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4届高三历史仿真模拟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M 山东省茌平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周末仿真模拟二
历史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每小题4分,共56分)
1.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中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度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斑马式”的含义,斑马身上的条纹是并行的,这符合西汉初期郡国并行的分布状态。
【答案】A
2.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在三省六部制下,唐朝时期的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C
3.一位士人经历了一场巨变,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个事件( )
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4.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宋神宗与宰相彦博的这一段对话表明( )
A.皇权空前加强
B.改革遭到官僚和百姓的共同抵制
C.皇权与官僚的利益冲突
D.皇权与官僚阶层的依存关系
【解析】在宋神宗看来,改革和百姓没有关系,但与士大夫关系密切,彦博也认为皇帝是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和百姓没有关系。故这段对话反映了皇权与官僚阶层的密切的依存关系。
【答案】D
5.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解析】元朝的行省制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划界,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以此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答案】D
6.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解析】A项是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实行的制度;B项与“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无直接关系;C项符合题意,当选;D项是“官僚选拔问题”。
【答案】C
7.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解析】参知政事是中央官职,其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答案】D
8.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答案】A
9.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答案】A
10.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答案】D
11.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C
1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解析】材料所论述的观点是中国日益走向专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的顶峰。
【答案】C
1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适合作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A.明清君主专制
B.古代中国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答案】D
14.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军机大臣与丞相的权力制衡》
【解析】明初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丞相,使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D项叙述有误。
【答案】D
二、非(15小题21分,16小题23分,共44分)
15.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政治地位怎样?(3分)
(2)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除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3分)
(3)周亚夫曾被封为条侯和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发展趋势?(3分)
(4)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2分)
(5)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与唐太宗有何不同?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4分)
(6)根据材料三、四,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答案】(1)协助皇帝,助理万机;位高权重。
(2)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3)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皇帝任命)。趋势: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
(4) 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5)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六部分理事务。
(6)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
16.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5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5分)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65389.html

相关阅读:高三文综历史联考试题(天津市带答案)
广东省“十二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2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
山东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