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 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规模小,且波动较大”这一特征发生在人口增长历程的A.原始低增长阶段B.高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现代低增长阶段2.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请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型的是3.表中所示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大洋洲4.下列问题,由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是A.教育压力增大B.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C.就业压力增大D.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③D.④6.近年来,造成中东叙利亚和非洲利比亚等国家大量难民潮的原因是A.①B.②C.④D.⑤图2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2回答7~8题。7.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已开发地区向开发地区C.人口主要由甲、丙迁往乙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经济收入B.军事C.工程建设D.新区开发9.A表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则A代表的是A.科技水平B.资源基础C.受教育水平D.消费水平10.E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则E代表的因素是A.经济发达程度B.对外开放程度C.资源丰富程度D.人均消费水平图4四条折线示意中国、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4完成11~12题。1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丁1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区域经济B.城市环境趋于恶化C.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13. 图5中住宅区的范围应该在A.E─GB.E─HC.F─HD.F─I14.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①雨热同期②生产规模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人口稠密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15.下列地区中可安排该农事活动的是①东北平原 ②河套平原 ③鄱阳湖平原 ④成都平原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16.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B.水稻种植业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17.限制该地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图8为我国某自然村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图。读图8回答18~19题。18.该自然村可能位于A.杭州市附近B.长春市附近C.昆明市附近D.成都市附近19.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B.市场C.劳动力D.气候20.下列工业区位因素中,在图中没有直接体现出的是A.动力因素B.交通因素C.市场因素D.技术因素21.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A.各企业之间存在生产联系B.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C.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D.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22.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D.减轻运输压力,节约运输费用23.如图10所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某地拟在郊区县征地建一以化学工业为主要部门的工业区,若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应在何县征地较为合适A.甲县B.乙县C.丙县D.丁县24.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25.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A.闽南三角地带B.长江三角洲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26.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A.在广州建棉纺厂B.在上海建钢铁厂C.在南京建石化工厂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27.20世纪下半叶,丙类产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28.有些城市高架公路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设了近2米高的屏障,其目的是A.防止车辆冲出公路B.隔音、减轻噪声污染C.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D.美化城市环境29.为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①错开休息日和上下班时间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③大力鼓励私人买车,解决乘车难问题④发展高层建设,腾出地块拓宽马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30.图12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读某聚落分布示意图(图13),完成31~32题。31.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A.①B.②C.③D.④32.促使该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崎岖,交通运输方式单一B.人口稀少,资源丰富C.交通便捷,人口众多D.交通干线,过往车辆多33.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A.①B.③C.②D.④34.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第Ⅱ卷 选择题(共49分)35. (13分)读下列图表回答:(1)图14、图15和表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和 。(2)由表2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15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但在非洲和南美洲的赤道附近平原地区,却是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该类区域 ,而赤道附近1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却是人口稠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36. (13分)图16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________________。在M、P、Q中,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该处发展成高级住宅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37. (13分)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图17),回答问题。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______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都是二年三熟:_______________;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_______;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______________。38. (10分)在图18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区。读图18,完成下列各题。(1)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许多与石油化工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集聚在石油化工区,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图中③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图中④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P带宜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第页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3图16图17图18图12 某城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图14 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图15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比例变化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分认定暨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暂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240301.html
相关阅读:2016学年高中一年级寒假地理作业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试卷
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寒假精选地理非单选题三
高一地理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堂练习题(附答案)
江西省万载县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