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非网上阅卷的,请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网上阅卷的,请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纸选择题答题区,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人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阅读下表: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3.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A.有利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B.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C.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D.保障平民权益,实现赴会公平4.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商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毕亥革命5.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右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A.1个B. 2个C.3个D.4个 6.“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狐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7.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8.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C.中苏关系趋势D.中日关系趋势9.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l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的政策10.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利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庶(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庶者”。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远影响是A.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松动 B.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C.促进了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D.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11.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来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海禁政策的必要性B.海禁政策的恶果C.小农经济的脆弱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12.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曾指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由此采取了怎样的行动?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新式学堂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建设近代海军13.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肩挑34.0驴车18.0公路汽车30.0轻便铁路2.4独轮车19.2铁路2.0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14.12月11日,胡锦涛同志在某论坛上高度评价某事件。称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该事件是指A.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16.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17.“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1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已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19.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20.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21.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A.三权分立B.社会契约论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22.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去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表达当中最能说明这一做法的是A.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探究精神D.达尔文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23.下面两图反映的是法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C.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D.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24.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②”里应该是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5.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高三历史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7分。共50分。26.(17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 革命” 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4分)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1059821.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
高三文综历史联考试题(天津市带答案)
广东省“十二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2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