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点搜索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和意义③日内瓦会议④万隆会议。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①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背景②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③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①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②新时期我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③新时期我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
【基础知识梳理】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20世纪50年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 、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第一次提出:1953年 周恩来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协作。 二、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 2、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 原因: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进程: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三原则)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改善: 原因:中美关系改善/日本国内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进程: 1972田中角荣访华和中日建交 1978《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党和政府改变了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 ①战争的根源:霸权主义;②和平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③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重视维和(3)促进裁军(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2)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关系(如:1997年双方确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3)与欧盟保持良好关系(如:中法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与欧盟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4)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2001年中国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要点名师精解】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特点
【点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具体方针。三者共同点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同一切愿遵守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三者在外交策略上又各有侧重。 (1)“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这使得我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历史地位,在国际上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这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后斗争中不致处于于孤立。两者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典例】《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解析】:本题易错选B,错因主要是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内涵。解答此题要逐项分析三大政策的内涵, “另起炉灶”的含义即指“不承认 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据题干材料分析可知这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2.区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特点
【点析】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则基础上,实行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基本方针,以打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孤立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家之间参与外交国际事务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新中国外交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家声誉;1955年4月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典例】(改编题)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会议是指(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解析】:本题易错选A,错因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特点。1955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同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参加亚非会议的29个国家曾遭受殖民主义侵略,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但有些国家受帝国主义的挑唆,对新中国存有误解和疑惧,使会议一度陷入僵局。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与会各国普遍接受,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故B符合题意。D C、明显错误。
【答案】:D
3. 解析中美的正式建交
【点析】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同时,美国采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扼杀新中国。中美处于对抗阶段。 (2)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的利益,主张逐步结束中美对抗的局面,着手调整对华政策;中国政府为了抵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减少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也准备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美国改善关系。乒乓外交开启外交之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从此,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发表第二个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终止同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只同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这一历史事件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
【典例】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之为“破冰之旅”。对“破冰”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A.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合作 D.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解析】:本题易错选B、D,错因在于没有区分好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1979年建交的意义和影响。“破冰之旅”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表明了美国改变了对华敌对态度,不能说明美国放弃了压制中国的政策,即使在中美正式建交后仍然没有放弃,排除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排除B。C与材料明显不符。故答案为A
【答案】:A
【感悟高考真题】
1.(2010?全国1高考)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l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军事同盟条约1980年期满后没有再延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不结盟政策。A过于绝对化,回忆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没有影响签订军事同盟。B错误。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所以D更准确。
答案:D
2.(2010?福建高考)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解析】:图7反映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情况,体现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图8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情况,也反映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为D。“睦邻友好”体现在图8中;“战略结盟”均未体现;“另起炉灶”为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外交方针。
答案:D 3.(2010?浙江高考)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①中国对外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表格中建交国家的数据分析,建交国家逐渐增多,从1969年的49个到1978年达到112个,说明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1969年到1971年,建交国家数没有大的突破,但文革后期到1978年,建交国家数却急剧增加,说明中国外交受到“文革”的影响,排除含有②的选项。1970年与中国建交数是54个,但到1971年和1972年迅速增至69个和87个,说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表格中的年份是1969至1978年,而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是在1979年,无此信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答案:A 4.(2010?上海高考)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复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 参加万隆会议 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解析】: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
答案:A
5.(2010?广东高考)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解析】: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不正确;B项明显可以排除;捷克2005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
答案D
6.(2009?广东高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外交方针的理解。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答案:B
7.(2009?江苏高考)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C
8.(2009?海南高考)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 苏联已经解体 B 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 中美关系好转 D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答案:B
9.(2010?安徽高考)(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
【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第二问,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10.(2009?广东高考)(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6分)
(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1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1. 1982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
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从中可以提炼的中苏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A.对抗了30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
B.中国外交的重点由意识形态转向国家利益方面 C.中苏关系依然紧张,坚决拒绝苏联对华的攻击 D.中国的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 【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查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中苏关系。解答本题要注意中国外交部声明的时间和背景,结合中苏关系演变的具体过程进行思考。
2.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诗歌:“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
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送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和支持 C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选C。 西方国家同中国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对华的敌视政策一直没变 3. 2009年6月25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建55周年,55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国领导人一
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双边关系。其中“三国”除中国、缅甸外,还有
A.越南 B. 朝鲜 C. 印度 D. 老挝
【解析】:选C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选B 。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是指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B项指废除国民政府时期的旧外交政策;C项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D项提出于1953年,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5. 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有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②APEC上海峰会 ③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中国部队索马里护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选D。 注意题目要求“以联合国为中心”。 APEC、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故可以排除。①④体现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6.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对以下三幅图片的“握手”,解读正确的有
图1 (20世纪50年代初) 图2(20世纪70年代初) 图3(21世纪初)
①图1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图3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选D。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两国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 7. 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 从右图可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呈上升趋势,而美国队中的出口贸易则呈现出曲折的过程。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8. 20世纪7O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联合声明》签订(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B ③是50年代提出的
9.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外交方面的成就特别引人注目,以下是我
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照片,就每一时期的外交解读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②邓小平访问美国
③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大会 ④胡锦涛会见金正日
A.毛泽东时期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一边倒原则,和苏联紧密结盟对抗资本主义国家
B.1979年初邓小平访问美国,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江泽民时期我国外交不仅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还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D.胡锦涛时期一方面强化了同朝鲜等国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全面放弃韬光养晦政策,积极谋求我国在世界的应有地位
【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包围封锁,我国实行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但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A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D项表述与事实不符。
10.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
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美国国家战略的需要
【解析】:选D 。 任何国家制定外交政策都是以本国的国家利益(国家战略的需要)为转移的。
11. (2010?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模拟)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
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解析】:选D。根据题干所给时间1971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应该理解为联合国恢复中华
12.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
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解析】:选A。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关键,中国同很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3. (201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模拟)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解析】:选D 。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因此,A、C两项可以排除;B项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政策,并不是外交的特点,与题意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项正确。
14.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
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的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志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解析】:选D。 扬眉吐气是反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跨洋握手是指尼克松访华;冰释雪融是指中日邦交正常化。 15. 2009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37周年,当前,中日关系总体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局面,中日双方应该
继续保持两国关系的良好势头,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要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我国必须
(1)遵循“一边倒”政策(2)遵循“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政策 (3)遵循不结盟政策(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A(1)(2) B(3)(4) C(1)(3) D(2)(4) 【解析】:选B。 题干考查的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一边倒是60年代的外交政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建国初期。 二、非选择题:
16. 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请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上左图为1971年某次国际会议的永恒瞬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为何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畅笑?(2分)你认为出现此永恒瞬间的国际国内政治因素有哪些? (2分)
(2)观察上右图,请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字,(2分)然后写一个简短的说明(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及影响)。(2分)
(3)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列举5个)(5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第(1)问主要通过图片提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原因。第(2)问是尼克松访华,结合教材组织答案。
第(3)问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
【答案】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2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或第三世界的支持)(2分)
(2)跨越大洋的握手;破冰之旅(其他答案有理即可)。(2分)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会见毛泽东等,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3)建国以来外交重大成就有:1949年与苏联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存同求异”方针;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5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5207.html
相关阅读: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复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2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专项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