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4届高三历史测试 2014.2
一、:(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 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恰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25.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26.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色是秉持儒家道德价值观的文官系统。它是惟一能够与今天的现代政治接轨的。不能接轨的是传统的君主制度,不合理处是任命来自上面,不由人民决定。该观点有褒有贬,贬的主要是针对
A.宗法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27. 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希腊人的生活》写到:“几乎30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期外,一代雅典人曾一再选举他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他的领导下,享受一切民主的权利外,同时也获得贵族与独裁的优点。”材料中的“他”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屋大维
28.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2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产业革命的技术不是出现在结构变迁以前,而是在其之后”。这里的“结构变迁”主要指
A.地理大发现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启蒙运动的开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0.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31.“在先进的国家,革命引起观念;在落后的国家,观念引起革命”,罗素的这一观点在中国近代开始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五四运动后
32.1927年陈炯明所著的《中国统一刍议》提到:“三民主义及其发表之政纲,类皆东抄西袭,绝少独立之思想,一贯之理论,而于国情亦未适合。在今日视之,已属陈腐不堪,亟待修正。有何神圣而必强求青年,桎其心思,梏其趋步耶!”陈炯明对三民主义的评论主要反映了
A.三民主义是不适合中国社会实际的空想
B.陈炯明是背叛三民主义的罪人
C.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有局限
D.三民主义制造了新的个人崇拜
33.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的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他的看法
A.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34.台湾曾经有几座战俘营,监禁一些英国、澳洲及荷兰的军官与士兵。许多士兵被迫在矿场劳动,在山中伐木。这些战俘的来源应当是
A.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中被俘虏的官兵
B.1917年日本与德国开战时虏获的官兵
C.1942年日本在东南亚战区俘虏的战俘
D.1972年越战期间台湾收容的各国战俘
35.1928年,傅斯年先生在谈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时,指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二十世纪初,法国一位研究古代社会的学者,谈到历史家在历史写作中的角色时,说:“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对于这两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分别表现出对史学研究的乐观精神和悲观心理
B.两者重点分别是史料和史家,彼此并无关联
C.两者资料都否定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D.两位学者都受到近代欧洲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
二、:
40.以下材料:
材料一:《史记》以前,我国已有《尚书》、《春秋》、《左传》等史书。在体裁方面,也已出现了“本纪”、“世家”、“表”等。但各个著述者的历史观点极不一致,又受视野的限制,记载的面也很狭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担任太史令时,就曾计划撰写一部通史。谈死,迁继任太史令,便着手为撰写这部通史进行准备。他一方面对皇家所藏的大量古代文献和朝廷档案,加以整理;一方面根据早年遍游名山大川的实地见闻,对文献资料加以订补,终18年而成。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
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而且还是理性主义历史学派的奠基人。他指出,要摒弃宗教迷信的束缚来研究全人类的历史,反对将《圣经》作为解释历史的最高权威;他的《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一书,历来被认为是创立新型世界史的最初尝试;他的《路易十四时代》被西方学者认为是近代历史编纂学的开山之作,迄今仍被人们认为是研究这个时代的权威之作。书中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记载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材料三:20世纪初年梁启超对封建史学展开猛烈批判,张起资产阶级“新史学”的旗帜,提倡史学革命,认为史界革命是救国的头等大事。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
“于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志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无兹学耳,苟且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志安有不进化者?虽然,我国兹学之盛如彼,而其现象如此,则又何也。”
——梁启超《新史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在史书编纂上的重要地位,并概括该书诞生的历史背景。(8分)
(2)据材料二归纳伏尔泰对西方史学发展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背景。(10分)
(3)据材料三,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谓“史学革命”的含义及其意义。(7分)
41. (12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实际上惟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惟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由于法国革命具有这种特殊的经典性,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贡献自然也非同一般。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块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当法国大革命开始之时,此前的15年中已经发生了很多动荡,他们动摇了美洲和欧洲的社会秩序。其中最重要的风暴发生在北美,那里的英国移民反叛伦敦,并在1776年宣布独立。在欧洲,1770——1780年间的骚动呈现出两种面目,这与欧洲大陆两部分之间既存的反差有关:在它的“东方部分”,社会主要由被奴役的农民构成,而其西方部分则更为发达、更为自由。……(19世纪初)法兰西共和国已经死亡,而在整个旧大陆,这个共和国的继承者和旧制度力量之间产生了对抗,前者就是拿破仑体制,它捍卫了共和国统一化和理想化的建设成果,但放弃了政治和宗教方面再生的抱负;而后者在法国军队尚未渗入的地方看起来仍然是安然无恙。从逻辑上说,法国大革命的身影掩盖了它此前或随后的各次运动。但这些运动同样在现代世界的诞生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雅克?索雷《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
评述材料中关于法国大革命对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的论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ks5u
历史选做:要求在44、45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大事记ks5u
经济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政府机构成立廉政公署
社会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教育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法律、习俗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外交196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材料三 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据网络资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5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10分)
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一战爆发,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梁士诒就敏锐的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的大好机会,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改变策略。在一战期间,共有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州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提供的援助弥足珍贵。”1918年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中国人轻视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
(1)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9分)
(2)分析一战华工的历史作用。(6分)ks5u
历史参考答案
答案:24——28:CCDCC 29——33:BCDCB 34——35:CC
40.(1) 地位: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分)背景:封建大一统建立;前代史学积累;家学渊源及司马迁自身努力(6分)
(2)贡献:批判神学史观,(使史学变成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否定传统世界历史体系,将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打破以政治、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史学传统,拓宽历史研究领域与范围,重视文化史研究。(6分)
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启蒙思想的传播。(4分)
(3)含义:变传统史学为现代史学。(1分)意义:推动近代学术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增强民族危机意识和民族凝聚力;为近代政治变革奠定基础。(6分)
41. (12分)(略)ks5u
44.(1)刚摆脱殖民统治,求发展巩固独立成当务之急;“星(新)马分治”,国小、自然资源缺乏。(5分)
(2)改革措施全面而有效;注重发挥政府社会职能,以保障民生;注重政府廉政建设;依法治国;重视教育,强调国民素质的提高;积极依托区域优势,走区域经济集团化道路;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照搬西方模式。(言之成理1点2分,满分为10分)
45.(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4分)方式:“以工代兵”或“劳工参战”。(2分)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3分)
(2)作用:为一战中协约国方面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6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69293.html
相关阅读: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
山东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文综历史联考试题(天津市带答案)
广东省“十二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2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