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对外关系与祖国统一
【考纲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4.改革开放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7. 改革开放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8.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专题知识梳理】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背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
2.准备: 召开
(1)通过《 》,规定了新中国的 及各个方面的 _ 和 。
(2)选举产生了 。
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考点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建立: 通过宪法,以 的形式正式确立。
2.地位:是我国的 。
3.意义:为 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 的重要标志。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1949年 召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
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 ”的方针。
3.职能:
(1)建国初期,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一届人大后,作为 ,发挥 的作用。
(3)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 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建立:1949年《 》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
2.完善:19 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 ,是我国的 。
3.作用
(1)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并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2)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3)调动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考点三 、“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
(1)毛泽东对 的错误认识。
(2) 、 等人别有用心的利用。
2.表现
(1) 泛滥,严重践踏人权。
(2)从中央到地方出现 ,武斗频发。
(3) 、 遭到严重破坏。
考点四、改革开放以的民主法制建设。
1.民主制度的建设
(1)积极加强 ,完善了 。
(2)1982年,中共提出“ ”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3)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2.法律制度的健全
(1)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颁布 ,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2)1999年3月.“ ”方略被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考点五、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奠基时期
1.基本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原因
①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②以美国为首的 实行 的政策。
(2)表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 、互不 、互不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重大外交活动
(1)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外交最突出的成就。
(2)1954年参加 ,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步入世界舞台。
(3)1955年,参加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考点六、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拓展时期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新中国积极发展外交,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美国 衰落,第三世界壮大。
(2)标志: 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①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激烈,美国处于 。
②20世纪70年代 恶化。
(2)过程
①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③ 1978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④ 1979年,中美 。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促进。
②日本首相 的积极推动。
(2)标志: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考点七、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创新时期
1.政策调整: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目标。
2.重大活动
(1)在联合国中: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①积极参加 组织的活动。
②推动成立“ ”。
考点八、一国两制
1.理论
(1)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
(2)内容:在 的前提下,大陆实行 ,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
(3)意义: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统一大业的 。
2.实践
(1)香港回归
①条:改革 开放以 的增强。
②过程: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 。
③意义:洗雪了百年国耻,为祖国的 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恢复行使主权。
(3)两岸关系
①在“ ”的方针下,党和政府促进了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② 2000年以 ,台湾政局变化,中国共产党坚决 ,捍卫 。
【预习自测】
1.(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9题)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 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 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2.(2 010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11题)1990年,海峡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表明两岸
A.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B.政府间形成了直接对话机制
C.直接“三通”的局面终于形成 D.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3.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说,更加需要听取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B.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 范化
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
4.
2005年4月~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 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
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国人民的心愿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人民的最高利益
③“台独”缺乏理论依据和政治基础④国、亲、新三党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5.2009年,胡锦涛主席对非洲国家进行“友好合作之旅”的访问,这充分体现我国(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6.阅读下列材料: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综合检测21)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
人口
总数雅典
公民
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
决
形
式程
序罪
名
陪
审
员审
判
员产
生
方
式
约40
万约4.2
万6
0
0
0501抽
签举
手一
审
制慢
神
和
蛊
惑
青
年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明史》
材料五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材料六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5)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6)古今中外不同民主 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学习目标】
1、新中国的成立: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准备、概况及意义。体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了,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掌握1954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基本内容及意义,认识1954年宪法的特点。
2.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影响和曲折发展过程。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政治所学,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异同;掌握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及意义,理清多党合作的曲折与发展、完善的线索,注意比较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关系之间的异同,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和民主党派的参政党的地位的理解;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地位、内容、民族区 域自治的建设和作用。理解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
3、应该掌握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方针和基本原则;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多角度分析恢复的原因;掌握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表现和历史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中国外交发展的史实和影响以及中国为促进世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通过上述问题的分 析,认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政治经济地位提高的前提,同时高明的外交手段、正确的外交策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同时认识到现代中国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以坚持 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的。
4、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掌握港澳问题解决的基本史实;概括海峡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两岸和平、发展、交流是中华民族的心愿。
【自主学习】
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取得了那些成就?
2、革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表现有哪些?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4、建国初期,我国为何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带的影响有哪些?
6、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其中外交实现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7、简述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回归的巨大影响是什么?
8、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有哪些?
【重难突破】
近,南海风云变幻,主权争端升温。这引发了世界舆论对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请回答:
(1)中苏签约后,周恩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怎样的外交原则?图1反映了我国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一个外交方针?
(2)图2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两国一致同意以什么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它是谁首先提出的?
(3)图3反映了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历史,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为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提出了怎样的方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图4中,“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周恩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两人握手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5)图5表明一个互信互利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诞生了,这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这个组织名称叫什么?性质如何?
【巩固练习】
1.(2011年江苏高考9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0高考广东综18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是
邮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
航空亚洲各国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0.80
其他各洲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的中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3.(2010年高考福建综18题)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 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B.战略结盟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先进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A.图1政府的构成运用了“制约与平衡”原则
B.图2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 .图3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5、(2011年高考浙江综19题)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6、(2011年江苏高考1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7、我国现在正在全力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倡科学发展观,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8.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9.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中国赴海 地维和部队 ②朝核六方会谈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②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④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和民族团结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2011年高考福建综38题)(3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17 “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 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12分)
【专题自测】
1.(2010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二模19题)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是(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 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分为五瓣,(见右图)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盖,盖了的发票方可入账报销。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做好农村民主理财,是保证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
②此现象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③五合”能成功使用是民主理财小组认真负责行使自身监督权力的结果
④“五合”现象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关于建国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从该评价中我们吸取的主要经验教训是( )
A.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B必须紧密联系和依靠群众
C.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
5.(徐州市2011届高三阶段性检测15)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
6.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7.(2010年3月南京市二模9题)1957年3月25日周恩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的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
8.(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二模32题)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一国两制”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 ③D.①②③④
9.(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2011年高考全国综Ⅰ卷23题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外交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关系到国际经济协调、世界和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政策和行为。经济发展了才使国家的政治安全得以维护,而一国的经济外交,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周永生《经济外交》
材料二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与我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材料三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邢厚媛《国际商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
(3)21世纪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 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专题八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C 2.D 3.C 4.A 5.A
6.(1)“民主”指君主,最高统治者。
(2)民主范围狭窄、参政方式原始、国家权力滥用。
(3)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如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4)具体方式: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
(5)特点: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6)民主具有阶级性;尊重不同的政治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重难突破】
(1)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针:“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
(3)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或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尼克松。中美关系正常化(或缓和)。
(5)上海合作组织。区域性 多边合作组织。
【巩固练习】
1.C 2.D 3.D 4.D 5.D 6.D 7.C 8.B 9.D 10.A
11. 答案: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 为历朝所沿用。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 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专题自测】
1.A 2.C 3B 4.C 5.C 6. C 7.D 8.A 9.A 10.C
11、.(1)经济外交活动为本国利益服务。
(2)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3)举措: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38946.html
相关阅读: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专项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复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