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山东省枣庄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 地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试卷说明:

二○一二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地 理2015.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6页和第II卷(非选择题)4页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只答在试卷上无效。3.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M为纬线,弧线N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黑夜;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甲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0°。读图回答1~3题。1.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120°E,20°NB.60°W,20°NC.120°E,23°ND.160°W,23°N2.此时,伦敦时间是A.0时B.4时C.12时D.16时3.一架飞机自①地起飞,沿图中直线行驶至②地,其飞行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先向东南后向东北D.先向西北后向西南图2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4~5题。4.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①B.②C.③D.④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所有居民点C.图中干流的流向为从东南流向西北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消耗体力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6~7题。6.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7.与①地相比,②地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读合肥“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4),完成8~9题。8.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势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9.图5中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图6为世界某岛屿图(阴影代表海洋),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0~11题。10.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东高西低B.海上交通便利,对外加工贸易发达C.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D.火山和冰川广布,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11.降水量值R1、R2大小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R1>R2 西风与洋流B. R1>R2 西风与地形C. R1<R2 东风与洋流D. R1<R2 东风与地形图7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12~13题。12.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A.①B.②C.③D.④13.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图8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读图回答14~15题。14.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是①地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乙地向下打井开采图9表示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图回答16~17题。16.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2级B.3级C.4级D.5级 17.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A.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B.各城市功能基本相同C.该地区经济发达D.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表1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8~19题。表1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6070080045~591600500025~4420003000015~242400275000~.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19.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B.中小学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图10是“我国某城市190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形成城市带21.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图11为某地人类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22~23题。22.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和地形B.科技和资金C.政策和劳动力D.市场和交通 23.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A.游览道B.温室大棚C.养猪场D.接待中心 图12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24~25题。24.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A.①B.②C.③D.④ 25.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A.石油开采B.核电站建设C.海岛旅游开发D.港口建设 二○一二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地 理第II卷(综合题 共50分)2015.1注意事项:1.第II卷共4页,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题号26272829总分得分26.埃及地理位置独特,利比亚在油资源丰富。图13为两国城市与公路分布图,图14为甲、乙两城市气温与降水统计图。该图回答问题。(11分)(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有何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6分)(2)据图分析利比亚和埃及城镇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5分)27.新疆的伊利河谷被誉为“中国天府”、“西域湿岛”。图15中甲为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乙为天山西段1月平均气温分布,丙为伊犁河谷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甲中,A地区的降水量比周围_______(1分),试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2)从形态和地势两方面,描述伊犁河谷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3)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3分)(4)综合分析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28.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16分)表2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省区排名流出省(市)四川湖南安徽江西河南贵州占总量比重(%)16.110.610.68.68.36.1流入省(市)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占总量比重(%)35.58.97.25.65.65.6(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6分)(2)据表2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4分)(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分别有哪些?(6分)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苹果公司前总裁乔布斯一生致力于创新,他让“苹果”引领全球科技潮流——用iPod颠覆了音乐,用iPhone颠覆了手机,用iMAc、iPAd颠覆了电脑,又用PixAr颠覆了电影。苹果产品从来都是特立独行,时尚、个性,同时昂贵的价格使其获利颇丰。材料二 美国“硅谷”图(图18)和苹果产业链“微笑曲线图”(图19)。(1)以苹果电脑公司为代表的高技术公司的特点是什么?(4分)(2)说说以苹果电脑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硅谷大量集聚的原因。(4分)(3)苹果公司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苹果产品市场及利润的最大化。结合苹果数码产业链“微笑曲线图”,分析现今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注意的问题。(3分)二○一二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卷(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共50分。 l-5 BDDAD 6-10 CDAAD 11-15 BBADB 16-20 BACBB 2l-25 DACBD第Ⅱ卷 (综合题 共50分)26.(11分)(1)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降水:甲地降水比乙地多;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稀少。(4分)原因: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2分)(2)多分布于沿海、沿河和油井附近。(2分)沿海为地中海气候,且多港口;河流沿岸有灌溉农业,形成沙漠中的绿洲;油田开发、油井管理需要工人和基础服务设施。(3分)27.(12分)(1)少。深居内陆,地处盆地内部,四周有山脉阻碍(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3分)(2)两山(脉)夹峙,西宽东窄(向西敞开)。(2分)地势东高西低。(1分)(3)伊犁河谷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河谷地区,有利于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汇集,地表水比较丰富,从而成为“西域湿岛”。(3分)(4)受天山阻挡,冬季相对温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位于山地迎风坡,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灌溉水源;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分)28.(16分)(1)从产业结构看,向二、三产业转化;(1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2分)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1分);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山东省枣庄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 地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302406.html

相关阅读:江苏省淮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地理
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地理)
厦门双十中学—学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河南省许昌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暂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