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忤逆 溺爱 细腻 匿名信 泥古不化 B.痕迹 忌讳 觊觎 添加剂 人才济济 C.翌日 关隘 屹立 免疫力 一劳永逸 D.躯体 祛除 黢黑 曲别针 相形见绌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面对经济低迷、人心浮动的困局,安倍晋三本能地做起了邪恶的军国梦,蜇伏了半个多世纪的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其鼓动下借尸还魂。 B.节俭办晚会,朴而不拙,简而不陋,不仅不会影响节目的精彩性和内含的丰富性,反而会以一种本真和朴素彰显艺术本身的力量。 C.市场监管者要未雨绸缪,做好市场监测,因为一些征兆显示,投机者近来有可能掀起炒卖中国金融资产的风潮,从而引发市场震荡。 D.狂风肆虐,巨浪涛天,这样的极端天气让大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但也有少数人专挑这样的日子去赏景拍照,他们被称为“追风族”。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为什么有些年青人不是朝气蓬勃,积极进取,面是老气横秋,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这其中有个人性格的因素,也有家庭熏陶、社会影响的因素。B.一片高挂树枝的黄叶,一枚随风飘飞的羽毛,都会让他的内心有所触动。令他苦恼不已的是,他没有能力将这些感觉诉诸文字。C.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还是必须依靠制度。要使领导干部的行为时时处在监督之下,动辄得咎,从而不愿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D.日本的“购岛”闹剧丝毫不能改变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中国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把钓鱼岛包含在内,有理有据,无可厚非。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表示,“监控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辜负了美国人民的信任,他的所作所为“对美国国家形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B.我国全民阅读工作存在很多问题: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分布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 C.要登台了,他将一把油纸伞———这种伞曾经出现在戴望舒的《雨巷》里——递过来,我不由惊叫起来:“呀!你从哪儿弄来的?” D.就在选秀、歌唱类节目泛滥电视荧屏之际,一些文化类节目已悄然兴起(如河南卫视“汉字英雄”、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7个省一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高达l65亿。对于这笔巨额款项的去向,却一直没有得到各省计生或财政部门的说明。 B.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 C.郅都忠于职守,公正清廉,对内不畏强暴,对外威震敌胆。后人对他评价皆很高,将他与廉颇、赵奢、李牧等名将并列,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D.中美军舰险些相撞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再次证明,在地区外交和安全政策发生显著变化之时,中美亟须在中国周边海域达成新的危机预防方案。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冯骥才 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 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的应是知识分子。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 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或是负面的倾向。当然,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文化先觉首先来自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文化良心、淡薄功利的知识分子,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文化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自已、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 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它在广泛的形而下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中,发现时代的新走向新问题,通过形而上的思辨产生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识。 这种先觉不一定都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有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关键是要对它保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先觉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的知识界。 当然,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的文化先觉从何产生?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生高度。 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有所不同。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由于它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它的要求要更高一层。它不是某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应该努力追求的。或者说,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因此,文化先觉,它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改动)6.下面对“文化先觉”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 B.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是一种产生于知识分子中的境界和状态,这些知识分子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责任。 C.文化先觉不一定都体现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体现在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 D.文化先觉是一种思想,产生于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7.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意义,知识分子不一定要有;文化先觉是文化的前瞻性和先觉性,知识分子必须要有。 B.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的要求比文化自觉更高一层,因为文化先觉还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和引领性。 C.文化自觉属于全社会,文化先觉则是知识分子本来就具有的,失去了文化先觉的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 D.文化自觉是每个人都有的,文化先觉则不是每个人一定具备的。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是知识界应该努力追求的。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应走在全社会文化自觉的前列,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责任,主动积极地引领文化的走向。 B.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文化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判定和验证自己。 C.“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都为那个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今天的知识分子要以他们为榜样。 D.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文化上既充满活力和希望,也存在冲突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思辨与认知。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纛,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思,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已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1063783.html
相关阅读:2019年秋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
2013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湖北省武穴中学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19学年度寒假作业高三语文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