并不位于同一日期内,北京位于较早的一天,则该日期的范围为自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第(4)题,同一日期内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地方,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夜长。
【答案】 (1)23°26′N (2)图略 (3)30°E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或180°经线向西至30°E经线 (4)10小时47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56853.html
相关阅读: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试卷
江西省万载县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高一地理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堂练习题(附答案)
2016学年高中一年级寒假地理作业
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寒假精选地理非单选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