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卷中卷”大联考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一种除草剂能破坏杂草细胞的生物膜从而干扰其代谢反应,施用该除草剂可直接影响杂草叶肉细胞中( )
A.基因的复制 B.氧分子的扩散
C.水在光下分解 D.氨基酸脱水缩合
2.浆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
A.在细胞内的各种生理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
B.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C.在ATP的协助下跨膜运输葡萄糖进入细胞
D.识别抗原后使浆细胞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
3.下列对于相关实验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和“提取胡萝卜素”都可用乙醇做溶剂并用纸层析法分离
B.“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材料都需进行解离
C.“观察DNA的分布”和“高倍镜观察线粒体”都需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和“菊花的组织培养”都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蔗糖
4.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细胞分裂间期中染色体的复制将导致核基因数目加倍
C.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只有在突变后才能表达
D.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一般来自不同种生物
5.科研人员调查了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结果如图所示(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该湖泊的各种藻类以及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当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死亡,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D.随营养化程度增加藻类之间竞争加剧,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
6.抗丁顿氏病(HD)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传病,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线粒体中[H]与02结合过程释放
B.正常的抗丁顿氏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的关系
C.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
D.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
7.赤霉素和脱落酸是植物体的重要激素,种子萌发时释放大量的赤霉素会降解脱落酸.研究者向野生型玉米中转入基因E,使其细胞中赤霉素含量减少(突变体),并以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0 0.3 0.6 1.0
突变体 100 19.5 16.3 0
野生型 100 98.2 92.6 57.5
A.转入到玉米植株的基因E,可以通过花粉传入其它物种
B.当赤霉素含量降低时,有利于玉米在逆境中生长和发育
C.突变体对外源脱落酸敏感性高,可能是由于植株中脱落酸含量较高
D.据表分析可知,脱落酸对两种玉米种子萌发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8.虎耳苹是喜半阴半阳的一类革本植物,科研人员研究了夏季不同遮光条件下其净光合速率(以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植株C02的吸收速率表示)变化情况(图甲)以及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叶绿素和干重的影响(图乙).请据图回答:
(1)C02是光合作用 阶段的原料;与d点相比,e点时刻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升高/不变/降低).
(2)从甲图分析可知, 处理下植株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与50%遮光相比,90%遮光条件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3)据乙图分析,当遮光率超过50%,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 含量增加更多.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使叶片吸收 光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植株适应 环境的一种表现.
(4)6点时刻适当增大植株的C02浓度,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增加/基本不变/下降),原因是 .由上图分析可知,夏季要保证虎耳草的最佳生长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 .
9.血糖平衡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节机制非常复杂,胰岛素是机体内调节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是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发挥生理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消化道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①处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兴奋在结构②中的传递方向是 .
(2)图中的囊泡是由靶细胞的 (填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将葡萄糖转运蛋白运至细胞膜上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 性.
(3)胰岛素能促进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据图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分泌胰岛素的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4)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其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如图所示),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类糖尿病属于 病.有一糖尿病患者表现出尿糖症状,但检查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则该病的病因可能是 .
(5)生物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②用含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方案的两处明显错误:① ;② .
10.炭疽杆菌是一类需氧芽胞杆菌,其代谢过程会将大量的代谢产物排出胞外.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死亡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确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上述实验中噬菌体与炭疽杆菌的种间关系属于 .
(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 ,经上述方法获得的纯种微生物如需长期保存,可采用 的方法.
(3)②是将分离培养获得的可疑菌挑选出来进行接种,此过程中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的灭菌方法是 ,该培养基所用的碳源为 (无机碳/有机碳).
(4)在过程⑧中细菌大量繁殖,并因为 的积累而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取培养后的等量菌液加入A、B试管,再将如图处理后的两试管放在35℃环境下培养6小时后观察,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 (高或低),则证明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11.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但其抗寒能力较差,在高纬高寒地区种植难以存活.研究人员将纯种不抗寒苜蓿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再经过多年选育,培育出两个抗寒苜蓿新品种(I号和Ⅱ号).下面是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的杂交实验及结果:
(1)上述选育新品种I号和Ⅱ号的方法是 ,苜蓿植株抗寒性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 关系.
(2)实验一的F1植株可产生 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子二代抗寒苜蓿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子二代植株中,杂合抗寒苜蓿所占比例为 .
(3)新品种Ⅱ号的基因型为(基因用A、a和B、b表示) .,实验二的F2代抗寒植株含有 种基因型,在F2代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 .
(4)苜蓿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研究者在纯种紫花和白花杂交后的子一代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苜蓿,请你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① .
② .
2019年四川省“卷中卷”大联考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一种除草剂能破坏杂草细胞的生物膜从而干扰其代谢反应,施用该除草剂可直接影响杂草叶肉细胞中( )
A.基因的复制 B.氧分子的扩散
C.水在光下分解 D.氨基酸脱水缩合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一种除草剂能破坏杂草细胞的生物膜从而干扰其代谢反应,可见施用该除草剂可直接影响生物膜上的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A、基因的复制发生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其次还发生在叶绿体、线粒体基质,A错误;
B、氧分子的扩散是自由扩散,和有无膜结构无关,B错误;
C、水在光下分解发生在类囊体膜上,施用该除草剂可直接影响水在光下分解,C正确;
D、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2.浆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
A.在细胞内的各种生理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
B.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C.在ATP的协助下跨膜运输葡萄糖进入细胞
D.识别抗原后使浆细胞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浆细胞能够合成多种蛋白质,包括呼吸酶、载体蛋白、抗体等.
酶具有催化作用,载体蛋白能够运输物质,抗体能够清除抗原.
【解答】解:A、浆细胞也能合成细胞中的酶,如呼吸酶、ATP合成酶等,因此能够在细胞内的各种生理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A正确;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正确;
C、浆细胞能够合成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在ATP的协助下跨膜运输葡萄糖进入细胞,C正确;
D、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D错误.
故选:D.
3.下列对于相关实验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和“提取胡萝卜素”都可用乙醇做溶剂并用纸层析法分离
B.“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材料都需进行解离
C.“观察DNA的分布”和“高倍镜观察线粒体”都需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和“菊花的组织培养”都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蔗糖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
【分析】1、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要有尿素、琼脂糖、葡萄糖,菊花的组织培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蔗糖做碳源;
2、观察根尖有丝分裂、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都需要对材料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所以观察线粒体时,需要保持细胞活性;
【解答】解:A、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常用萃取法提取,“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常用无水乙醇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A错误;
B、“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材料都需进行解离,B正确;
C、“高倍镜观察线粒体”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健那绿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着色,不能用盐酸处理,C错误;
D、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要有尿素、琼脂糖、葡萄糖,而菊花的组织培养则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蔗糖,D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细胞分裂间期中染色体的复制将导致核基因数目加倍
C.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只有在突变后才能表达
D.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一般来自不同种生物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答】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
B、细胞分裂间期中染色体的复制将导致核基因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B正确;
C、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后将不能正常表达,C错误;
D、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一般来自不同种生物,D正确.
故选:C.
5.科研人员调查了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结果如图所示(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该湖泊的各种藻类以及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当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死亡,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D.随营养化程度增加藻类之间竞争加剧,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分析图形,在中营养化水体中,脆杆藻数目较多,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多,说明三种藻类是竞争关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的数量最少,说明其适应性最弱,脆杆藻不适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存,不能用脆杆藻来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
【解答】解:A、生活在该湖泊的各种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B、当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
C、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死亡,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错误;
D、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故鱼鳞藻、脆杆藻减少,而微囊藻不被捕食数量增多,D错误.
故选:B.
6.抗丁顿氏病(HD)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传病,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线粒体中[H]与02结合过程释放
B.正常的抗丁顿氏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的关系
C.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
D.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A、线粒体中[H]与02结合过程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大脑发出“讯号”,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正常的抗丁顿氏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的关系,B正确;
C、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C正确;
D、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D正确.
故选:A.
7.赤霉素和脱落酸是植物体的重要激素,种子萌发时释放大量的赤霉素会降解脱落酸.研究者向野生型玉米中转入基因E,使其细胞中赤霉素含量减少(突变体),并以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0 0.3 0.6 1.0
突变体 100 19.5 16.3 0
野生型 100 98.2 92.6 57.5
A.转入到玉米植株的基因E,可以通过花粉传入其它物种
B.当赤霉素含量降低时,有利于玉米在逆境中生长和发育
C.突变体对外源脱落酸敏感性高,可能是由于植株中脱落酸含量较高
D.据表分析可知,脱落酸对两种玉米种子萌发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赤霉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分析柱形图: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
分析表格数据:突变体对外源脱落酸敏感性高于野生型.
【解答】解:A、若将基因E转入到玉米细胞的细胞核,可能通过花粉传入其它物种,A正确;
B、突变体赤霉素含量减少,耐盐处理和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可见赤霉素含量降低时,有利于玉米在逆境中生长和发育,B正确;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突变体对外源脱落酸敏感性高,可能是由于植株中脱落酸含量较高,C正确;
D、据表分析可知,脱落酸对两种玉米种子萌发的调节都是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8.虎耳苹是喜半阴半阳的一类革本植物,科研人员研究了夏季不同遮光条件下其净光合速率(以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植株C02的吸收速率表示)变化情况(图甲)以及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叶绿素和干重的影响(图乙).请据图回答:
(1)C02是光合作用 暗反应 阶段的原料;与d点相比,e点时刻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降低 (升高/不变/降低).
(2)从甲图分析可知, 遮光 处理下植株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与50%遮光相比,90%遮光条件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呼吸速率下降的幅度 .
(3)据乙图分析,当遮光率超过50%,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 叶绿素b 含量增加更多.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使叶片吸收 蓝紫光和红光 光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植株适应 弱光 环境的一种表现.
(4)6点时刻适当增大植株的C02浓度,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基本不变 (增加/基本不变/下降),原因是 此条件下限制光合速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由上图分析可知,夏季要保证虎耳草的最佳生长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 适度遮光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图甲表示虎耳苹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由于虎耳苹是半阴半阳生的早本植物,光照过强反而会抑制它的生长,所以出现图中不遮光条件的曲线在中午下降的趋势,这是气孔关闭的结果.
图乙表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叶绿素和干重的影响.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基本不变,但叶绿素b含量增加,植物干重先增加后减少.
【解答】解:(1)C0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原料;与d点相比,e点时刻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减少,而C3的还原过程不变,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降低.
(2)从甲图分析可知,遮光处理下植株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与50%遮光相比,90%遮光条件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呼吸速率下降的幅度.
(3)据乙图分析,当遮光率超过50%,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叶绿素b含量增加更多.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使叶片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植株适应弱光环境的一种表现.
(4)6点时刻适当增大植株的C02浓度,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原因是此条件下限制光合速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由上图分析可知,夏季要保证虎耳草的最佳生长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度遮光.
故答案为:
(1)暗反应 降低
(2)遮光 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呼吸速率下降的幅度
(3)叶绿素b 蓝紫光和红光 弱光
(4)基本不变 此条件下限制光合速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适度遮光
9.血糖平衡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节机制非常复杂,胰岛素是机体内调节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是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发挥生理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消化道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①处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由负变正 ,兴奋在结构②中的传递方向是 单向的 .
(2)图中的囊泡是由靶细胞的 高尔基体 (填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将葡萄糖转运蛋白运至细胞膜上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 流动 性.
(3)胰岛素能促进 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据图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分泌胰岛素的调节方式属于 神经?体液 调节.
(4)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其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如图所示),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类糖尿病属于 自身免疫 病.有一糖尿病患者表现出尿糖症状,但检查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则该病的病因可能是 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抗体B,破坏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作用 .
(5)生物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②用含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方案的两处明显错误:① 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 ;② 缺少对照(前后、空白对照均可)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答】解:(1)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动作电位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消化道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①处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图中结构②表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图中的囊泡是由靶细胞的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将葡萄糖转运蛋白运至细胞膜上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3)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据图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机体分泌胰岛素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其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看出,该抗体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葡萄糖受体,因此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类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有一糖尿病患者表现出尿糖症状,但检查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则该病的病因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抗体B,破坏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
不能发挥生理作用.
(5)根据实验方案可知,如果用高糖溶液培养细胞可能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因此应换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并且该实验中缺少空白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
(1)由负变正 单向的(由左至右)
(2)高尔基体 流动
(3)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神经?体液
(4)自身免疫 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抗体B,破坏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作用
(5)①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
②缺少对照
10.炭疽杆菌是一类需氧芽胞杆菌,其代谢过程会将大量的代谢产物排出胞外.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死亡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确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 ,上述实验中噬菌体与炭疽杆菌的种间关系属于 寄生 .
(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经上述方法获得的纯种微生物如需长期保存,可采用 甘油管藏 的方法.
(3)②是将分离培养获得的可疑菌挑选出来进行接种,此过程中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的灭菌方法是 高压灭菌 ,该培养基所用的碳源为 有机碳 (无机碳/有机碳).
(4)在过程⑧中细菌大量繁殖,并因为 代谢产物 的积累而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取培养后的等量菌液加入A、B试管,再将如图处理后的两试管放在35℃环境下培养6小时后观察,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 低 (高或低),则证明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1、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该病毒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能够测定样品中活菌数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3、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解答】解:(1)噬菌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因此上述实验中噬菌体与炭疽杆菌的种间关系属于寄生.
(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经上述方法获得的纯种微生物如需长期保存,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3)②是将分离培养获得的可疑菌挑选出来进行接种,此过程中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的灭菌方法是高压灭菌.由于炭疽杆菌属于异养生物,因此该培养基所用的碳源为有机碳.
(4)在过程③中细菌大量繁殖,并因为代谢产物的积累而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取培养后的等量菌液加入A、B试管,再将如图处理后的两试管放在35℃环境下培养6小时后观察,由于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会使大量的细菌死亡,因此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则证明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故答案为:
(1)DNA和蛋白质 寄生
(2)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甘油管藏
(3)高压灭菌 有机碳
(4)代谢产物 低
11.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但其抗寒能力较差,在高纬高寒地区种植难以存活.研究人员将纯种不抗寒苜蓿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再经过多年选育,培育出两个抗寒苜蓿新品种(I号和Ⅱ号).下面是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的杂交实验及结果:
(1)上述选育新品种I号和Ⅱ号的方法是 诱变育种 ,苜蓿植株抗寒性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 线性 关系.
(2)实验一的F1植株可产生 4 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子二代抗寒苜蓿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子二代植株中,杂合抗寒苜蓿所占比例为 .
(3)新品种Ⅱ号的基因型为(基因用A、a和B、b表示) AaBB或AABb .,实验二的F2代抗寒植株含有 3 种基因型,在F2代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 或 .
(4)苜蓿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研究者在纯种紫花和白花杂交后的子一代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苜蓿,请你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① 植株发生基因突变,T基因突变为t基因 .
② 植株发生染色体变异,含T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实验一: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5,说明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即为9:3:3:1比例的变形,说明只有隐性纯合子为不抗旱,其它均为抗寒个体.
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结果表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且抗寒为显性性状,同时说明品种Ⅱ号至少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
【解答】解:(1)分析题意可知,“研究人员将纯种不抗寒苜蓿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即利用了太空中的高辐射进行了诱变育种,苜蓿植株抗寒性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2)由分析可知,实验一的F1植株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植株可产生AB、Ab、aB、ab共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基因型为A_B_、A_bb、aaB_均表现为抗寒,子二代抗寒苜蓿植株中,纯合子有 AABB、 AAbb、 aaBB,因此子二代抗寒苜蓿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1? = .
(3)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结果表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且抗寒为显性性状,同时说明品种Ⅱ号至少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即新品种Ⅱ号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后代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抗寒.如果新品种Ⅱ号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中抗寒个体基因型为 AaBb、 aaBb,它们与aabb杂交,F2代抗寒植株含有3种基因型(AaBb、Aabb、aaBb),此时在F2代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 ;若新品种Ⅱ号的基因型为AABb,则A基因的频率为 .
(4)苜蓿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研究者在纯种紫花和白花杂交后的子一代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苜蓿(tt),对此现象有两种合理的解释:①植株发生基因突变,T基因突变为t基因;②植株发生染色体变异,含T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故答案为:
(1)诱变育种 线性
(2)4
(3)AaBB或AABb 3 或
(4)①植株发生基因突变,T基因突变为t基因
②植株发生染色体变异,含T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2019年5月4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1245394.html
相关阅读:【解析版】湖南省耒阳市振兴学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
天津市七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山东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9.03)word版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高中生物指导: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