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2014.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l一4页,第II卷5—8页,共100分。考试时问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是所有细胞不可缺少的脂质 B.在人体活细胞中碳原子的数目最多C.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乳糖不能直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B.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C.细胞对所有离子的吸收都具有选择性D.活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葡萄糖的载体3.图I表示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该过程 A.发生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 B.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C.至少断裂两个肽键生成两分子水 D.需水参与,且水中氢全部用于形成—COOH4.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能清除凋亡细胞离不开膜蛋白的作用B.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不均匀C.内质网占生物膜系统的比例很大,在低倍镜下可见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5.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某地一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该种群数量,据右表分析正确的是A.(K-N)/K值越小,种群增长越快B.S4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C.渔业捕捞作业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蝗虫防治应在蝗虫达到S1点之前进行6.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消除属于细胞凋亡B.基因的选抨性表达导致肝细胞发生衰老性分化C.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在免疫功能被抑制的忠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7.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合成 B.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相反C.高浓度乙烯能促进脱落酸合成 D.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8.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到细胞外。VLDL排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为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吐9.导致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A.生殖隔离 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 D.突变和重组10.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断裂释放能量B.ATP和ADP能迅速转化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叶绿体中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转移,ADP的转移方向则相反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可发生变化C.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酶既可作为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12.图3是植物叶肉细胞内光能转化、储存和利用的部分途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过程的场所为叶绿体内膜B.②过程ATP释放的能量部分转化为热能C.除ATP外,③过程还需【H】D.④过程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均能发生13.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研究某时间段中两岛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4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两岛上的鸟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B.最终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趋于相同C.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甲岛上鸟的种类较多,与甲岛变化的环境导致更多变异有关14.下列不会导致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 B.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C.花粉过敏,某些细胞释放组织胺 D.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15.图5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局部图像模式图(不考虑基因 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按分裂过程,标号的先后顺序应为①→②→③B.若该动物为雌性,则②和③均为初级卵母细胞C.正常分裂结束后③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细胞D.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②细胞中16.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人体大量出汗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17.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进入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内的浆细胞迅速分裂增殖D.入侵的麻疹病毒可被抗体结合,它们结合后被T细胞吞噬消化18.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 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在突触间隙中,NE将发生如图6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此种突触处可发生兴奋的双向传递B.NE是一种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需能量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释放属于反馈调节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19.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I、II、III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转换。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III型菌与R-II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大量死亡,从死亡小鼠体内克获得有活性的S-III型菌;而单独独注射加热的S-III 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III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IIl型是由R-II型菌突变形成的C.R-II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III型菌 D.加热后s-III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20.有关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细菌感染→人体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细菌B.受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进入高原→脑干呼吸中枢→呼吸运动加速21.某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7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孩子的患病概率为A.1/4 B.1/2 C.3/4 D.3/822.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B.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后可观察其线粒体分布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目测估计法估计各种群数量23.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将该小鼠的一个分裂旺盛的未标记的体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有8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B.含有2组中心体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每一极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24.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C.噬茵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25.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图8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细胞内发生染色体数量加倍的时期是A.a~bB.c~dC.d~eD.e~f第II卷(非选择题 共 50分)注意事项: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答在别处不得分。山东中学联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26.(9分)翟中和院士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 智能电脑更精巧!”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请回答:(1)结构最简单的细胞属于_______细胞,与结构复杂细胞(如动物细胞)相比,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___________。(2)细胞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完成,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决定了其功能的复杂程度;细胞膜能够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选择,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的疏水性和____________的专一性。 (3)细胞核是细胞的调控中心,这是因为细胞核是_____的场所,决定着细胞的代谢与遗传;细胞核与细胞质问通过______相通,完成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4)从结构上看,细胞具有高度统一性,如所有细胞都具有___________(结构);不同细胞的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上,如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27.(8分)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其关键是__________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______;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__________结构。(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之后样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________,这是山东省莱芜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90374.html
相关阅读:谈高考生物复习的回归课本
高中生物试题指导:解答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
宁夏银川九中2015届高三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广东肇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