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天津市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试卷说明:

天津市六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时,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试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日本《东京新闻》8月2日报道称日本计划派遣日本陆上自卫队进驻最西南侧的与那国岛,日本防卫省随后证实了此一报道。报道称(如图所示),与那国岛距台湾地区的花莲县只有110公里,距钓鱼岛170公里,距日本现在驻军的冲绳却有500公里,是日本最西南侧的门户,居民只有1600人,日本过去并未在此驻军。据此回答下题。1.若有一战斗机于当地时间8:00以每小时大约1540km的速度从与那国岛出发,30分钟后即可抵达我国上海(31°N,120°E)。若抵达上海时的北京时间为8:18,请你推算出与那国岛的经纬度约为A.22°N,118°E B.22°N,124°EC.24°N,123°E A.24°N,117°E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2~4题。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A.从西北向东南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东北向西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3.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所示)。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只有一处相对合理,你认为是(  )A.甲 B.乙 C.丙 D.丁4.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A.W B.X C.Y D.Z5.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经过甲、乙、丙、丁四地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是哪一幅(  )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完成7~8题。7.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A.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B.是一个增亮的斑块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通信中断 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8.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 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③地球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 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当太阳直射某地时,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B、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一天 C、区时和地方时都是12点 D、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读图完成~题。13.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14.除了海拔的影响外,成都和拉萨年太阳辐射量及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 B.海陆位置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的差异较大 D.大气状况的差异较大图1为北半球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5~16题。15.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西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16.该环流气温、气压分布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比②处气温高气压低 B.②处比③处气温低气压高C.①处比④处气温高气压高D.④处比③处气压高气温低右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7~18题。17.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C B.3 °C C.2 °C D.1 °C18.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下图示意某地锋面过境时等温面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9~21题。19.该锋面为(  )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20.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1.短时间内气温变化最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地幔部分读我国某种“农作物生产重心演变示意图”,回答23—24题。23.下列关于该农作物生产重心演变轨迹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 B、1990年前改变了三次C、1990年后移动速度变快 D、2000—2003年移动最小24.该农作物生产重心的演变轨迹表明( )A、新增面积集中在中部 B、不同地区增产差异小C、地域范围不断缩小 D、传统区产量比重下降2012年4月1日,武汉至深圳的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使珠三角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变成了 “大社区”。读下图完成25—26题。25.图中高铁在经过韶关和郴州之间路段的单位距离造价成本最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 B、地形C、气候 D、技术26.江西省对珠三角产业转移吸引力指数明显低于湖南省,其原因最可能是( )A、江西省距离广东省更远 B、江西省原有工业化程度较高 ?C、湖南与广东的交通更便捷D、不符合江西省产业升级的需求读我国某区域图,据图回答27~28题。27.图中山脉N是我国(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钱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28.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图中M省内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据此回答29~30题。29.两个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 B.长江三角洲土地价格低廉C.珠江三角洲水能资源丰富 D.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30.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的河口附近出现咸潮(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咸潮的是(  )①从上游水库调水,引淡压咸 ②大量引河水灌溉农田 ③抽取地下水,提高河水水位④植树造林,建设海防林绿化体系 ⑤发展节水产业 ⑥在河口清淤,降低河床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第Ⅱ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共3题,共40分。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案纸上。31.下图表示为南半球某地在每年二分二至日太阳出没的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在图一方格内注出东、西、南、北4个方位。(2)分析A、B、C 3条路线中, 是6月22日太阳出没的路线,理由是 。(3)如果用图二表示6月22日的太阳光照图,请把夜半球范围用阴影画出来。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4)若PF为晨线,则东半球内属于22日的范围可能是A.20°W向东至160°E之间B.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C.20°W向东到90°E之间D.90°E向东180°W经线之间(5)若PE为晨线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多选)A.北京正值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B.伦敦正值日出C.开普敦炎热干燥D.悉尼白昼短于上海32.下图所示是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M、N、P、Q分别代表不同纬度带的4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3分)(1)用字母表示的4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春旱的地区是 地区,请简述该地区容易发生春旱的原因 。(2)N地区七八月的月降水量大约是 毫米,据此判断N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地形区。(3)从M至Q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 ,雨季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4地降水的主要类型都是 。3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材料三 某四地年气温及降水量统计资料(1)材料一表示的是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全年受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 、气候类型为 ,该气候的气候特征为 。(3)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与材料三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4)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5)材料二中20°C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北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限制 的影响。(6)有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A.当E气压中心位置偏北时,我国的东南沿海常受台风灾害影响B.在F气流的影响下,北美洲东部地区温和多雨C.G地常年受材料一中的①带控制D.J地自然带与乙地自然带相同E.B地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谷物农业(7)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适宜种植棉花B.乙地适宜发展水田农业C天津市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240441.html

相关阅读: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地理)
上海市某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河南省许昌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暂缺答案
厦门双十中学—学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