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项教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专题25 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慕尼黑阴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苏德战争的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突袭波兰;英法的态度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德军西线的进攻;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投降;英国的抗战;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珍珠港;《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开辟;雅尔塔会议;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二战
时间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1939年9月至1945年9月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虽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不起主要作用世界人反法西斯战争
原因根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直接: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根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具体: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主观: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客观: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等
三国协约国:英法俄等轴心国: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
同盟国:中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
经过三对矛盾:法德(普法战争),俄奥(巴尔干半岛),英德(殖民地)。
两大集团:1879德奥同盟条约,1882意加入,三国同盟形成;1892法俄协定,1904英法协约,1907英俄协定,三国协约形成。

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宣战。
战场:欧洲东、西两线是主要战线。
第一阶段(1914):马恩河战役。
第二阶段(1915-1916):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东线俄军夏季攻势。
第三阶段(1917-1918):美中参战,俄国退出,德国投降。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国家、内容、影响)。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影响)。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爆发)1940年4、5月,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1940年6月,法国投降。1940年7-10月,不列颠之战(影响)。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原因)苏德战场爆发。(扩大)1941年8月,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1941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胜利。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场爆发。(最大)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联合国家宣言》(意义)。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二战转折。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3年11月,《开罗宣言》:中美英,坚持对日作战,日占中土归还。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苏美英,战中统一行动,战后合作,开辟第二战场,打败德国。1944年6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苏美英,彻底消灭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1945年夏,波茨坦会议:苏美英,重申雅会精神;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战后处理战胜国强迫战败国签订合约,惩治掠夺战败国,没有追究个人的战争责任处理战败国,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实行民主化和非军事化,建立民主体制,对法西斯战犯进行了审判
影响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摧毁俄德奥,削弱英法意,解体奥斯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打垮德意日,削弱除美以外的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2007年全国Ⅱ.21)战争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型战例是
A.西西里岛登陆战 B.阿拉曼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中途岛海战
(2008年全国Ⅰ.15)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2008年全国Ⅰ.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2010年全国Ⅰ.22)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控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更大规模联合
(2011年全国卷.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2007年全国Ⅰ.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中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从纯粹的物质的观点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这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岸去进行最后加工……还是从物质的砚点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会自动地帮助建设我们自己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订不单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固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我认为,美国商船应该尽可能地被限制进入战争地带。然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战争地带可能经常发生急速的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地确立;具体的立法可能妨碍根据经常和急速的变化作出调节。所以.更实际的作去似乎应由国务院和行政机构采取行动去划定战争地带的实际地理位置。限制美国船只进入这些地带的目标可以通过国会予以禁止来实现;由行政部门宣布,一切此类航行概由美国船主承担其风险,实质上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用的水龙管子。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奸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谢。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国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活说,如果你借出一定的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完好如初的一一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货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39年2月1940年4月1940年10月1941年2月1941年4月
数额25202550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腊”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411942194319441945
数额261004953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9分)
答:有助于扩大本国就业,加强国防建设;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获得军火的机会);战争地带经常发生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确立,应由行政部门确。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主张的异同。(7分)
答:相同:认为取消禁运、接受订货均有利于美国经济和国防;支持英国。
不同:在武器等物资运输上,由废除禁动到采用租借的办法;支持英国的立场由暗晦到公开。
(3)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10分)
答:法西斯德国扩张威胁日益加剧;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进攻;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威胁。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6分)
答: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
对华援助原因: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美国自己。
(2008年全国Ⅱ.39)(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14分)
答: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长期战争消耗,外援更显重要(4分)。
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英美援华物资通道被切断(6分)。
中美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国希望中国牵制日军(4分)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6分)
答: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6分)
(2010年全国Ⅱ.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疏散转移的特点和意义。(16分)
答: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10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55004.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专项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复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