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2019.3
本试题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
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1一10题每题1分,1l一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生物体的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没有ADP生成的是
A.氧分子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C.叶绿体内五碳化合物的生成
D.突触小泡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2.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正确的是
A.C、H、O、N、P、S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载体、受体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有的细胞不含磷脂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激素、抗体合成的场所均为核糖体
B.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和酶的活性都降低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激素、tRNA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B.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
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配制的培养基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
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明,正确的是
A.DNA每个碱基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B.不同DNA分子中(A+T)/(C+G)比例是不变的
C.来自同一玉米果穗的籽粒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D.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下图表示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C.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8.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并诱导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吞噬细胞初步摄取、处理流感病毒
B.B细胞深入处理流感病毒,再呈递给T细胞
C.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D.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记忆细胞
9.选取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四组枝条进行如下处理。其中甲、乙、丙切去顶芽,丁保留顶芽,1、2、3、4表示侧芽。将乙切下的顶芽放回原位置,将丙切下的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相同的单侧光: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乙、丁将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
B.丙表现为直立生长
C.最先发育成侧枝的是侧芽l和3
D.如撤去光照.四者生长均受影响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也可能具有竞争关系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
D.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第二营养级
11.“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科学实验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可以研究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标记H2O和CO2能有力地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和利用途经
12.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怍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一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是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观察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和分布时,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③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可直接将重铬酸钾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下表是某高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 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对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鱼滕酮对K+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载体的生理功能
B.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C.乌本苷抑制K+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载体的生理功能
D.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15.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条件下,呼吸产物CO2来自线粒体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1/5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细胞呼吸消耗葡萄糖总量的2/5
D.d条件下,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线粒体
16.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菠菜叶中分离得到具有活性的叶绿体,制成叶绿体悬浮液。在给叶绿体悬浮液提供必要的物质和适宜温度、光照强度下,测得光合作用强度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如下图。针对下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浓度在a~b时,光合作用强度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B.二氧化碳浓度在a点时,叶绿体悬浮液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两者速率相等
C.二氧化碳浓度在b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因有五碳化合物含量和酶的含量等
D.如果增加叶绿体悬浮液中叶绿体的数量,c点将向右上方移
17.下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条件下和长期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光反应
B.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通过夜间吸收CO2以适应环境
C.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植株干重最大
D.正常条件下.叶肉细胞在20~24时不能产生ATP和[H]
18.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子红色牵牛花和纯合子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
例为l: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应为
A.粉红:红色=l:1 B.红色:粉红:白色=l:2:l
C.红色:白色=3:l D.红色:粉红:白色=4:4:l
19.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染包体数目比值为4:l B.核DNA数目比值为4:1
C.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l:1 D.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
20.将雌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链都用32P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B.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C.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所在细胞两两相等
D.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所在细胞两两相等
21.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l,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C.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10000人)的遗传病进行调查一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率,直对患甲病的家庭进行调查并进行系谱分析
B.根据统计表,甲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调查显示乙病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D.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仑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23.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杂交岳得到F1,选取F1中显性个体分别进行白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l和自由交配,则自交和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A.A的基因频率相同,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A的基因频率不同,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C.A的基因频率相同,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D.A的基因频率不同,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24.某二倍体植物细咆内的2号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
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M在该二倍体埴物细咆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a、b链的分开而分离
C.基因M和基因R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D.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AUC
25.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支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h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且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成正相关(如:Aabb和aaBb的肤色一致),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26.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GA)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2、GA3、GA等化合物中,只有GA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1,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B.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生长不受影响
D.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27.下图甲、乙、丙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细胞免疫
B.图甲因HIV破坏浆细胞致使抗体量下降
C.从图乙可以推知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丙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不敏感
28.右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不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涉及细胞膜成分的变化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29.右图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该种鱼种内斗争最激烈,适于捕捞
B.若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2N
C.在 时,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D.在 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30.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是:
D.图示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第1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中的指定位置。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2分)下图是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诱导 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有关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有关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反映出 淀粉酶的分泌方式是______________。从GA蛋白质和 淀粉酶的合成和利用过程来看,实现了核孔的________________(2分)功能。
(2)①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②过稃许多内参与的意义是____________。检测发现 淀粉酶的一条多肽链含有102个氨基酸,则 淀粉酶mRNA翻译该多肽链的片段第__________位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假设该多肽链合成后氨基酸数目不发生变化)。
(3)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息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分解,使得④过程出现。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霉素诱导合成 淀粉酶与GA蛋白质合成有关,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测得GA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92,肽链数为4,则该蛋白质含有的肽键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5)右图为在温度和pH等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 淀粉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淀粉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d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状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6)在大麦种子萌发中,赤霉素诱导合成大量 淀粉酶促进淀粉分解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8分)下图1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图2为人体运动前后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l中可影响下丘脑分泌活动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患甲亢,分析图1中激素①、③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c~d段血糖浓度上升有关的激素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
(4)正常人高血糖是对特殊生理状态的应急反应,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若要通过尿液具体判定某高血糖症状的人是否患糖尿病,请完成实验过程并预测结果。
第一步:取甲、乙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正常人尿液、高血糖症状人的尿液:
第二步:向两支试管中均加入1mL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若甲、乙两试管均无颜色变化,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8分)下图1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据图回答:
(1)调查图1中的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法,某生物科研小组欲尝试此方法,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双或单)子叶植物为代表。
(2)图1中所具有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期。
(4)草原上的绵羊分别属于图1、图2中____________类群,草原返青时,“绿色”为绵羊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能够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牧民超量放养绵羊和家用汽车的广泛使用造成图2中的___________显著增多,致使局部环境恶化、草场退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34.(10分)小麦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下图中甲、乙、丙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小麦颖果的红皮和白皮,E为抗条斑病基因。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丙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___________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_____________提供原材料。
(2)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F1减数分裂时,甲中的I与丙中的I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____个四分体;若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产生的配子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甲和乙杂交得到F1,F2自交所得F: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15:1,则F2中自皮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小麦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请利用白皮小麦种子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分别将这2包无标签的种子和已知的白皮小麦种子种下,在开花期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白皮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②将F1种子分别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
如果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如果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35.【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12分】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可以生产血清白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可以从___________获取,也可根据已知的基因脱氧核苷酸序列进行化学合成。图中重组细胞__________(①/②)发生了基因的重组。
(2)哺乳动物的胚胎的培养液成分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_________等物质。
(3)胚胎工程操作中的最后环节是__________,该环节能否成功,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该过程培养的牛被称为克隆牛,与其相比试管牛培育过程特有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充。
(5)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用________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将ES细胞培养在_______________细胞上或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ES细胞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1171838.html
相关阅读:2014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选修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复习测试
四川省成都市九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学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高考模拟卷生物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