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4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联考试题(附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钟祥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语文组 (本试题卷共6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中读音有相同的一项是( )
A.碑帖/请帖 削减/刀削面 掾吏/大笔如椽
B.驽马/妻孥 菡萏/马齿苋 韶光/年高德劭
C.阙疑/乐阕 乖戾/逆时针 晕场/晕头转向
D.祈祷/稽首 扎染/扎猛子 粳米/如鲠在喉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塌实 掉书袋 ?足而眠 天网恢恢,疏而不露
B.羁縻 烟幕弹 墨守陈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痉孪 明信片 趋之若鹜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D.绊脚 汽轮机 计日程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日本并非亚太地区唯一在研发新一代隐形战斗机的国家。韩国、印度都投入到了对隐形战斗机的如火如荼的研发之中。
B.近段时间,在一些地方出现见义不为、见难不帮等现象,如小悦悦事件等,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人们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C.爱因斯坦宇宙膨胀理论也叫宇宙大爆炸理论,基于这一理论,科学界解释了不少科学现象,但一直以来对这一理论的质疑声也不绝如缕。近日,英国科学家再次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准确性。
D.近日,记者发现一些祭奠品销售点竟然出现了纸扎“iPhone”“iPad”及其相关配件等新潮祭品。专家认为祭祖是对逝去的人的一种缅怀,不需要与时俱进。
4、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巨变中,雷锋之所以始终成为社会风尚的标杆,正在于他代表了我们心中最质朴的道德向往和精神理想,而这样的向往与理想,可以跨越时代、浸透人心。
B.在世界许多国家相继掀起“华文热”的今天,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却逐渐疏离母语,这种现象让一些高校教师颇为忧虑,他们只得以考促学。
C.人们要求知情权和信息公开的声音背后,是对转基因食品一直存在的巨大忧虑。人们担心,人类食用过转基因的作物后会不会有“无法预料”的后果。
D.多年来推行的养老金双轨制已经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国务院参事撰文提出:必须抛弃部门利益,痛下决心破除养老保险待遇的双重标准,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和统一,以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例如《奥赛罗》中的男女主人公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
B.词起源于隋,在唐代开始发展。中唐张志和、王建、白居易等都创作了一些成功的作品,晚唐五代时温庭筠、韦庄、李煜等的创作使文人词得到长足发展。至北宋柳永、苏轼登上词坛,词自此拓宽了题材表现范围。其中柳永大力发展慢词表现市井生活和羁旅情怀,扩大了词的容量。
C.《小狗包弟》的作者巴金先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他的杂文集《随想录》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直面“文革”带来的身心伤害,并以此履行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D.“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副挽联悼念的对象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对联中嵌入了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名字。而孔乙己、阿Q这两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均出自《呐喊》。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内倾性
何中华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值得仔细品味,因为我们从中能够引申出中国文化性格的方方面面。
“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谓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来,人的所作所为方能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那么,“礼”又是指什么呢?所谓“礼”,就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属于伦理范畴。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一定是自觉自愿的,“复礼”不过是“克己”的结果罢了。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仁”的实现。“仁”属内,“礼”属外,它们互为表里。“仁”实为“礼”的根据,“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从道德人格养成的顺序来看,一般是须先懂得规矩,亦即“知其然”,然后再一步步地领会其中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即“知其所以然”。所以,虽然《中庸》说“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但“修身”终究还需要“诚意正心”的自觉。
孟子拿射箭打比方:“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射歪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因为风的干扰或者别人的打扰而未射中,而是要首先来检讨自己,反躬自省,看看是否由于自己心不在焉。这就是儒家的态度。所以,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内倾性格,之所以采取反身性的姿态,这归根到底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确实,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这是说,东、西、南、北,加上天、地,这六个方位,都不值得圣人去探究、去追问,而是应该把目光收回,投向自我的审视与拷问。所以,孟子有所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说法。
中国文化的最高偶像是圣人,而西方文化的最高偶像是英雄。只有征服自我才能把自己证成为圣人,而只有征服外部世界才能把自己证成为英雄,二者的根本旨趣迥异。夏天热了,中国人讲究“心静自然凉”,并不致力于改变生态,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西方人则偏好发明电风扇、空调机之类的物件,通过改变生态来适应自身。这些都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旨趣。
追根溯源,应该说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与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着一种发生学关系。其实,鸟瞰中国的版图,不难发现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中国文化不属于海洋型文化,而是农耕型文化。为什么会这样呢?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对于欧洲民族来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然而,“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有更多壮丽的政治建筑,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像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比较了中西空间意识的不同,指出:“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
中国文化的这种内敛性格和取向,难以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或许正因此避免了因为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
(节选自《齐鲁晚报》2010年12月16日)
6、下面对“克己复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克己”就是“去私”,“私”就是一己的私利,不符合“礼”的要求的言语举动都是私欲、私利的体现。
B.“克己复礼”要求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践“礼”的要求,使人的所作所为回到“礼”的行为规范上来。
C.“克己复礼”的实践方式一般是先遵“礼”而行,再领悟其中的道理,但习“礼”而无内省,仍无法达到“仁”。
D.“克己”的内省方式就是指君子遇到挫折首先要检讨自己,反躬自省,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从外在找原因。
7、下列对“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形成原因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孟子的“仁者如射”就是说仁德君子要“求诸己”。至于外在的“六合”,圣人不考究、不追问。
B.“仁”和“礼”一内一外,显示中国文化人格重视“修身”、重视伦理道德的一面,至德的“圣人”理想的目标就是征服自我。
C.它也受到中国地理环境的根源性的影响,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在农耕文化看来,海是陆地的边界,陆地处于中心。
D.中国文化的内敛性格和取向,虽然比较难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可能也避免了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中“克己复礼”的内在要求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内倾性,这种“内在要求”是“要求”,也是“内在”的自觉。
B.中西文化最高偶像“圣人”“英雄”对待外在自然的态度不同,他们分别是以自我的精神和物质的需要为旨趣的。
C.农耕文明有封闭性,它以陆地为中心,是自足性的;海洋文明有开放性,它以海洋为中心,具有征服性。
D.西方人对待无尽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重视实践;中国人的态度是敬仰和向往的,重视想象和心灵寄托。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9—11题,每题3分;12题共9分)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比较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
C.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完备
D.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为人之“节”看法的一组是( )
①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⑤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⑥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亭”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12.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①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3分)
译文:
②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3分)
译文:
③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3分)
译文:
13.用斜线(/)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庄子??箧》)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临江仙 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辛愿
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茅屋下,白发老书生。
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他年联袂上蓬瀛。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
注:辛愿,金代诗人。为人放达无拘,河山亭临别前,元好问、李献能二人曾设宴为辛愿饯行,李献能、元好问即词中钦叔、裕之,二人皆辛愿忘年挚友。
(1)词的上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2)这首词题为“留别”,但全词于“留别”不着一字,却又处处流露出离别的情绪。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一特点。(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5小题作答)(5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菩萨蛮》)
(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20分)
无字书
  ⑴女人从书店里抱着一堆书回来。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她一本接一本地,很快就读完了这些书。但是,当她打开最后一本书的时候,女人惊讶地皱起眉头。这本书全是空页,每一页都是空白无字。
  ⑵女人把这本书拿回书店,但书店经理不让她退书。“已经写在封面上了,”书店经理说,“本书无文字,而且是不可退货的。”女人很生气,她要是知道书内无文字,是不会买下这本书的。但是书店经理就是不松口。女人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她将书扔进了垃圾箱。
  ⑶几天后,女人在地铁上看到一位男人在阅读这本无字书。她气疯了,在挤满了乘客的车厢内尖叫起来。“里面没有文字,你根本就无法阅读!”但男人在保护着自己。“你可以假装,”他说,“没有任何法律禁止假装。”
  ⑷“我觉得,如果在特殊光线下,也许是会有文字的。”坐在附近的一位女人说。她手里也捧着一本无字书。“这真是太愚蠢了!”女人尖叫,“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是多么愚蠢吗?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是不可思议的吗?”
  ⑸到了下一站,一位警察被打电话叫来制止这场争执;电视摄制队赶到了现场,女人接受了现场采访。她大声地抱怨这本书,抱怨的时间还不算短。
  ⑹第二天,这本书出现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了,同时在“小说类”和“非小说类”上榜,女人感到狂怒,暴躁,震惊。她打电话到一家电台的“脱口秀”节目,开始大肆抨击。第二天又打电话过去,接着还不断打电话过去。她再次出现在电视上,这次是跟作者辩论。
  ⑺“你的书是个笑话!”女人说。作者只是坐在那里,笑而不语。
  ⑻不久,女人出名了。她甚至自己写了一本书,在书中呼吁销毁那本无字书;作为对她呼吁的回应,无字书的销量直线上升。
  ⑼女人气急败坏,她不知道该怎么做。她觉得自己就要发疯了。
  ⑽然后,有一天,在大街上,一位男人走上来,往女人的脸上啐了一口。女人站在那里,震惊,浑身无力。她没有意识到所有人都恨她。她转身,一路哭泣着跑回家,把门锁上,整个人瘫倒到地上。
  ⑾她手脚并用地爬进卧室,用毯子把自己盖了个严严实实。整整一夜,她躺在那里抽泣,感觉就像自己要死了似的。
  ⑿到了早上,女人将电话插头拔了下来。她再也不想被邀请上电视了。她在床沿坐了一会儿,然后,她慢慢地站了起来。
  ⒀女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她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到了其他事情上面。她开始养成各种爱好,她去做深水潜水,她甚至结交了一些朋友。在失去了因女人的愤怒引起的争辩之后,无字书的销量开始下滑;并且一个星期接一个星期地下滑,直至有一天从排行榜上消失。女人自己的书也在排行榜上消失了,她对此甚至都没有注意到。
  ⒁岁月在流逝。女人遇到了一位男人,她陷入了爱的漩涡,并且结婚了。她有了孩子,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看着他们建立自己的家庭。她与丈夫的感情有过一段困难的时期,但最终还是没有分手。然后,终于有一天——在她人生的晚年,她的丈夫去世了。这之后,有好几个月,她都无法入睡。她在屋子里徘徊,感觉很失落。她打开所有的灯,然后又关掉。她坐下,站起来,再坐下。一天晚上,她在阁楼上翻看丈夫留下的东西,看到了一本无字书。她已经多年没有想到过这本书了。
⒂她慢慢地将书打开。令她感到惊奇的是,书内是有文字的——有大量的文字,非常明显地印刷在上面。她翻到第一页,开始阅读起来。她读了一个通宵,到了早上,当女人阅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在小声地哭泣。这是她一生中读过的最美好的一本书,她真希望它没有结束。
(作者【美国】本?卢瑞,陈瑞生译,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 一个女人买到一本无字书,非常生气,在地铁上与人争执,引来警察和媒体采访,反而促使这本书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B. 女人为男人捡拾阅读扔到垃圾箱的无字书而生气,嘲讽另一读无字书的女人,这体现了她的正直、固执。
C. 女人想借呼吁销毁无字书一事炒作出名,从而遭到所有人的憎恶,受到无情的打击,只好躲进家里,孤独抽泣。
D. 女人在丈夫过世后再次读到无字书,她在书中读到了她的生活和人生经历,她觉得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本书。
E. 小说围绕“无字书”展开,情节荒诞,但悬念迭生,紧凑严谨;“无字书”的隐喻手法巧妙,寓意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17.从人物刻画的角度,赏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4分)
18.女人对待“无字书”前后有什么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女人这一形象前后有什么不同?(4分)
19.小说中“无字书”有哪些寓意?(2分)文中女人读的“无字书”就是她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无字书。请结合文本谈谈:我们怎样去读人生的无字书?(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请从下列课本人物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①荆轲与桑地亚哥 ②翠翠与素芭 ③大堰河与刘兰芝 ④项羽与刘邦
答:选( )组
理由:
2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注意语意连贯,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中三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联合“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带”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三角”和“珠三角”而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请你为湖北文学现象编写一句赞语。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③不超过15字。(4分)
2014年8月20日,我省作家刘醒龙凭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至此,湖北省共有三位作家获茅盾文学奖,七位作家获鲁迅文学奖。业内人士毫不掩饰自豪之情——除北京外,湖北作家的整体实力,堪与江苏、陕西并称“全国三强”。新世纪以来,文学鄂军不断在各项文学大奖中取得骄人成绩,形成备受瞩目的“湖北文学现象”。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请以“扶”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60分)
武汉外国语学校 钟祥一中 2014届高三年级四月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考点布排、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能力点
七、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答案分析】B
A项读音为tiè/tiě xuē/xiāo yuàn/chuán B项读音为nú/nú hàn/xiàn sháo/shào C项读音为quē/què lì/nì yùn/yūn D项读音为qí/qǐ zā/zhā jīng/gěng
2.【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
【答案分析】D A项“天网恢恢,疏而不露”应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项“墨守陈规”应为“墨守成规” C项 “痉孪”应为“痉挛”
3.【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答案分析】C “不绝如缕”的意思是:像一根细线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此处应该是“不绝于耳”。
4.【高考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答案分析】C搭配不当,原句 “担心”的对象应该是不好的结果,应将“不会”去掉。
5.【高考考点】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答案分析】A“四大悲剧”应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题,每小题3分)
6.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
【答案分析】A.“都是”太绝对,不符合“礼”的言语举动未必都是私欲、私利的体现。
7. 【高考考点】分析综合,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分析】D 此项是“内倾性格和反身姿态”的结果,不是题干中的“原因”。
8. 【高考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案分析】B.西方文化的“英雄”征服外部世界的态度不能说是以物质的需要为旨趣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 【高考考点】理解重要的实词
【答案分析】A(比拟)
10. 【高考考点】筛选整合信息
【答案分析】C(②是写竹之有节,③是谈自然界的节气,⑤是写黄中立的淡泊之心)
11. 【高考考点】有关内容的分析综合
【答案分析】A(应为:花草树木得了节的中和之道,就能枝繁叶茂,反之则生出坏草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阴阳寒暑转移的时机。)
12.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答案分析】(1)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好玩罢了?(判断句式1分,“徒”1分,整句通顺1分)
(2)花草树木的节,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聚”1分,“凑”1分,整句通顺1分)
(3)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然则”1分,“吾徒”1分,反问句式1分)
13.(3分)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3处1分)
[参考译文]
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
[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好玩罢了?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之义。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否则)又凭什么崇尚竹子呢?
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时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所以辞让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守住自己至死不变,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
14(1)【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答案及评分标准】词的上半阕刻画了一个少年时期胸怀大志(1分),却终怀才不遇(1分),暮年凄凉的“白发老书生”形象(1分)。
(首句以“虎头峰下客”自居,可见少年豪气。却以“谁识”二字作反诘,顿生怀才不遇之慨。“清朝无路到公卿”,道出了不得进仕的原因,“清朝”实为反讽。“萧萧”两句点出了暮年凄凉的现实。作者通过少年意气与暮年萧瑟的对比,抒发了怀才不遇、寥落不平的感慨。)
14(2)【高考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案及评分标准】词上阕追忆过往,由己之少年意气写到怀才不遇、身世寂寥,皆是由与忘年挚友相逢感慨而来(2分)。下阕从邂逅相逢着笔,写又逢知己的喜悦,殷切寄语,祝愿友人鹏程高举,意在以我为鉴,劝勉两位正当少壮的忘年之交勿负青春,时不我待,作为临别赠言。(2分)全词虽始终不明言离别,但却通过写相逢和祝愿,暗寓离别之意。言此意彼,将依依惜别之情尽情抒写出来。(1分)
15.(5分)【高考考点】名句名篇的识记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游人只合江南老 (5)栗深林兮惊层巅 (6)江间波浪兼天涌
(7)挟飞仙以遨游 (8)一一风荷举
(8个小题,从中任选5小题作答即可。每空1分。填对一空给1分;如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多字、少字,该空不给分。如答题超过5空,则按所答的前5空计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高考考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与概括。
【答案及评分标准】B C 结合2、3段内容,B项“女人为男人捡拾阅读扔到垃圾箱的无字书而生气”错,男人阅读的无字书不一定是捡拾而来,女人生气也只为男人读无字书。 C项“女人想借呼吁销毁无字书一事炒作出名”错,文中女人反感、抨击无字书,是因为她还不懂无字书的内涵,也是因为她正直固执的性格,是出于好意而非蓄意炒作,意图借此出名。(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4分)
17.【高考考点】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答案及评分标准】第一处写遭到别人“啐脸”后,她的痛苦、悲伤,第二处写她历经世事和丈夫去世之后的失意失落。两处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细节(动作)来反映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精神情态。(一点2分,分别从内容和手法上赏析。)
18.【高考考点】把握作品结构、鉴赏文学作品形象。
【答案及评分标准】做法和态度的变化:从买书扔书;到注意力转移,不关注无字书;再到读懂无字书,爱上无字书。(2分)
形象前后不同:先是年轻、没有什么经历时,她单纯、执着,不懂得生活的复杂性和艺术性,略显幼稚、偏执;后来,她经历丰富后,变得成熟、宽容,能感受并感动于生活、人生的美好。(2分)
19.【高考考点】文学作品的综合探究。
【答案及评分标准】“无字书”的寓意:
①象征任何人的人生一开始都是空白的,后由自己书写而成。
②象征生活(人生)的变化莫测、神秘精深。
③象征唯有历经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真正读懂生活,才可以于“无字”中读出“有字”。
④象征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书写和解读的,不可能有统一版本。
⑤象征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书写人生,无法回避,无法拒绝。
(2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给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小说中的女人,年轻时不懂无字书,把经历过多放在无谓地争辩和无益的驳斥上;后来她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生活,内心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而变得丰富、成熟,她在回忆中感受到人生的点滴,感受人生的美好,从而读懂了无字书。
生活是一本比任何有字的书更大的无字书,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这样的无字书。怎样地生活,就是在怎样地书写。朴素而美好的情感往往就浸润在平凡的经历平凡的人生中, 解读人生的无字书,需要了解世俗社会,体味人性世故,丰富内心感受。读懂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也就读懂了无字书的意义。(结合文本2分,内容合理充实3分,语言流畅、层次清晰1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高考考点】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第②组。我更喜欢素芭。素芭和翠翠都有一颗聪颖、纯真、善良但又孤独敏感的心,但素芭因为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最后被父母骗嫁、被夫家抛弃,更加让人同情和怜爱。(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陈述理由时,人物特征把握准确,给2分;陈述理由给1分;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给1分。字数超过规定字数3字及以上扣1分。)
21、【高考考点】句式转换
【答案及评分标准】“中三角”是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它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相呼应,该地区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与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带”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联合发展。(一个单句给1分,文意连接不流畅酌情扣分。)
22. 【高考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答案及评分标准】文学鄂军,群星璀璨(比喻);三强鼎立,鄂军崛起(对偶);文坛接力,鄂军突起(对偶);湖北文学,巨龙苏醒(比拟、双关)等。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 等 级 评 分 标 准
基础等级50分内容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0分深 刻丰 富有文采有创新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实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⑧用词贴切,句式灵活
⑨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⑩文句有表现力○1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12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3有个性色彩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3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作文评分参考
本题是独词型命题作文,文字浅显,开放性较大,有现实联想性。
立意上,可以从“扶”的本义(搀人、伸手帮助身边的人站稳)入手,倡导人际的互助美德,比如扶老携幼、扶危济困等;也可以联系现实,解决“老人跌倒,扶不扶”的困局;还可以拓展到国与国之间、经济体之间相互扶助、共度危机等现象
文体上,作为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新颖充实多样、论证有条理,对于形象化、深刻化、机智新颖的文章要敢于打50分以上的高分。一些较出彩的论述参考如下: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扶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扶,还是不扶,这是个问题
路遇跌倒老人是否扶起却成了道德难题,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诚信系统出了问题
一边是道德崩溃,一边是渴求好人。彭宇案引发的关注,正是是我们对公民道德信仰匮乏的焦虑和重建道德纽带的渴望的体现。这个双面的社会,正是一个道德分裂的社会。
卫生部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其实,该扶起的更应该是我们的“道德”。
“扶不扶老太太”的命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持续困扰着国人,不扶者、被扶而反诬者、围观者,人人都是实实在在的“跌倒者”。
常识溃败,人人都是受害者,结局必然是陷入“互为伤害”的社会纠结不能自拔。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常识被击溃了,过分拨打利益算盘的结果,造就了“互相伤害”的土壤,具体的受害,潜在的受害;直接的受害,间接的受害,只有方式的不同,没有本质的不同。
道德不仅是一种倡导,更需要着眼于每一处细节的“建设”,营造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法制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务虚的道德呼吁不会让道德“扶摇直上九万里”,只会造就“扶不起的阿斗”
扶起“跌倒”的信任需要社会合力,既要从道德层面上弘扬美德,又要从法律层面上对诬陷行为进行惩罚,让公众在伸出道德援手时免除后顾之忧。
对于优秀记叙文,要求情节有一定波澜感、情景描写较丰富、细节刻画富有功力、情感渗透含蓄而饱满。
其他常规评分标准参见2014年湖北省高考评分细则。
题号、考点、赋分一览表
题号题型考试内容能力点赋分
1选

题语言知
识及表达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能力A3
2识记并正确书写常用规范字3
3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表达应用能力E3
4辨析并修改病句3
5常识及名著导读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识记能力A3
6选

题现代文阅读之一般论述文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理解能力B3
7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综合能力C3
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
9古诗文阅读之古文实词理解理解能力B3
10筛选整合分析综合能力C3
11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3
12断句理解能力B3
13翻译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表达能力B.E9
14
(1)古诗文阅读之古诗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评价能力D3
14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评价能力D5
15填空题(选做题默写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能力A5
16选择题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阅读(小说)对内容的理解、分析、综合分析综合能力C4
17简答题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鉴赏评价能力D4
18把握作品结构、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鉴赏评价能力D4
19理解重要词语含意,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理解能力B探究能力F8
20语言表达
应用简明、连贯、得体表达应用能力E4
21变换句式表达应用能力E4
22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表达应用能力E4
23写作题表达应用能力E60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6198.html

相关阅读:2019年秋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
2013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
2019?2019学年度寒假作业高三语文答案
湖北省武穴中学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