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拿到高考题通常不知从何处下手,不知题目所问,就不知所答。那么,复习时辅导教师应关注近年高考试题,辩别试题考向。思考学生面对高考题是否能命中题意?学生有没有这种解答能力?我通过“嚼味”高考题,把握“关键词”来实施这一复习目标,达到良好效果。
一、“嚼味”高考题
高考复习时,讲练一些有“嚼头”的高考题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源于书本,又不超大纲,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效益。只有对高考题的“嚼”,才会领悟高考的味道,达到做好高考题的目的。例如:(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行为动词)这些国营农场(行为条件)的分布规律(行为对象),分析(行为动词)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行为条件)的有利条件(行为对象)。(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品棉销售(行为条件),请解释(行为动词)原因(行为对象)。(3)说明(行为动词)该区域商品棉生产(行为条件)的现实性(行为对象)。(4)分析(行为动词)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行为条件)的影响(行为对象)。
判断我国境内图示区域在哪里,可能有多种方法。要求学生头脑要有清晰的空间概念,我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数。只能先从经度纬度,判定大概区域。此题虽无法从海陆位置认定,四周未临海,可推理大概在内陆地区,还要结合地形地势河流才能认定为塔里木盆地。从地形入手。须知,我国地形区中,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只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置最西,跨经度73°E以东,73°E以西。40°N从中部穿过,当然,对新疆政区图要熟悉。国省界线,区域基本特征:如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沙漠广布,河流流向从四周流向中心,河流少,多季节性时令河等基础知识熟习,判断起来就容易得多。学生学习时须具备灵活的基础知识,较好的分析习惯和冷静沉着的思考能力。
回答(1)题可以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国营农场的分布应沿河流(湖泊)绿洲或地下水源丰富的山麓地带。该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应主要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温度高,光合作用强,质量好,单产高。绿洲有灌溉水源,保证棉花生长。
回答(2)题应主要分析其有利社会经济条件,这里是我国最大长绒棉基地,品质优良,需求大,市场广阔,而棉花易储存,易运输,距消费市场较远,交通成本高,价格经济因素不是主要因素,而随着交通条件改善,棉区生产摆脱市场地域限制。
回答(3 )题生产的现实性。问的问题是是否可行?存在问题应是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其突出,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
回答(4)题,从整体性的原理来分析,大规模种植,过度消耗水资源,将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资源短缺,将会导致荒漠化、绿洲消失,生态恶化,过量使用灌溉用水,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地次生盐碱化。
为什么不少学生不能答好这道题呢?自然是学生这个内因。但作为教师来说,不也值得思考吗? 第一,地图知识是基础,是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源泉,其核心是空间概念。如:东西经度的判别,等高线等的识图和判别。这是学生必备的地理规律的起码知识,没有它,就无法学好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地理。学生要库存这些知识,全靠教师教好“举一”的思维方法,学生才能学到“反三”的本领。第二,利用学生的“双基”充分扩展知识领域。学习区域地理时,让学生编写区域概况表,知识结构表等,让学生去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第三,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主要靠做好课本阅读指导和地理用图指导的教学工作。看书,是让学生找到知识的重点,通晓难点。书是沟通“已知”和“未知”的“第三者”,老师作为“第三者”是“临时的”,书本才是学生的终生朋友。地理教师还要认定这条真理──学生会看地图,教师才“解放”了;不然就会被缠住手脚,你就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既会看书又会看地图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必然会提高的。复习时行为主体(学生)要注意区位的落实,地理特征等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根据有关图表和材料行为条件,往往限制答题范围,行为动词,把握答题的层次要求,行为对象,往往是答题的目标性内容。
二、把握“关键词”
1.分析题意要把握“关键词”
学生解答地理试题的错误,往往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或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似事而非模棱两可。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弄清题意是一个重要因素,误解题意不仅影响思考理解难度,还直接关系到对试题做题答题方向和得分。准确把握试题中的关键词,是顺利解题的保证。地理试题中的关键词分为三类:中心词(地理概念)、中心词的限定词、答题方式的指令词。试以下列试题为例分析。
例一 (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39.阅读图文资料(指令答题方式),完成下列各题。(题略)
(3)从军事角度(指令答题方式)秦开凿灵渠(指定位置)的主要目的(中心词),说明(指令答题方式)原因(中心词))
(4)说明(指令答题方式)灵渠的开凿(指定位置)对当时(指定时间)区域间联系的意义(中心词)。
解析:灵渠的功能供水和运输,从军事角度主要是运输,运什么?粮、物资、兵力等等。说明原因,从交通联系地区来说明,存在陆路交通不便的问题;原因要从影响交通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社会经济条件:从时间来看,秦朝时交通状况,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灵渠属于交通线作用联系了哪些地区?沟通了哪些水系?取得什么效益?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参考答案:(3)主要目的是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后勤供给。原因是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其重要。)岭南地区地形崎岖(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大量物资运输以水路为主,南岭阻挡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交通联系。
(4)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联结了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及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
例二 (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题略)
(1)推断并说明(指令答题方式)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中心词),分析(指令答题方式)这些地区(指定位置)种植优质长绒棉(指定事物)的有利(限定方向)条件(中心词)。
(2)距消费市场较远(指定位置)却并未影响该区域(指定位置)上品棉(指定事物)销售(中心词),请解释(指令答题方式)原因(中心词)。
(3)说明(指令答题方式)该区域(指定位置)上品棉生产(指定事物)的现实性(中心词)。
(4)分析(指令答题方式)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限定方向)对区域环境(指定事物)的影响(中心词)。
(参考答案:略)
2.文科答案编写注意“关键词”
例如(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36.(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考生是这样回答的: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温差大,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晚上没有光合,只有呼吸作用,温度低不利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少,因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质量好,单产高。绿洲有灌溉水源保证棉花生长。沙质土壤疏松肥沃,有铁路线,交通便利,棉花基地,有政府大力支持。”
而参考答案是:“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水源灌溉条件。”几个关键词句。作为高三文科综合指导教师常对学生说,“内容相近不等于答对!”造成文科考生估分“水分”过高的主要原因,是考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只是“相近”或“都答上了”。不少考生的答案只是与标准答案很像,但主要得分点——关键词,仍可能漏掉,文科由于考的东西过多地涉及到文字,涉及到这些文字的书面表达,因此阅卷是非常严谨的,意思接近或答上大体意思,在大多的时候是很难得分的,而更多的时候则是答上一大片,这些答案看上去与题干材料相关,考生也是照着这些材料展开论述的,但这一大片的答案往往会掩盖得分点,结果得分还不如几个关键词语的得分高。因此考生在估算自己分数的时候,要非常“保守”地查找自己的得分点,不能自己宽容自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827807.html
相关阅读:江西省届高三八校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测试试题
【解析版】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 地理试题 Word版
关于“我国‘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升空服务奥运”的试题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