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图7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3-25题。
23.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机械化
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考查目标:本题组考查学生从耕地面积和产量变化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3S的具体应用。
有效信息:耕地面积曲线、粮食产量曲线、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数字比例
调用知识:农业产业结构的知识
思维路径:
第23题,粮食产量上升,耕地曲线呈下降趋势,A错;劳动力图中看不出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图,产业结构调整,依赖于科技和政策。所以D对。
第24题,蔬菜和瓜果属于市场指向性,所以选B;
第25题,遥感是获取各种地理信息的一种手段,它不能跟踪定位,所以选A;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26.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考查目标:不同温度带代表植被,不同海拔高度与风速的关系。
有效信息:图例
调用知识:不同温度带与风速关系
思维路径:据图看出,①下层是有灌木的针叶林,说明森林结构垂直性强,所以高度达到四五十米才风速较大;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林,相当于地面是温带,④下层是无灌木孤立针叶林,防风效果不是很好。防风效果最好的是茂密的、垂直性好的。
第26题,A;
第27题,华北平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B;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28-29题。
28.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考查目标:根据区域图判断水资源问题
有效信息:调水线路,河流流向,图形处理
调用知识:类似中国南水北调的知识及相关水资源紧张的措施
思维路径:根据图10,美国北部降水较多,亚热带地区,南部人口密集,农业用地多,消费量大,需求量大。
第28题,地势与调水工程关联不大,所以排除掉;选B;
第29题,北水南调主要是南部需求量大,当年没有运作,主要是降水充足。其它选项题中看不出来。
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30-31题。
30.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①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考查目标: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有效信息:我省在北回归线以北,6月某日,16:00-16:45,树荫遮阳
调用知识: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树影与正午太阳高度函数关系
思维路径;
第30题,6月,16:00-16:45,下午接近日落,这时太阳位置应该约是西北方,所以最佳场地选A;
第31题,设问说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意思就是说正午太阳高度角应该是最大,四个日期,离我省最近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日期应该是选C;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32-33题。
32.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① B.② C.③ D.④
33.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考查目标:中国区域青藏地区相关知识
有效信息:图中等降水量线及经纬网
调用信息;青藏高寒地区自然地理知识
思维路径:
第32题,青海省东南边缘离四川盆地较近,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对照图应选D;
第33题,Ⅰ主要是青藏高原,海波高,气温低;Ⅱ主要是柴达木盆地,气温较高,Ⅰ和Ⅲ无法比较。应该选C;
第Ⅱ卷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西沿海防城港市。
34.解析:
(1)根据Ⅰ区的经纬网特点,图中海拔高度、河湖特征,判断出区位特点。由此能判断原因。
(2)根据湖北省气候特征,地形特征出现洪涝灾害,对应措施。
(3)结合材料二,根据必修三传统工业转移知识,即可得出。
参考答案:
⑴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⑵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⑶(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
(对防城港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35.(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 、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分)
解析:
(1)图中断层陡坡范围,说明A是上升岩块,B是下沉岩块,B附近有许多河流,外力侵蚀作用可以得出答案。
(2)洱海是湖泊,岸边属于湿地,根据湿地相关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⑴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⑵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3113.html
相关阅读:上海市某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地理
厦门双十中学—学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河南省许昌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暂缺答案
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