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2届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单元二十一 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1939-21C初)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时间从1939 年大战爆发到1989年苏、东剧变。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战后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从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改革,改革总体成效不大;国际关系上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两极格局,50年代中期后演变为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和平;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其中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局势瞩目;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到更高层次。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本主义发展——美国独霸到美欧日三足鼎立:
1、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
(1)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2)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广,宏观调控加强。(3)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天下到美欧日三足鼎立。(4)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加强,欧共体是其主要标志。
2、资本主义政治—相对稳定:
(1)雅尔塔体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2)各国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矛盾。(3)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依然存在,阶级矛盾,社会危机,极右势力泛起。
(二)、社会主义运动——一国到多国,动荡和改革:
1、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
2、各国的动荡和改革:50-60年代,由于原有体制弊端的显露,经济困难,政局动荡,也希望摆脱苏联的干扰;改革的内容大多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放松对企业的限制;改革总体失败,中国在曲折探索中摸索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四)国际关系——二次大战到两极格局:
1、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帝国主义削弱,社会主义壮大,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雅尔塔体系确立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两大阵营的矛盾逐渐尖锐,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形成了冷战局面。
3、50年代中期以后,两极格局逐渐演变为美苏争霸,两强互有攻防,争夺世界霸权,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威胁和动荡。
(五)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发展
在科技革命作用下,市场制度推广下,国际金融发展下,跨国公司主导下,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扩张。欧共体等区域集团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全球一体化相辅相成。
二、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表现,成因各是什么?这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四个阶段。战后到70年代初,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特征成因和表现:(1)第一阶段稳定发展--①美国大力开拓世界市场;②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工业;③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国家资本主义;④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第二阶段衰退-- ①自身受危机打击,经济放缓;②美苏争霸,包袱沉重;③欧日竞争,十分激烈;
④第三世界,石油涨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经济霸住地位动摇,经济进入滞胀.
(3)第三阶段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降低税率,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对企业干预。
(4)第四阶段经济繁荣—-大刀阔斧改革,信息技术刺激。
对对外政策影响: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对社会国家展开冷战;60—70年代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80年代政策重新回到强硬立场;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美国霸权十分嚣张.
三、欧洲战后经济恢复的总体原因有哪些?认识?
恢复原因:(1)利用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资金因素;(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因素;(3)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因素.
上述因素中,最根本的还是科技因素.
四、欧共体成立的原因?目标?成立的过程?性质?发展的趋势特点是什么?对世界影响?
原因:(1)自身--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提供可能;(2)外部--面临美苏争霸,美国控制.
目标:争取商品,人员,劳务,资本自由交流,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过程:1951年六国煤钢联营;1958年组成原子能联营和经济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改组为欧盟.
发展趋势、特点:成员扩大--由西欧向东欧扩展;程度加深--由经济一体走向政治一体;目前是世界合作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区域国家经济政治集团.
影响:促进欧洲自身经济发展,也推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五、德日两国在战后经济腾飞的相似原因?
(1)经济因素--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国防开始小。(2)政治改革—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3)美国扶植—德的马歇尔计划,日军事订货;(4)科技因素—-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高新技术;(5)政府调控—-国家制定经济战略和加强调控;(6)教育因素—-两国都重视教育.(7)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都保持了稳定。
六、二战后至今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因?影响?
演变:从美国一枝独秀,到60-70年代美欧日三足鼎立,再到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
原因:(1)战后初期,欧洲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通过,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通过布雷顿体系控制了世界金融,生产了世界商品的一半以上;(2)60-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腾飞,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争霸的影响,第三世界冲击下,布雷顿体系崩溃,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三足鼎立;(3)新科技革命的一个内向,市场制度的推广,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载体.
七、19世纪晚期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两次高速发展,相似原因,影响?
原因:①科技革命推动--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②生产关系调整--垄断组织出现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③政治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社会改革调整;④社会环境稳定--巴黎公社至一战,雅体系下相对稳定.⑤不平衡--前:后起美德超越英法,后:欧日冲击美国.
影响:(1)前: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疯狂对外扩张,资本主义殖民和世界体系确立;各国争夺世界的矛盾空前激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引起了世界大战.(2)后:欧日谋求政治独立,冲击了两极格局;也推动了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八、德日两国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相似性.
(1)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阶段:自上而下形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2)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疯狂对外扩张.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经济危机打击,法西斯势力登台,对内独裁,对外扩张.成为大战策源地.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接受改造,美国扶植,非军事化,,制定发展战略,重视科教.
九、50-60年代东、西欧的两种改革,结合背景分析其内容特点,不同的结果.从中得出的认识?
背景和内容特点:
内容和特点:西欧:(1)二战后经济困难,政局动荡;面临冷战和美国控制.(2) 各国加强宏观调控,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社会改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缓和社会矛盾;并逐渐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建立欧共体.
东欧(1)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照搬苏联高度集中模式,弊端逐渐显露;经济困难政局动荡;受苏联干涉,要求独立发展.(2)各国放松对经济控制,利用商品和市场发展经济;政治上发扬民主;对外要求摆脱苏联控制.
不同后果:西欧经济腾飞,走向一体化;东欧由于未冲破原体制和苏联干涉而归于失败.
认识:经济建设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出发.
十、结合史实评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几种不同模式.
(1)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传统模式,经济上强调重工业,所有制单一,计划和指令性,否定价值规律;政治上高度集权,民族法制不健全.形成于苏联,二战后推广到大多数国家。有利于巩固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长远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优越性.
(2)南斯拉夫模式--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经济上社会所有制,企业自主管理,重视商品市场;政治上地方和社会自治.这种模式调动了地方和个人积极性,但削弱了宏观调控,出现分散和自由主义.
(3)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上对内改革,多种所有制共存,对外开放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政治上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同时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此模式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十一、结合亚洲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说明“经济发展必须要从国情出发,抓住机遇,走自己的路”的基本经验。
(1)东亚东南亚模式:韩国新加坡资源匮乏,劳力丰富,抓住60年代西方国家转移劳动密集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技术,同时不断调整战略,韩国实施不均衡增长的战略,新加坡重视道德和社会秩序,两国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西亚等国模式:西亚石油资源丰富,但大都控制在西方垄断资本手中,西亚各国收回石油资源,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冲破国际垄断,提高油价,增加收入;同时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发展农业提高粮食自给率.产油国日益富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9898.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专项教案
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复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