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复习精练试题(有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肄业/酒肆 荟萃/精粹 捷径/泾渭分明
B.披靡/糜烂 冀望/羽翼 反馈/振聋发聩
C.缔造/谛听 箴言/缄默 坎坷/百舸争流
D.慑服/蹑足 挟制/脸颊 伶仃/酩酊大醉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学校的自水龙头在哗哗地流水,你视而不见,行若无事,像话吗?
B.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的快捷与方便。
C.一介农民,敢在一国总理面前毫无顾虑地发表管窥之见,被温家宝总理称为“没有想到”。
D.这位拳击手得了冠军后洋洋自得,以为今后再也没人能与他分庭抗礼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歌王的这次告别演出将是一场顶级的艺术盛典,老帕已经做好了最后一次在中国观众面前秀出他无与伦比的高音的准备。
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C.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进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达成高度的共识,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以造福子孙后代。
D.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寺、明祖陵、周恩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
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学了——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
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④①⑥⑤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下面的言,完成5—9题
李应升诫子书①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W$w#k-s+5=u.c.o*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直言贾祸 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 看见
C.衣鲜食甘 很少
D.以负我志 担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若长而弗改 若上进无望
B.不复与汝相见 须与妆田百亩
C.汝长成之日 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D.以贵公子待汝 当待以同胞
7.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 )(3分)
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稿,二是希望将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W *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下面的段断句。(4分)
祖父 母 爱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训 汝 汝 傲 而 弗 亲 今 吾 不 测 汝 代 吾为 子 可 不 仰 体 祖 父 母之 心 乎 至 于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 矣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10.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闻砧①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⑴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作简要赏析。(3分)
⑵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①子曰:“其恕乎! , 。”(《论语十则》)
②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李白《蜀道难》)
④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实用类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l2—14题。
民调显示:近八成普通青年怀有“周洋式动力”
记者问“奥运会冠军对你意味着什么?”周洋回答:“获得这枚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也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这句话感动了无数网友。
中国青年报对2856人进行了调查。84.2%的人关注周洋夺金的新闻。参与本次调查的人,45.7%的人老家在城市,54.3%的人老家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1.9%的人自认处于“上等”,12.0%的人确认属于“中上”,49.2%的人选择“中等”,30.9%的人选择“中下”,6.0%的人选择“下”。
比对周洋夺金关注度还高的是,89.5%的人认同周洋“让爸妈生活得更好”的获奖感言。家庭经济中等、中下、下的人选择比例依次为91.0%、92.4%、88.9%,明显高于上(85.3%)和中上(76.4%)。
公众怎么看周洋的“让爸妈生活得更好”
调查发现,对周洋的获奖感言,79.9%的人认为“发自肺腑,真实感人”;73.4%的人表示周洋“对父母的孝顺和责任感,值得学习”;45.4%的人同意“爱家才能爱国”。同时,也有43.1%人认为这背后也反映出运动员的保障体系不健全;28.9%的人认为“背负着父母的压力,这种心理负担有点儿沉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冯仕政认为,网友高度认同周洋的获奖感言,既可能出于他们对以往金牌明星过多“中国式套话”的反感,也可能与当代青少年更自我自然的心态有关。
“周洋对家庭的责任感,值得学习。”冯仕政说,青年不能因为家庭压力沉重就不背负责任。当然,青少年也要善于处理“让爸妈生活得更好”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过分执著于“让爸妈生活得更好”也可能有负面影响,比如面对有些机遇不敢选择而错失更好的发展机会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童潇认为,周洋的获奖感言是一种青年纯真的回归,没有“拔高”,也没有“谦虚”,却比任何精心设计的获奖词更能打动亲情的神经。但不可否认的是,运动员这个职业有特殊性,多年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总体的运动员保障福利体系还有待健全。
时下青年奋斗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上网看了周洋获奖的视频,李晓蕾忍不住流泪了。18岁时她一个人从潮汕到深圳打拼,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念头就是让家人生活得好点儿。“从小店员做起,每月工资不过四五百元,但每次拿到钱我都会反复地数,做梦都会笑。”
现在李晓蕾已是一家珠宝店的店长,但为了供弟弟妹妹读书,她每月留给自己的钱从没超过1000元。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听见父母高兴的声音,晓蕾就又有了继续奋斗的勇气。
“我爸妈赚的钱比我还多呢,我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两年前,孟媛媛大学一毕业,就自己做主签了一家研究所,根本没给想帮她找工作的父母以机会。现在,孟媛媛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加起班也会一连熬几个通宵,“赚钱虽然不多,但是花自己的钱带爸妈出去吃喝、旅游,感觉挺爽。”
时下青年奋斗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本次调查显示,79.3%的人首选“让父母生活得更好”。其中,家庭经济中等、中下、下的人选择比例依次为81.0%、82.7%、77.8%,明显高于上(64.7%)和中上(66.4%)。
此外,67.7%的人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66.8%的人选择“让自己生活得更好”;62.4%的人选择“让下一代生活得更好”。
“家庭条件好的年轻人,更容易按照个人兴趣和爱好选择人生发展道路,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童潇说,而家境较差的话,青年难免首先面临赚钱的压力。社会阶层评价的三要素,财富、权力、声誉,如果全呈同比相关趋势,比如有钱有权了声誉随之就上升了,说明我们社会结构过于刚性,社会结构更呈封闭性,家境对个人的影响也就更大,下层在社会中的成功欲望和受挫感也将会更强。反之,如果我们的社会相对更有弹性,有钱不等于有权,有权也不等于就声誉好,那各阶层的选择就差不多。
冯仕政认为,家庭条件和环境对青年奋斗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年轻人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奋斗,也不完全取决于家庭条件和环境,而在于两者的契合程度。从历史统计规律看,家境好的年轻人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并不意味着人生更精彩——人生的精彩,还与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贡献程度有关。
12.这篇调查报告为什么要运用大量数据?综合归纳数据说明的主要问题。(4分)
13.怎么理解中的“我们社会结构过于刚性”的含义?你认为“各阶层的选择”有什么不同?(5分)
14.全启示我们人生的精彩与家境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一、语言表达(12分,每小题3分)
1.D(shè/niè,xié/jiá,dīng/dǐng;A 项yì/sì,cuì/cuì,jìng/jīng;B项 ǐ/í,jì/yì,kuì/kuì;C项dì/dì,zhēn/jiān,kě/gě)
2.C(管窥之见,比喻短浅的见识。现多用于自谦,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A行若无事:既可以指在紧要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是褒义词,如“看到叛徒领着特务到茶馆搜捕,他喝茶看报,行若无事,掩护了同志的转移”;也可以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是贬义词。B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D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3.A(B句式杂糅,删去“有着”或“同样不可小视”;C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阶段”;D主客体倒置,应改为“中外游人无不为洪泽湖、铁寺、明祖陵、周恩故居等名胜古迹所倾倒”。)
4.A.(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①④⑤都以“世界”为话题,应放在一起;②③⑥以都“学”为话题,应放在一起。)
5.A(B.看待,与“以贵公子待汝”的“待”同义;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鲜艳的衣服;D.违背。)
6.B(A.连词,表假设,如果;B.介词,和、跟/动词,给;C.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拿。)
7.B(②和⑥是叙说,不含告诫意味。)
8.C(“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兄弟三分”,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
9.⑴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4分,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余类推,扣完4分为止。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⑵①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3分。“全”、“二也”各1分,全句大意1分。“此”以为“因此”之类,不扣分。)②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3分。“爱”“肥家”各1分,全句大意1分。“爱”译为“喜爱”“重视”“吝惜”“吝啬”算错,“肥家”意译为“为家里捞好处”之类,不扣分。)
【参考译】
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告诫你。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
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这样就应该用节俭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这样就应该用孝心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
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供养生活。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
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稿书籍,好好整理。这关系到我们家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
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
10.⑴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
⑵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借砧声以抒游子情怀的诗作。在众多以“闻砧”为题材的诗中,这种借砧声抒游子情怀的诗并不多见。
砧声的特点在于“哀”而“切”。每当萧萦之秋,月明之夜,一声声砧杵,刺破寒空,无不给人以凄楚苍凉之感。可是为了突出砧声之哀,诗人却不从正面着手,而是先用两个人们熟知的哀音作为比较:“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杜鹃的声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杜鹃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切,似“不如归去”,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然而它与砧声相比,诗人却说它“不哀”。断猿,指断肠之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又《荆州记》引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亦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听猿实下三声泪。”(《秋兴八首》)猿声之哀,一至于此。可是这里却说它“不切”。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这是为了烘托砧声。
铺垫已足,诗人便纵笔砧声。这时诗中主人公远游他乡,月下徘徊之际,忽然阵阵砧声,传入他的耳畔。他不由一惊:“月下谁家砧?”这声音好凄苦:“一声肠一绝。”本杜鹃声、猿声皆令人肠断,然而对一个经常涉水登的人说,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唯有这月下砧声,才能撩拨他心中的哀弦。于是下转入自我愁思的抒发。
“杵声”以下四句,重在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所谓“客”和“游子”,都是指诗中人物。孟郊以写《游子吟》著称,他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脍炙人口。他还有一首《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也写得情真意切。这里既言“客”,又言“游子”,是一再强调作客他乡之意。是的,“杵声不为客”,它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动捣衣棒。尽管砧声无意,而闻之者却有心:“客闻发自白。”听了砧声,头发不禁为之愁白。古代妇女捣衣,有的是为了寄给征人,故唐代陈玉兰《寄夫》诗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此云:“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是代捣衣妇设想,意为她此时捣衣,并非为了寄给游子,而是想让他听到砧声,惹起乡思,速速归。语直而纡,感情深挚。上两句分明说“杵声不为客”,而这里实际是说杵声专为游子而发即“为客”,语言似相互矛盾。其实这是反复言之,上两句从游子角度着眼,下两句从对面(思妇)写,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
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诚如苏轼《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愁肺腑。”
11.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未云何龙?不霁何虹?③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按高考标准评改。)
12、运用大量的数据,增强了报告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读者更真切地了解公众对周洋获奖感言(或“让爸妈生活得更好”)的评价,更真切地了解时下青年奋斗的动力。(2分)
数据主要说明了以“让父母生活得更好”为奋斗动力的人比例最高,且家庭经济“中等”、“中下”、“下”的比例,明显高于“上”和“中上”。(2分)
13、“我们社会结构过于刚性”意思是社会阶层评价的三要素:财富、权力、声誉,如果全呈同比相关趋势,则社会结构更呈封闭性,家境对个人的影响也就更大,有钱等于有权,有权等于声誉好。(3分)
各阶层选择的不同表现在:家境好的青年更容易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人生发展道路;家境较差的青年会选择以赚钱谋出路。(若答为“面临赚钱的压力”不给分)(2分)
14、两者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①人生的精彩也许与家境无关系,(1分)因年轻人的成功可取决于个人的奋斗,可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贡献。(2分)
②人生的精彩也许与家境有关系,(1分)因家境好的年轻人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容易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人生发展道路,从而达至人生的精彩。(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43651.html
相关阅读:2019?2019学年度寒假作业高三语文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
2019年秋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
湖北省武穴中学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2013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