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专项教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专题21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美、德、英、法、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及其帝国主义特征。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华条约》的签订;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吞并朝鲜;列强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
原因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
源源而来的欧亚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经验;
内战后政局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资金;
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
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狭窄;
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普法战争后的割地和赔款在很大程度上防碍了经济的发展;
大量资本投放国外和信贷领域。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促进,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封建残余保留较多,国内缺乏资金,依赖于外国资本,中央和地方政权被贵族把持,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明治维新的促进,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侵略中国朝鲜,得到许多特权,政府的大力扶植;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农业落后。
表现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工业生产飞速发展。19世纪最后30年,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也居世界领先地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退居世界第三位;
失去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被美德相继赶超。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远远落后于美德,到19世纪末降到世界第四位。1861年农奴制改革完成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特征由于托拉斯是最盛行的垄断组织,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由于容克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联系密切,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由于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意义,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由于国家垄断资本热衷于银行信贷,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由于封建势力仍很强大,沙皇政府由热衷于对外侵略,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由于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和军阀相互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时间事件形成过程
开始形成16世纪
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殖民侵略的扩大,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促使各国资本家到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海外市场,世界被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扩大发展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时期推动因素主要资本显著特点主要途径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业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商业资本暴力手段残酷掠夺殖民扩张和掠夺雏形阶段
自有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凭借优势输出商品,扩大市场武力与不平等贸易相结合基本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凭借资本在经济上控制世界市场武力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瓜分世界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
时间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市场体系)殖民体系
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工场手工业时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新航路的开辟事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国际间的贸易范围扩大西欧国家进行殖民征服。亚非拉一些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亚非拉许多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的殖民征服是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亚洲觉醒的标志;朝鲜的义兵运动;印度国大党的成立;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丁美洲的私有大地产制;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宪法。

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
亚洲革命风暴亚洲的觉醒
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亚洲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工业革命后列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3、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互勾结,遭到人民反对。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亚洲各国民族危机加剧;
2、亚洲一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民主意识产生;
3、一些国家的封建统治者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
性质反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属于旧式民族解放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事件爪哇人民反对荷兰的起义;阿富汗反英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1907年朝鲜人民反日义兵运动;中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旗帜以宗教为旗帜以民族民主主义为旗帜
领导封建统治阶级(王公、贵族)和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农民和手工业者农民、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方式以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政治斗争(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
结果基本上都被镇压下去基本上最终归于失败,但取得一定成果
意义沉重打击西方殖民者和本国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在唤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其他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背景:伊朗的民族危机严重;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激起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
概况:1948年发动起义,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1852年被镇压。特点:新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力量;除反帝反封建外开始要求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方式多样化,起义或改良。

印度民族大起义和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背景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后政治上采取高压手段,经济上大肆掠夺,民族矛盾激化;各个阶层普遍不满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推行宗教歧视政策,士兵反英情绪高涨。19世纪下半期,印度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组织了国大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概况1857年密拉特事件是导火线,义军占领德西,形成占西等起义中心,封建王公成为领导者,英国采取了分化政策,1859年镇压了起义。1905年印度反英斗争高涨,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印度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1908年孟买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并进行了武装斗争。
领导力量封建王公民族资产阶级
参加者封建王公、土兵和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和社会其他阶级
斗争方式以武装斗争为主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
性质反对殖民主义的旧式农民战争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
意义1、是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重要力量和广大人民广泛参加的民族大起义(广泛性);2、展现了印度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3、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改变统治政策;4、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

(4)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19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工人运动的重新高涨;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第二国际的成立;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及其作用;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思潮的泛滥;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时间19世纪80年代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前期
思想1、条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弊端日益暴露;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主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并指导党的组建工作。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提出了无产阶级暴力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及国际合作原则。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
4、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1、条件: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组织:俄国出现马克思主义小组;主观:列宁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积极进行准备工作。
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3、内容: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
4、意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国际第一国际
条件:1、1848年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2、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队伍壮大;3、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4、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进行理论研究。
建立:1864年,英国伦敦,国际工人协会。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第二国际
条件:19世纪晚期工人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各国工人政党和组织建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
建立: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
组织形式:松散,各国党独立自主。
主要活动:前期:内部左中右三派;后期:修正思想泛滥。
影响:前期推动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促进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三国际
条件: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各国工人党纷纷成立。
建立: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通过《共产国际行动纲领》。
组织形式: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他的支部,受他领导。
其他巴黎公社
背景:国际: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普法战争爆发。国内:普法战争战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共和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胜利。
建立:1871年3月,是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形。
措施:政权建设:废除旧军队、警察、法庭、议会,代之国民自卫军,工职人员由选举产生;经济建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失败:1871年5月
意义: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制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
特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走向高潮。
表现:工人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最大的是1886年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迅速成长;各国纷纷建立工人阶级政党或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工人运动保持密切联系,并经常给予指导。
损失: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共产国际七大
背景: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和战争的威胁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召开:1935年,莫斯科。
内容:季米特洛夫作重要报告,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各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
意义: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行动,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5)帝国主义的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大战的结果。
(2008年全国Ⅱ.21)图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
A.1812年 B.1914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56635.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专项教案
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复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2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