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全面贯彻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较为成功地反映了地理教学、地理命题、地理学科发展三者的特点,即培养、考查和发展学生地理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是最本质的目标。不仅对于高三地理复习具有指导意义,更对整个中学地理教学有重大启发。这种以基本知识点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体现运用功能的设计思想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性越来越强。2007年地理试题总体难度、分值比例上基本保持往年水平,内容上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下面以2007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谈谈地理迎考须关注的问题。
一、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高考的第1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这里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资料、图形语言等多种形式。
例1 (山东卷)下图是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城镇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
A.建筑材料厂 B.化肥厂 C.冶炼厂 D.电镀厂
7.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处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选择和城市地域结构。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呢?首先,要关注图表、材料的名称(华北某小城镇略图──提示信息温带季风气候,工业布局考虑风向);其次要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包括时间、地点、地理事物(华北、小城镇);第三,要了解图像、曲线、关键点所表达的含义;此外,还要注意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等等(图例交通线、绿化带、未利用土地、河流等与工业布局有关)。
6题: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依托矿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由图中解读信息:煤矿;火电厂-有粉尘污染-建筑材料厂。答案A
7题:①受化工厂大气污染(冬季风下风向);③占用耕地,仍在化工厂下风向;④靠近铁路噪声污染;②合理(未利用土地,这里环境适宜)。答案B
二、注意知识迁移,学会调动和运用知识
地理高考的第2项考核目标与要求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必须学会知识迁移,解决相关问题。
例2 (全国卷1):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了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9~10题。
9.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0.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解析:本组试题考查调动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海拔4900米(海拔高,气温低),调用知识:温室大棚与大气辐射,农业自然条件的改造因素。
9.阳光房就是与温室类似的设施,既然是温室,那自然就是改造温度作用了,在高一下教材(人教版)7页有明确的说明。改造温度就是改造热量条件了,选A。
10.在地上种的蔬菜不能生长。那是因为地很冷吧,奇怪的是,不是修了温室了吗,怎么地还冷呀?更何况,大气的能量还是来自于地面的呢!原来可以这样考虑地面的温度在白天应该是比较高的,在夜晚的时候会低一些,因为夜晚温度很低,所以蔬菜也夜晚会被冻坏。从这样来考虑,半空盆栽就是很科学的(大气辐射),选C。
三、重视区域类比
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重新组合。
例3 (天津卷39题)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答案】(1)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
(2)甲区域:原料和燃料 乙区域: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1)从题干和图能知道甲环渤海(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乙长三角(沪宁杭工业基地),丙珠三角工业基地。三地均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区位除了农业基础、发达交通、优惠政策外,还有经济基础雄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广阔的市场等优势条件
(2)甲地海盐、石油和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原料和燃料区位优势;乙地是经济最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且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四、注重学科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体现新课标精神
试题贴近生活,突出应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如2007高考气候内容比例大,全国卷1的3、4、5、8、9、10、37题,全国卷2的8、9、37、40题。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类过多排放温室气体是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系统、农业、林业、水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日益明显。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控制人口增长等,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试题“冷眼看热点”,逆向思维,突出考查双基。
例4 (北京卷)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读图1,完成1~4题。
1.雅典所处的自然带是(B)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混交林带
2.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A)
A.中纬度比低纬度多 B.北半球比南半球少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3.当火炬传递到(B)
A.①地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大 B.③地时,当地黑夜比白昼长
C.④地时,当地正值多雨季节 D.⑤地时,当地正值春暖花开季节
4.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C)
A.7日4时 B.7日12时 C.8日4时 D.9日12时
解析:本题以奥运火炬传递的时空变化为命题背景,实现对自然带、城市、地球运动、地方时换算等知识的综合考查。雅典是地中海气候的典型城市,自然带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火炬传递的城市数,就纬度而言──中纬度比低纬度多(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分别取纵轴的数值作横轴的平行线,即可比较);就南北半球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多(过赤道作横轴平行线);就东西半球而言──东半球比西半球多(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就大洲而言──南北美洲各经过一个城市。第3题首先明确火炬传递的时间段4月1日到5月,其次要读取所到四个城市的经纬度位置。传递到①地(30°E,60°N)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是全年最大(6月22日);传递到③地(60°W,30°S)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传递到④地(73°E,18°N)时,印度西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5月之后才开始进入雨季;传递到⑤地(150°W,32°S)时,该城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4~5月为当地秋季并非春季。第4题属于利用时区差进行区时计算。东八区的区时是8日20时,②地经度为120°W为西八区,两时区区时相差16小时,根据“遇东则加,遇西则减”求得西八区的区时是8日4时。
五、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考生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大量做题,要善于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比较、概括,并运用宽广的地理知识、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对问题进行探讨甚至质疑,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例5 (四川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指出图9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甲区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对上述工业特点的成因分别给予合理解释。(12分)
解析:首先进行空间定位,甲区位于西欧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区为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然后根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工业特点的成因。
(3)甲区以畜牧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
(4)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较多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区内市场狭小;对外经济联系方便(临海)。
油气开采和化工:临近北海油田;邻近世界重要煤产地。
机械设备:近钢铁产地(鲁尔工业区);科技力量雄厚。
食品工业:乳畜业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城市密集(有城市群);海运条件便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8156.html
相关阅读:河南省许昌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暂缺答案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地理
厦门双十中学—学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地理)
上海市某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