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桑梓/莘莘学子暴戾/风声鹤唳泥淖/风姿绰约B.?藤蔓/不蔓不枝记载/载歌载舞弱冠/沐猴而冠C.?迂回/长吁短叹弓弩/驽马十驾聆听/高屋建瓴D.?辟邪/鞭辟入里咀嚼/咬文嚼字隽秀/隽语箴言2.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②“表叔”才倒下,“房叔”就出来,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A.?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B.?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C.?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D.?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3.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4分)面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龙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答:▲4.?阅读丰子恺漫画《跌一跤,且坐坐》,回答问题。(5分)?(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3分)?(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2分)??二、文言文阅读(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门①吊古记[明]方良永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门甚迩,景色??未辨。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因与罗尹论?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既竣事,咸曰:“自有?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注]①?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殉国,宋亡。②?(yǐ):屏风。③民彝:人伦。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僦:租用B.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 典:掌管C.谓当宋室播迁之时 迁:贬谪D.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割:划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B.作者登?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C.祭祀后,作者伫立岸边,回想当年战事,不禁内心怆然。写眼前水鸟飞鸣,渔歌互答,意在以乐景衬哀情。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7.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3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3分)?(2)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3分)?(3)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孟子?鱼我所欲也》)(2)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李白《蜀道难》)(3)故国神游,▲,早生华发。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6)度尽劫波兄弟在,▲。(鲁迅《题三义塔》)?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水乡戏台祝勇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 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这里把戏台称为“万年台”。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 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鉴湖上有座钟宴庙戏台,至今留存。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无论水上,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 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的,但他们需要戏台。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它们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在风雨如磐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 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它收纳了自然的笙箫和历史的烟云,既性感,又立体。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我想象着越王勾践用古老的绍兴话发出的复仇誓言;想象着西施、范蠡在绍兴话里谈情说爱;“五四”时代的文学热涌中,假如没有了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黄酒般浓郁的绍兴口音,也会变得索然。因为那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漫长的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612259.html
相关阅读:2019年秋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
2019?2019学年度寒假作业高三语文答案
2013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湖北省武穴中学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