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7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必修3 第7单元
考点14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课前自主学习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背景:科技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大力扶持: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重点发展尖端科技。改革开放后提出“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成就:
(1)国防科技:①原子弹:1964年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 氢弹 爆炸成功。②导弹:20世纪60年代从仿制到自制成功,钱学森作出重大贡献。③卫星:1970年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 进入预定轨道。
(2)医学:1965年首次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3)农业:1973年 袁隆平 培育出被誉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的籼型杂交水稻。
(4)航天技术:①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②20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 神舟5号 ”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 杨利伟 )。
(5)信息技术领域:①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1亿次的“ 银河 ”巨型计算机系统。②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 超级 计算机。
(6)原子能技术的和平利用:相继建立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疑点1】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为何如此巨大?
指点迷津: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力和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素质。由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有了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因此取得很大成就。
二、“双百”方针
1.提出:
(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激发了 文艺工作者 的创作热情。
②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提出: 1956 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它是一个 基本性 和 长期性 的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3)成就:使20世纪50年代科技文化呈现繁荣景象,代表作有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
2.挫折阶段:
(1)原因:“左”倾错误影响,政治运动扩大化,文学艺术问题上升为政治乃至阶级斗争问题。
(2)表现:20世纪60年代大批作品被批判,作者被批斗;“文革”时期《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几个样板戏一统天下。
3.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的春天:
(1)邓小平提出:文艺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贯彻“双百”方针。
【疑点2】“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什么不同?
指点迷津:可以从实质和所代表的群体来阐述。“双百”方针是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国家的代表,为推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而推行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提出的自由是为资产阶级服务,属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其次“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有前提,那就是必须在社会主义的范围内,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现代中国的教育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新中国成立: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 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刘少奇提倡两种教育制度:即 全日制 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
(4)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主要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同时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2.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文革”初期,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考制度被废除。1968年底,掀起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运动。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影响:“文革”使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3.教育的复兴:
(1)1977年 恢复高考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2)加快教育改革: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高校实行“211工程”计划。
(3)教育投资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社会力量办学启动了“ 希望工程 ”。
(4)加强西部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疑点3】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指点迷津: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科技的进步能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教育是基础,国家才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课堂精讲精练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
20世纪
80年代
以前(1)美国敌视新中国,想扼杀新生政权
(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提高了国防实力(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
20世纪
80年代
以后(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1)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
(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例1】 20世纪50、60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50、60年代的时间限定,回忆该时期中国国际国内背景进行分析。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对峙,西方主要国家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中国需要和平和安全的社会环境进行经济建设,因而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是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目的。
答案:C
变式训练: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它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提高有重大作用。而且尖端科技的发展对于民用工业的带动作用也非常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很大。
答案:B
2.认识“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①提出的依据: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的理解;对知识分子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评价的变化。
②必要性:经济建设的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需要。
(2)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②“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③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实践中曾经偏离的历史教训:处理好三大关系。
①科学、艺术工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科学、艺术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③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例2】(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析:“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B、C选项提法刚好与之相左。
答案:D
变式训练: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1956年”等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告诉考生,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目的不言而喻。
答案:D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意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重视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例3】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解析:每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可从具体的时代特征出发,“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么这一时期的教育也深受其影响。故选B符合题意。A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C发生在突出重工业的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旧思想,为人民教育铺路。
答案:B
变式训练: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析:此题隐性考查历史时间。1977年12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答案:A
特别提示
1.“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分属于核技术和航天技术,尤其要明白“两弹”不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二者均属于核弹,只是核反应的方式不同,原子弹是核裂变,氢弹是核聚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发展高科技,主要是打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20世纪60年代面对恶劣的国际形势,发展高科技主要是为了冲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积极发展高科技是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经济。
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所指的含义有所不同:“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技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说来,“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3.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既要看到人民教育、新时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成功之处,也要看到以“文革”为代表的教育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6278.html
相关阅读: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专项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复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