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考点解析复习
2011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学科考点解析?《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测试内容和要求
测试内容能级要求
了解理解运用
1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
6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二.◆考点梳理
【考点1】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
1.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含义: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积极作用:
(1)市场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2)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3)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注意]
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可以联系第二课的“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变动的影响”等道理来理解。
【考点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意义(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
(1)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交易原则: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
(3)治本之?: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4)法治与德治相统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考点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能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①自发性: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下,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为了眼前利益(如排污、制假售假)、为了不正当利益(如盗版),导致不当行为。
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无法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和控制经济变化趋势,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退”,导致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
[注意]
不能将自发性和盲目性等同:自发性表现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盲目性表现为不知不可为而为之。
【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注意]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仍然只能是市场。
②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着一定的宏观调控。
【考点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
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
【考点6】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等。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关系: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注意]
①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
第一,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即局限性。
第二,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②三种手段的区分,可以结合概念与实例。
③经济手段与P8、P65页的联系。
④比较经济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主体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手段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利率、利息税、法定准备金率等
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通过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的调节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测试内容和要求
测试内容能级要求
了解理解运用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二.◆考点梳理
【考点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注意]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几个方面需对照教材进行细致掌握。
【考点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自下而上发展。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高/考.资*源*网 版权所有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测试内容和要求
测试内容能级要求
了解理解运用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和影响√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3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二.◆考点梳理
【考点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和影响
1.含义: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是:
①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②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③它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各国经济合作。
(2)消极影响:
①两极分化: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②风险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态度: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注意]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对任何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
【考点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1.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考点3】 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是什么?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利,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这就是说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
(2)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之所以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是因为:①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②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④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⑤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3)怎么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注意]
①不能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看成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和盲目排斥。
②不能把“自力更生,争取外援为辅”等同于“自力更生为主,对外开放为辅”。因为,争取外援不等于也不能代替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仅限于争取外援这一狭窄的范围,它涉及经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各个领域。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不是何者为主何者为辅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③可以联系哲学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来加深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4567.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政治热点求索真理的历程探究复习
2012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导学案
2012届高考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二轮总复习教案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