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75分)
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有学者根据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3.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4.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大革命后的法国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统一后的德意志
5.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
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史料 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6.下列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1895年1913年增长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1.7亿5.7亿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0.28亿1.66亿5.9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C.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工业化,而要中国永远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7.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实行“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D.实行不结盟政策
8.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
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
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9.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0.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11.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曾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
A.代议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
13.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14.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15.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2009年5月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6.“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这实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集权 B.君臣共理国政 C.君权兼并相权 D.君臣分工明确
17.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
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 ②隐含了一些苦衷
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 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 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
20.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21.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结束后,时任蛇口工业区的袁庚问:“我们有个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知道这提法对不对?”邓小平说:“对!”这让袁庚吃了定心丸。袁庚担心的是口号
A.逆潮流 B.悖路线 C.不科学 D.违民意
22.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 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按等级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2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慢”的理念深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慢食”、“慢写”、“慢读书”到“慢旅行”。人们力求在细节上慢慢品味和享受生活。对材料中“慢”文化的理 解,恰当的是
A.“慢”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 B.“慢”的观念违背了历史潮流
C.“慢”意味着工作效率的降低 D.“慢”文化是对现代文明的抵制
24.《2014》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4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25.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第二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26.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7分)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
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6分)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2分,共8分)
德意志帝国法国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法律基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权力中心
延长县中学第四次周考试卷
参考答案:
21. C2 B 3. D 4. A 5 D 6. C 7 D 8 D 9.D10B11D12D13A14A15B16A17C18A19C20A21B22D23A24D25 B
27.(25分)
(1)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主或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6分)
(2)资产阶级代议制1分。不同: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4分)
(3)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6分)
(4)(每空2分,共8分)
德意志帝国法国
政治体制
法律基础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皇帝;世袭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4889.html
相关阅读:高三文综历史联考试题(天津市带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
山东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
广东省“十二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2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