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高2013届第二次月测语试卷(教师卷)
一、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9分)
丰富多彩的唐嘎艺术
在西藏寺院、宫殿、经堂里,无处不悬挂唐嘎。作为一门艺术,唐嘎在宗教界美术界具有独特的地位。
唐嘎是一种轴画,是我国藏族地区独有的一种彩画,大都绘于布面,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吐蕃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嘎是中国化的瑰宝,被誉为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它融历史、知识、趣味、宗教、民风民俗于一炉,展示了藏族社会的变迁、人民的才智和艺术的追求。
唐嘎,最小的只有7厘米,最长的有几十米,用刺绣、织锦和贴花等方法制作,构图严谨,笔力精细,细腻饱满,风格华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绘形绘色,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在画法上,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及头、胸、腰、腿等各部位比例均有严格要求,在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线条粗细有致,刚柔相济,运笔讲究顿挫变化,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则圆润流畅,形象逼真,传神动人。
唐嘎艺术经过藏族画师千百年的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藏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汉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绘画技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长期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流派,其中以“门当”派和“青孜”派最为著名。“门当”派严谨庄重,功底颇深,其代表作多见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等寺院;“青孜”派的风格奔放活泼,想象丰富,多见于白居寺、夏鲁寺、托林寺等寺院。
西藏最珍贵的唐嘎珍藏在南的昌珠寺,这幅唐嘎用两万九千多颗珍珠镶嵌而成,主像是观音菩萨,珍珠唐嘎银光闪闪,灿烂辉煌。西藏最大的唐嘎珍藏在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共九幅,布达拉宫专门建造了一栋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珍藏这些唐嘎,保存完好,织锦亮丽如新,佛像容颜清晰,均为珍贵的国宝。
西藏有世界上最大的唐嘎,叫“至贵殊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1996年3月3日在拉萨布达拉宫开光,这幅唐嘎高45米,宽32米,重3吨,为世界之最。其制作历经1年零3个月,耗资2千万元,由佛像绘画大师扎西次仁设计,领衔裁剪缝制的是多吉,经过7道复杂的手工工序完成,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幅唐嘎的画面塑造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创始人,是没有教派门户之见的大荟萃。在布达拉宫里,还有一组唐嘎,共一百多幅画面,描绘萨迦法王八思巴降生、赴凉州、应召进京、返藏、二次进京、皇帝册封、圆寂等主要生平,故事性极强。在唐嘎中,不仅有这种人物传记画,还有宗教画、肖像画、故事画、建筑画、风俗画、历史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唐嘎是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节选自《华夏化》2010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唐嘎”的表述,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嘎是我国藏族地区独有的一种彩画,悬挂于西藏寺院、宫殿、经堂之中,在宗教界美术界具有独特的地位,是珍贵的国宝。
B.唐嘎最著名的流派是“门当”派和“青孜”派,“门当”派以严谨见长,“青孜”派以奔放活泼著称,其代表作品多见于当地不同寺院。
C.唐嘎是在藏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汉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绘画技艺,展示了西藏社会的变迁,是各族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D.唐嘎是一种绘于布面的轴画,大小不等,风格各异,它融历史、知识、趣味、宗教、民风民俗于一炉,是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答案】B(A.“是珍贵的国宝”夸大。C.“各族艺术家智慧的结晶”错。D.“是一种绘于布面的轴画”欠准确。)
2.下列对唐嘎制作工艺的理解,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嘎在色彩运用上讲究富丽,强调对比,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其最珍贵的佛像作品用珍珠镶嵌而成,银光闪闪,灿烂辉煌。
B.唐嘎在画法上,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笔力精细饱满,强调动静结合,所画佛像身体各部位比例要求严格,构图严谨。
C.唐嘎在制作方式上丰富多彩,有刺绣、织锦和贴花等。其作品制作周期长,手工工艺复杂,耗资多,工作量大。
D.唐嘎在运笔上注重顿挫变化,刚柔相济,线条粗细有致,或粗犷有力,或圆润流畅,所绘形象栩栩如生,传神动人。
【答案】C(“作品制作周期长,手工工艺复杂,耗资多,工作量大”有误,并非所有唐嘎的制作均如此。)
3.下列理解,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师的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B.西藏最珍贵的唐嘎珍藏在南的昌珠寺,最大的唐嘎珍藏在布达拉宫,这些唐嘎均用珍珠镶嵌而成,价值昂贵,目前保存完好。
C.世界上最大的唐嘎,描绘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创始人形象。由佛像绘画大师扎西次仁设计,多吉裁剪缝制,是集各教派门户之见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D.在布达拉宫珍藏的唐嘎中,既有独立的佛像,也有由一百多幅画组成的组画;既有人物传记画,还有宗教、建筑等图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B.“均用珍珠镶嵌而成”与原不符。C.“是集各教派门户之见于一体的经典之作”错。D.关于布达拉宫所藏唐嘎,原只介绍世界上最大的唐嘎与一组描绘萨迦法王八思巴生平的唐嘎。)
二、古代诗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言,完成4~7题。(19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译】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译】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译】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监军王?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译】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个敌人。后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张:埋伏
B.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 事:拜见
C.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 任侠:以侠义自任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大恸:极度悲伤
【答案】B “事”为“侍奉”之意
5.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 )(3分)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乃不食,三日死。
A.②③⑤ B.①②⑤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A(①说明杨业爱护百姓。④说王?贪功。⑥说杨业有节操。)
6.下列对原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答案】C (A项杨业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危 ;B项 “用鹰犬逐雉兔”只是杨业比喻;D项杨业出战并不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勇敢。)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累迁、屡、所向、捷、号”各1分)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报答皇恩,却被奸臣逼迫出兵。(“厚、期、以、而、为……所、”各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赏析】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炼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好象因我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啊,真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您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6分)
10、(1)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李白)
(3)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赤壁赋》•苏轼)
【答案】①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2)闲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分)
现代阅读(三、四大题选做一题,只能作答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三、学类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4)题(25分)
大 回
冯骥才
(1)大回姓回,人高马大,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叫惯了大回,反倒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2)大回是能人,专攻垂钓。手里一根竹竿子,就是钓鱼竿;一个使针敲成的钩,就是鱼钩;一根纳鞋底子用的上了蜡的细线绳,就是鱼线;还有一片鸽子的羽毛拴在线绳上,就是鱼漂。只凭这几样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他蹲在坑边,顶多七天,能把坑里几千条鱼钓光了。连鱼秧子也逃不掉。
(3)甭管水里的鱼多杂,他想要哪种就专上哪种鱼;他还能钓完公鱼钓母鱼,一对对地往上钓。他钓的大鱼比他还沉,钓的小鱼比鱼钩还小。
(4)人说钓鱼凭的是运气,他凭的是能耐。
(5)钓鲫鱼用的红虫子,又小又细,好赛线头,而且只有一层薄皮儿,里边一兜儿血红的水。要想把鱼钩穿进去,那可不易;弄不好钩尖一斜,一股红水出,单剩下一层皮儿了。可人家大回把红虫子全放在嘴里,在腮帮子那里存着。用的时候,手指捏着鱼钩,张开嘴把钩往里边一挂,保管把那小红虫漂漂亮亮穿在鱼钩上。就这手活,谁会?
(6)他无论钓什么都有绝法,比方钓王八。
(7)钓鱼时勾到王八,都是竿儿弯,线不动,很容易疑惑是勾上了水下边的石块。心里急,一使劲,线断了!大回不急,稳稳绷住。停了会儿,见线一走,认准那是王八在爬,就更不急着提竿。尤其大王八,被鱼钓勾住之后,便用两只前爪子抓住了草,假若用力提竿,竿不折线断。每到这时候,大回便从腰间摸出一个铜环,从鱼竿的底把套进去,穿过鱼竿一松手,铜环便顺着鱼线溜下去。水底下的王八正吃着劲儿,忽见一个锃亮的东西直朝自己的脑袋飞,不知是嘛,扬起前爪子一挡,这便松开下边的草。嘿,就势把它舒舒服服地提上!
(8)这招这法,还在哪儿见过?
(9)天津卫人过年有个风俗,便是放生。就是把一条活鲤鱼放到河里。为的是行善,求好报。放鱼时,要在鱼的北鳍上拴一根红绳,做个记号。倘若第二年把这鱼打上,就再拴一根红绳。第三年照样还拴一根。据说这种背上拴着三根红绳的鲤鱼,放到河里,可以跳龙门。一切人间的福禄寿财,就全招了。
(10)可是鲤鱼到处有,拴红绳的鱼无处弄到。鱼要是给鱼钩勾过一次,就变得又灵又贼。拴一根红绳的鲤鱼在鱼市上偶尔还能看见,拴两根红绳的鲤鱼看不见,拴三根红绳的连撒网打鱼的也没瞧见过。你想花大价钱买,他会笑着说:“你有本事把河淘干了,我就有本事把它弄上。”
(11)怎么办?找大回。天津卫八大家都是一进腊月,就跟大回定这种三根红绳的鲤鱼了。
(12)大回站在河边,看好鱼道。鱼道就是鱼在水里常走的路,大回有双神眼,能一眼看到水里。他瞧准鲤鱼常呆的地界,把一个面团扔下去。这面团比栗子大,小鱼吃不进嘴,大鱼一口一个。贼乎乎的大鱼冒着危险试着吃,一吃没事,第二天再一个,胆儿便渐渐大起,以后见了面团张嘴就吞。半个月二十天后,大回心想差不多了,用鱼钩勾个面团扔下去。错不了——一条拴红绳的大鲤鱼就结结实实绷住了。
(13)可是这法子最多只能钓到拴两根红绳的鲤鱼。三根红绳的鲤鱼决不上钩。这三根绳的鲤鱼已经被钓到三次,就是吃屎也不敢再吃面团了。使嘛法子?就用小孩的巴巴做鱼食!大回不是把鱼琢磨透了?
(14)南门外那些水坑,哪个坑里有嘛鱼,哪个坑里的鱼大小,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他心里全一清二楚。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钓绝了,他玩嘛?故而,小鱼不钓,等它长大;母鱼不钓,等它潲子。远近钓者就称他“鱼绝后”,这可不是骂他,是夸他。
(15)这外号并不好——
(16)民国三年,夏至后转一天。大回钓了一天鱼,人困马乏。多半辈子,整天站在坑边河边,风吹日晒,身子里的油耗得差不多了。他在鼓楼北的聚合成饭庄,吃饱肚子喝足酒,提着一篓子鱼摇摇晃晃回家。走不动就靠墙睡会儿。他家在北城根,这一段路不近,他走走停停直到午夜,迷迷糊糊就趴在大街上了。这时街上走过一辆拉东西的马车,赶车人在车上睡着了。但就是醒着也瞧不见他——凑巧这段路的几盏街灯给风吹灭了。这真是该活死不了,该死活不了。马车从他身上压过去时,车夫那老家伙睡得太死,居然也没觉出,转天亮才叫人发现,大回给车压成一个片儿了,赛张纸似的贴在地面上。奇怪的是,人压瘪了,鱼篓子却没压着,里边的鱼还都活着。等巡警一追查,更奇怪的是,那车上拉的东西,竟然是一车鱼!这事叫人听了一怔一惊,脖子后边冒出凉气。
(17)有人说,这事坏就坏在他那个外号上了,“鱼绝后”就是叫“鱼”把他“绝后”了。但也有人说,这是上天的报应,他一辈子钓的鱼实在太多了,龙王爷叫他去以命抵命。可事情传到东城里的人裴锦——裴五爷那里,人家念书的人说的话就另一个味儿了。人家说:
(18)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1)下列对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没有人知道大回的真正名字,说明大回不仅极为普通,而且极为聪明和能耐。
B、“连鱼秧子也逃不掉”表明了大回钓技的高超,但他却不会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
C、第七段描写了钓王八的细节,说明了天津卫八大家找大回定鲤鱼的原因——有绝法。
D、小说中作者语言叙事简洁,朴实无华,功力十足,白夹杂,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E、作品的巧妙在于渲染大回钓鱼的技艺高超之后,笔锋一转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被马车压成了一个“片儿”。
【答案】AD (A最后半句推理无据。选A给3分。D错在“白夹杂”,小说运用天津方言,富有口语化特征。选D给2分)
(2)通观全,分析大回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答:大回是一个① 长相奇特②钓鱼技巧高超⑶最后死在了自己的能耐上④市井小人物(答出三点则可)
(3)小说第九段介绍了天津卫人过年“放生”这一风俗,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①“放生”为了“求好报”,与大回的钓鱼形成对比②暗示了大回的“恶报“③丰富了内容,增加了作品的化内涵。
(4)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令人深思,你是否同意? 结合全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8分)
答:这句暗含了诸多深意的话语对于个人也许仅仅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理,但对于整个人类说,却更像是一种警示。①从大回的死因看,大回是死在了他的能耐上,他钓了一天鱼,人困马乏,多半辈子钓鱼,油耗得差不多了,能耐损耗了他的健康,才有了这次事故 ②他的能耐表现太过分,给其它事物带伤害,最终招致灾难。③而人类的“能耐”是越越大了,但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人类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性改造,我们在向大自然奏响胜利号角的同时也承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报复(观点2分,结合全给4分,结合实际给2分, 若有其它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4)题。(25分)
行万里路,谋万家居:吴良镛院士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近90、中风愈后的老人的日常生活:每天早晨起床后把当天的安排写下,思考研究题等工作的进展,上午看书、看报纸,下午坚持做康复运动、练习书法,晚上处理教学事务、与研究生交流……
他就是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中央,胡锦涛总书记把大红的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证书交到了他的手中。
“我为什么要选择学建筑呢?这与早年的经历有关。”70多年前的那次大轰炸,吴良镛记忆犹新:1940年7月的一天,他刚在重庆合川二中参加完中学统考,日本的轰炸机就了。一时间地动摇,火光冲天,瓦砾遍地……三天后,他怀着“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挥手作别合川,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5年末,吴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约,共赴清华大学协助筹办建筑系。1948年夏,经梁先生推荐,吴良镛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1950年,他收到梁思成、林徽因“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的信后,冲破重重阻挠,绕道香港回国,重新执教清华,孜孜不倦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之路,并创建了人居环境科学。
在数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融汇中外、贯通古今,创建了体现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人居环境科学。1999年6月,在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时任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的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作为国际建协成立50年的首部宪章,凝聚着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智慧的《北京宪章》成为指导新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献,并以中、英、法、西、俄5种字出版,获得了世界认可。
“吴先生不仅是一位科学理论研究者,更是一位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践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65多年,从首都北京到古城苏州,从海南三亚到云南丽江,从长三角到京津冀,吴良镛带领他的同事、助手们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他“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生理想。
到过苏州的人,莫不为新、旧相映生辉的人间天堂欣慰:旧城居中,四角留出湖泊与空地,楔形绿地沿脉、水系插入市中心;新加坡工业园居东,开发区在西;城乡结合,园林式开放……10多年前,吴良镛用匠心妙手设计的“九宫格”布局,让“白发苏州”既保留了古旧的韵味,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曲阜孔子研究院、北京总体规划评估与战略研究、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历史化环境保护研究……从建筑到城市,从城市到区域,42项代表性实践项目,展现了吴良镛“匠人营国”的宏伟抱负,折射出他融“大科学”、“大人”、“大艺术”于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的光芒。
2008年夏天,86岁的他不顾年事已高,到自己主持设计的南京红楼梦博物馆施工现场指导。在难耐的酷暑高温中,他突发脑梗(中风)。“在北京天坛医院,他苏醒后的第一件事,是把我招呼到跟前,嘱咐我要抓紧进行当时的一个研究题——奥运前后对北京城市影响调查。”说到这里,朱一嘘唏不已。
“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少有的坚强”——这是60多年前林徽因先生对吴良镛的评价。面对当前的城乡发展,吴良镛说:“城与乡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视农业地区的发展,‘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离不开城乡统筹。现在对城市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对乡村的研究却显欠缺。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中有很好的传统,以既写实又具诗意的手笔将城乡整体所构成的川秀美的大地景观表达出。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图等等。我们今天正是要从城乡发展的现实出发,谱写大地的新画卷!”
吴良镛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早年的经历,决定他后成为一位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践者。
B、吴良镛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他以这样的情怀安身立命、辛勤工作、行事为人。
C、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等发展研究,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
D、受梁思成先生之约,吴良镛抱着一颗爱国之心,绕道香港,毅然回到祖国,重新执教清华,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E、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离不开城乡统筹。现在对城市已经较为深入的研究,是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的传统为基础的。
【答案】B 3分,答C 2分,答A 1分。A项前后说得过于绝对,D项“受梁思成先生之约”错。E项“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的传统为基础”于无据。
(2)第一段写吴良镛的生活习惯,请分析其作用?(6分)
答: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注意。②照应题目,为下介绍吴良镛的成就做铺垫。③告诉读者,吴良镛是一个非常敬业、非常勤奋、生活很有规律的科学家。
(3)介绍吴良镛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答:①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②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创造出一批传统化内涵和现代艺术整体性相统一的建筑。③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4)吴良镛作为一代科学大师,身上具备多种素质,请结合全,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①有远大的志向,有不断探索深造的精神。吴良镛早年就怀着“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告别家乡,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后赴清华大学协助筹办建筑系、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②能立足脚下的土地,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有特色的科学成就。③行万里路,谋万人居,有让人们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的愿望。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65多年,到多个地区吴良镛带领他的同事、助手们上下求索、学以致用,④始终保持强烈的激情,坚强的信念,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⑤ 强烈的爱国意识和高度的使命感,能站在民族和国家以及人类的高度,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不顾年事已高,还在抓紧进行当时的一个研究题,90岁了仍然忙碌工作,即使晚上也要处理教学事务,与研究生交流。(答出四点即可)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制定了新的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战略。
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C.大别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D.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答案】D (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A项,从长计议: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应改为“从长远考虑”。 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物。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 现在看,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B.为迎接伟大祖国的62周年华诞,《华商报》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围绕“我与祖国的故事”为主题展开大型征活动。
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化沙龙,它所承载的化滋养和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化沙漠。
D.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答案】C(A项,语序不当,应为“掌握和突破”;B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为主题”删掉一个;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推, ,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化和非中国的学术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 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②⑤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②⑤③④①
答案:B
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③④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③“中国传统的学术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化”相呼应;②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⑤句举例说明;①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
1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在世界化舞台上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儒家化的儒学是一种以伦理道德思想为特质建构了为人们提供不竭的人生意义泉的生活方式的观念体系。
答案:儒学是一种观念体系,它以伦理道德思想为特质,建构了为人们提供不竭的人生意义泉的生活方式 ,在世界化舞台上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儒家化.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寂寞是开在高之巅的雪,在广阔的天地间悄然绽放,收获着自由与宁静。
答案示例:沮丧是飘在蓝天之上的乌云,在狂暴的风雨前骤然团集,释放出压抑与沉重。
挫折是长在淤泥之下的藕,在混浊的污水中淡然拔节,积聚着希望与成功。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根据要求作。(60分)
魏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段蕴含的道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书与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题。材料中写道,扁鹊兄弟三人都医术高明,但却只有扁鹊一人名扬全国,这个问题发人深思,考生需联系生活实际,研明材料的寓意。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但遗憾的是,正如材料中扁鹊两位兄长的医术并未得到更多人认可一样,我们大多数人都未能到这一点,往往疏忽了事前防范,最后酿成悲剧。考生可以此为切入点,确定如下立意:①防患于未然; ②亡羊补牢,不如防微杜渐;③未雨绸缪助成功……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从事物的表象与本质、偏见于无知、安全管理中的预防性投入等角度构思。注意酝酿积极阳光的主题或中心,以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表达效果。选材切入点要小,从一件小事或几件小事中去挖掘主题更好。也就是说一定要将“材料”的内涵写实,写具体。同时,还应注意表达的顺畅和修辞的采。要想获得阅卷人的青睐,逻辑思路要清楚,必要的修饰也是不可少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36812.html
相关阅读:2019年秋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
2013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
2019?2019学年度寒假作业高三语文答案
湖北省武穴中学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