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江西省临川十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试卷说明:

临川十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2.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3.“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C.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A.推动立法的动力不同 B.对犯罪的界定不同C.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 D.立法的出发点不同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 B.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 D.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7.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l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B.前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后者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前者设置的目的是保证皇权独尊,后者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独裁、维护民主 D.两种制度下机构的官员都是任命的9.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A..C..10.A.进化论适用于社会学领域 B.进化论证明了种族主义C.殖民主义合乎自然规律 D.社会发展不能照搬进化论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它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法国大C. 工业革命 D. 1929年经济危机①清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②导致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侵略背景 ④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3.某网站准备在2009年组织一系列的纪念或庆祝活动,其中不可能有 A.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C.纪念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 D.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14.该图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趋势,其中最能体现时代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A① B.②C.③ D.④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17.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实质上是指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B.金融市场被扰乱C.失业人口增多D.民主制度遭破坏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20.伊朗儿童和未成年人知识发展研究院主任马杰德?格兰设计出萨拉娃娃以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美国芭比娃娃所代表的美国文化影响。他认为:“芭比像一匹特洛伊木马,腹中藏着西方文化,它一旦进入我们的社会,就会对我们我们的孩子施加影响。”下列对此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芭比娃娃尚未进入伊朗市场 B.经济利益是本次对抗中双方角逐的核心 C.全球化背景下仍有国家坚持本国传统文化D.萨拉娃娃代表第三世界的文化传统2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22.该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战争的影响 B.经济政策的影响 C.“左”倾思想的影响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23.《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③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④美日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时期(年)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③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④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5.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毛泽东此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A.北伐战争 B.工农武装割据 C.长征 D.建立抗日根据地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总分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责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6分)(不得摘江西省临川十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175372.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
广东省“十二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2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
山东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文综历史联考试题(天津市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