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2015-2015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项正确得4分;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物理量当中均是矢量的是( )A.位移、质量、加速度 B.位移、速度、路程C.位移、时间、时刻 D.加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答案】【gkstk解析】【考点】【答案】C【gkstk解析】A、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看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不能忽略,故A错误;B、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看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不能忽略,故B错误;C、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可知前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长,故C正确;D、跳台比赛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位移比为1:3,故D错误。【考点】质点、平均速度、参考系. 如图所示,某一弹簧测力计外壳的质量为m,弹簧及与弹簧相连的挂钩质量忽略不计,将其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两水平拉力F1、F2分别作用在与弹簧相连的挂钩和与外壳相连的提环上,关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F1>F2时,示数才为F1B.只有F1<F2时,示数才为F2C.不论F1、F2关系如何,示数均为F1D.不论F1、F2关系如何,示数均为F2【答案】C【gkstk解析】F2作用在外壳上,F1作用在弹簧的挂钩上,所以无论两个力什么关系,示数均为F1;当二者不相等时,弹簧测力计要处于加速状态,二者相等时,测力计保持匀速或者静止状态。【考点】胡克定律B.4R 向西,2πR 向东?C.4πR 向东,4R?D.4R 向东,2πR?【答案】D【gkstk解析】物体运动的起点是A,终点是C,则位移大小等于AC,大小x=4R,方向向东.路程S=2πR。故选D【考点】位移与路程.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体A和B,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不计摩擦,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A.(M+m)g、(M-m)g B.mg、 (M-m)gC.(M-m)g、Mg D.mg、Mg【答案】B【gkstk解析】以B为研究对象,绳子的拉力F=mg再以A为研究对象,得到F+FN=Mg,得到FN=Mg-F=(M-m)g故选A【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的时间间隔是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的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 )A. g (T-T) B . g (T-T)C . g (T-T) D . g (TA-TB)2【答案】A【gkstk解析】由对称性可知单程的时间为,从最高点下落到B点的时间是;从最高点到B这一过程从最高点到A这一过程则A、B之间的距离为,故选A。【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v1、v2、v3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t1、t2、t3之比分别为( ) A.v1v2∶v3=32∶1B.v1v2∶v3=∶1C.t1t2∶t3=1∶D.t1t2∶t3=(-)(-1)1【答案】D【gkstk解析】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采取逆向思维,则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得经过x、2x、3x后末速度比为,反过来就是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v1、v2、v3之比,即,故AB错误;由可得经过x、2x、3x的时间比即为速度比,所以依次经过三个x所用的时间比为,反过来就得到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t1、t2、t3之比,即为,故D正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 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A.6.5 m B.10 mC.20 m D.45 m【答案】C【gkstk解析】由图可知AB的长度为2cm,即0.02m,照片中像长度为物体实际长度的,所以实际长度为:h=2m曝光时间为,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由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式得,故C正确。【考点】自由落体运动.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C.物体在4 s末返回出发点D.物体在5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答案】BC【gkstk解析】A、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速度都为正,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B、物体在第2s内、第3s内图象的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是相同的,故B正确;C、物体在4s末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零,此时回到出发点,故C正确;D、物体在2s末和6s末位移最大,最大位移为0.5m,故D错误。【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B.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C.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D.摩擦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答案】CD【gkstk解析】AB、静摩擦力存在于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存在于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之间,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静止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故AB错误;C、由f=μN知,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而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故C正确;D、摩擦力方向有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比如随水平转盘一直匀速转动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指向圆盘的圆心,与速度垂直,故D正确。【考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答案】【gkstk解析】得平均速度为108 km/h;速度计【考点】.警车A停在路口,一违章货车B恰好经过A车,A车立即加速追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0~4 s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车的加速度为5 m/s2B.3 s末A车速度为7 m/sC. 在 s末A车追上B车D.两车相距最远为5 m【答案】CD【gkstk解析】A、由斜率读出A的加速度,故A错误;B、由图象纵坐标读出3s末A车速度为7.5m/s,故B错误;C、4 s末由“面积”得到B的位移等于A的位移,4s末A车恰好追上B车,故C正确;D、在2s前,B车的速度大于A车的速度,两车距离增大,在2s后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两车的距离减小,在2s末时刻两车的距离最大,由图读出两车相距最远为5m,故D正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二、实验题(共1分).(分)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________.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答案】BD【gkstk解析】平均速度的定义是两纸带“0”至“5”的过程中,时间相等,乙的位移大;由可知乙的加速度大。【考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s,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0.10 0.86 0.64【gkstk解析】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即;利用逐差法的结论直接求出加速度即可:【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逐差法求加速度三、计算题(共分)在一段限速为50 km/h的平直道路上,一辆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刹车后车轮在路面上滑动并留下9.0 m长的笔直的刹车痕.从监控录像中得知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1.5 s.请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车刹车前的速度,并判断该车有没有超速行驶.【答案】12m/s 没有超速【gkstk解析】已知汽车刹车的位移为x=9m,刹车后运动时间t=1.5s,刹车后的末速度为v=0根据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v=v0+at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有:解得汽车刹车时的速度v0=12m/s=43.2km/h因为43.2km/h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518639.html
相关阅读: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_物理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高一物理上册牛顿第二定律同步练习题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