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试卷说明:

昆明第一中学届高中新课程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1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美德之一。在西周的铜器铭文之中“孝”字从“老”从“子”,象征老人扶子之行,象征年轻人搀扶族中老者。在远古的氏族和部落社会之中,“孝”的意义很广,是指对本族中年长者的尊重、敬爱、赡养和祭祀。随着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孝”也由对族申老者的尊敬变成对父母的关爱,成为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之下,传统宗法社会中维持人际关系的孝道思想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子弑父、臣弑君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整饬社会秩序、重建孝道伦理的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在儒家经典《孝经》中有一句话:“孝乃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从理论上肯定了孝是人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有子所说的一句名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是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人之行莫大于孝,为人者如果做不到孝,那其他的品质也就无从谈起。有子继承的是孔子的思想,可以说这是对孔子孝道思想的延展。有一次,曾子问孔子“孝”是不是就等于“从父之令”,缺乏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价值的准则呢?孔子的回答是:“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如果上级或者长辈言行不义,就可以阻止或者不执行。可见,“义”是超越了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的。“孝”不是无原则的服从,而是学道的表现和成就,是对自己内心最高价值准则的服从。 其次,孔子认为特神上的孝,意义远大于物质的供养。关于这一点,孔子在《论语》中多有论述,对不同弟子的提问,他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其中的要义都是一致的。他认为一般人所说的养是孝的观念是有问题的。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白:“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就是家里豢养的动物,都能在物质上被给予很好的照顾,那么给父母的物质供养就不足以成为孝与不孝的分界线。要做到面对父母的时候,不厌烦且有愉悦之色,是最难的。如果整天摆着一副臭脸,父母就是天天食鲍鱼吃燕窝也不会开心,因为父母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在父母眼里,子女的陪伴和关切比物质的丰盛要重要得多。 再次,孝道对政治能够起到作用。孔子认为,在家族里对长辈的孝敬,对兄弟的爱护,可以维护一个家族的正常秩序,这是有利于社会安定的,当然是为政的一个方式。孔子还解释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在他看来,倡孝实际上就是一种用德行来影响政治,用于社会与百姓,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国方略。因此,孔子及儒家主张用孝教化百姓。先秦儒家考道所具有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使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在中国社会舞台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汉以后“以孝治天下”的格局贯穿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 最后,《论语》中提到,孝不仅是生养,还是死葬;不仅是对人生前的尊敬,更是对死后亡灵的 尊重,慎终追远,这才是孝的完结。比如孟懿子问孝,子日:“无违。”就是说不管长辈是否在世都必须按照礼节来侍奉他们。对于丧葬的礼节,孔子认为并不是越隆重奢靡越是孝。孔子重视的是心,而非物质。他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强调“哀戚”的神色,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忧伤,就是对死者最大的祭奠。同时,儒家又认为这种悲哀之情是有节制的,要“致乎哀而止”。 虽然在《论语》中,只有十九处明确地提到了“孝”,但是那些关于祭祀、关于忠、仁的阐释是 跟孝不可分割的。从《论语》到《孟子》、《苟子》和《孝经》以及后世诸多的儒学经典,都清晰地记录了“孝”的发展轨迹。无怪乎有学者认定,中国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孝的文化。当然在谈到孝道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过分绝对、片面地愚孝和死板遵守儒学教义对民族精神的伤害,对于每一种思想,我们都应当审慎和警惕,保持客观的研究娄态。1.下列有关“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西周的铜器铭文中,“孝”字由“老…‘子”二字组成,象征着年轻人搀扶族中老者。 B.“孝”起初的意义只涉及到对本族中年长者的尊重等,与今天我们理解的意义有很大差别。C.儒家经典认为,唯有孝是做人的根本,是仁的基础,是人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D.孝不是无原则的服从,不等于“从父之令”,而是对自己内心最高价值准则的服从。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孝”由对族中老者的尊敬变成对父母的关爱,成为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B.“义”可以超越孝,如果上级或者长辈言行不义,就可以阻止或者不执行。人应当尽孝,但不能缺乏自己的独立意志和内心价值的准则。 C.倡孝可以直接地实现从孝到忠的目的,所以倡孝有利于社会安定。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用德行来影响政治,维持社会秩序的治国方略。 D.丧葬的礼节并不是越奢靡隆重越是孝,发自内心的忧伤,就是对死者最大的祭奠。同时,儒家又认为这种悲哀之情要有节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时期子弑父、臣弑君的现象时有发生,说明在礼崩东坏的社会状况之下,传统宗法社会中维持人际关系的孝道思想受到了严重冲击。 B.物质的供养比不上子女的陪伴和关切,父母最需要精神上的孝。做到面对父母的时候,不厌烦且有愉悦之色,是好的尽孝。 C.孝不仅是生养,还是死葬;是对人生前的尊敬,更是对死后亡灵的尊重,也就是说不管长辈是否在世都必须按照礼节来侍奉他们。 D.儒家经典中关于“仁忠”的论述都与“孝”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孝”的文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元末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帝与语,奇之,用为将。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州。从征武昌,城东南高冠山下瞰城中,汉兵据之,诸将相顾莫前。友德帅数百人,一鼓夺之,流矢中颊洞胁,不为沮。同陆聚守徐州,元将扩廓遣将李二来攻。友德度兵寡不敌,遂坚壁不战,以二千人溯河至吕梁,登陆击之,敌败去。度且复至,亟还,开城门而阵于野。李二果至,鸣鼓,士搏战破擒二。召还,进江淮行省参知政事,鼓吹送归第。元丞相也速来援青州,友德以轻骑诱敌入伏,奋击之。洪武三年,蜀将吴友仁寇汉中。友德以三千骑救之,攻斗山寨,令军中人燃十炬布山上,蜀兵惊遁。太祖谕友德日:“蜀人闻我西伐,必悉精锐以抗我师。若出不意,直捣阶、绵,门户既隳,腹心自溃。兵贵神速,患不勇耳。”友德疾驰至阶,昼夜行。抵阶州,败蜀将丁世珍,克其城。后渡汉江,趋绵州。时汉江水涨,不得渡,伐木造战舰。欲以军声通绵州,乃削木为牌为千,书克阶、绵日月,投汉水,顺流下。蜀守者见之,皆解体。及闻友德破阶、绵,捣江油,寿始分兵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将向大亨于城下,继而进围成都。寿等以象战。友德令强弩火器冲之,身中流矢不退,将士殊死战。象反走,躏藉死者甚众,成都平。友德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以故所至立功,太祖屡敕奖劳。寻副宋国公冯胜征山西,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帝日:“禄赐不薄矣,复侵民利何居?”蓝玉诛,友德以功多内惧,定远侯王弼谓友德:“上春秋高,旦夕且尽我辈,宜自图。”太祖闻之,会冬宴,从者彻馔【注】,友德有一蔬不尽。太祖责友德不敬,友德出匕首袖中,日:“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属于辽东、云南地,而王弼亦自尽。 【注】彻馔:撤去食物。 (摘编自《明史?傅友德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州 略:夺取 B.门户既隳 隳:毁坏 C.自偏裨至大将 裨:地位低下的人 D.寻副宋国公冯胜征山西 副:协助5.下列语句中,全都表现傅友德的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流矢中颊洞胁,不为沮 ②以轻骑诱敌入伏 ③令军中人燃十炬布山上 ④疾驰至阶,昼夜行 ⑤木为牌为千,书克阶、绵日月 ⑥请怀远田千亩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友德初为西名之辈,归降太祖后才被重用。他早年跟从陈友谅,不受重视,后来在太祖麾下屡立战功,多次受到赞扬和嘉奖。 B.傅友德善于用兵,胆识过人。在武昌之战中,许多将士观望不前,傅友德率领数百人勇猛杀敌,一鼓作气拿下了武昌城。 C.傅友德多次出生人死,奋勇当先。在汉州一战中,蜀人驱象踩死无数明朝士兵,而他又身中飞箭,但依然率领将士们殊死作战。 D.傅友德战功显赫,可惜下场悲惨。他因功勋卓著,官至太子太师,但因小事被斥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1079286.html

相关阅读:2019年秋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
2013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湖北省武穴中学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19学年度寒假作业高三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