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文综要想考出好成绩,不仅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适当的努力,最好再掌握文综命题趋势和命题思路,宏观把握文综试题命题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综到底怎么考,考些什么以及文综复习策略。
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更多地考查的是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综合所占比例较小;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地理学科考试内容没有明显变化,政治学科中政治常识采用新教材命题,哲学常识增加“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知识内容,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1建立知识整体结构方法,寻找跨学科交叉渗透切入点
文科综合强调知识的综合、思维的跳跃、方法和能力的综合。从总复习时间安排来看,过早进行跨学科综合会导致学科基础不扎实,过迟会导致考生心理负担过重,合理的安排一般选在高三下学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行跨学科综合。在复习方法上提倡三个学科老师集体备课,由三个学科教师分别从地缘、事实、意识三个方面同时讲一个专题研究课,寻找学科交叉渗透切入点。
例如西部开发,地理教师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西部开发的范围、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并进行预测。历史教师运用历史史实分析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对西部进行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因素,西部起步较慢,开发较迟,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西部开发要吸取巴西西部开发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教训,从实际出发,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政治教师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分析西部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经济以及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等等。教师配合西部开发专题研究课指导学生查阅一些资料并开展如何进行西部开发的讨论,或指导学生撰写如何进行西部开发的小论文。
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渗透的专题研究课有:(1)中国季风气候与历代水利建设;(2)经济结构战略调整;(3)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加入WTO;(4)环太平洋经济发展趋势;(5)国际经济新秩序;(6)石油提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7)假日经济;(8)城市化进程与小城镇化;(9)多极化问题;(10)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11)长江流域经济发展;(1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13)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势力侵略等。
政治和历史两学科专题研究课有:(1)法治与德治;(2)“三个代表”与从严治党;(3)近代国际关系;(4)当今国际形势;(5)正确认识中美关系等。
政治和地理专题研究课有:(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2)自然灾害的防治;(3)人与自然、社会;(4)中国与可持续发展。
在总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进行跨学科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政治学科侧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原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地理学科侧重图导图解分析,强调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观念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将与高中地理密切相关的初中地理内容融化在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跨学科综合侧重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政治、历史、地理知识内容、载体材料或背景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可采用知识结构螺旋形法综合分析“科技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寻找跨学科交叉渗透切入点。
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掌握解题技巧
临近高考,高三考生对文科综合跨学科交叉渗透切入点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要求把握不准,加上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次将地理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普遍感到心理压力较大。
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自减压力。高考的考试说明已明确规定:文科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所占比例较小,跨学科综合科目的难度比学科内综合的难度小;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单纯的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按地理、历史、政治顺序相对集中;选择题中跨学科渗透题目所占的比例较小,非选择题中最后两道跨学科题目要求从地缘、事实、意识三个方面分析社会现象的内部关系,大致可以认为按地理、历史、政治顺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掌握这些规律对解题时思维跳跃大有裨益。
减轻临考心理压力的关键是正确掌握解答跨学科综合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跨学科综合题多数属于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息迁移题,侧重考查考生临场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信息迁移以及判断、归纳、推进、预测、说明成因或创新思维的能力。
解答跨学科综合问答题或论述题既要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又不必过分展开,回答问题要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文字要简洁、明确、通顺,防止“有骨无肉”或“画蛇添足”。
1文科综合卷考试命题的比较
1.“能力立意”更加明显
与去年试卷相比,今年试题的“能力立意”倾向更加明显。突出表现在,考核的知识点源于教材,但在命题中通过和现实问题的连接,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就要求考生在理解问题情境之后,能运用原有的学科知识经验,通过合理的综合、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考生只有真正理解试题的内涵,明确试题要求,才能恰当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答题。
2.综合要求更有突破
综合性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学科内综合强调学科特色,跨学科试题学科界限趋向模糊。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政、史、地三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二是运用政、史、地三学科综合的知识、原理、规律来评判、归纳和分析问题。今年的文科综合试卷,无论是命题材料的选择,试题的呈现方式还是学科知识的嫁接,都比去年有了较大的突破。主要表现在:
(1)知识交叉现象十分明显(选择题)
去年试卷的客观题基本上采用拼盘组题形式,学科界线清晰可见。今年不仅在序列上更在内容上体现了综合的趋势,如:3-8题的关于西部五省区的若干指标的分析,23-25题关于园林艺术的讨论,都是在一个主题下,考核的内容涉及政、史、地三学科知识的试题,反映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发展趋势。如何适应这一命题趋势,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将是今后高三文科复习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2)三科题之间的亲和度增大(非选择题)
去年试卷只在最后两题体现了不同学科间的综合。在今年的试卷中,非选择题的跨学科综合题的题分较去年有较大增加,38、40、41题都是学科间交叉综合,必须运用三科知识理解、分析和解答,明显地加大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度。从命题的技术角度看,今年的跨学科试题已经基本消除了学科拼盘痕迹。
(3)单学科特色更加突出(学科内综合)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在综合考试中如何体现学科的特色?我们认为今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在这方面进行的探索是非常有价值的。例如在试卷中,政治学科关于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党建问题等方面的讨论,强调了以理论指导实践和以实践丰富理论的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试题中关于教育问题、“门户开放”问题、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影响等的讨论,突出了以史为鉴、史论结合的学科研究特色。地理学科有关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讨论,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的互为因果的关系。
3.更加重视发挥图表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通过阅读图(表),发掘蕴涵其中的信息价值,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文科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与去年相比,今年试卷出现的图(表)数量、类型明显增加,涉及内容也非常广泛,总题分达到了140分。以图(表)作为信息载体的现象也已从地理学科扩展到历史和政治学科,如第38题,就是通过两个统计表和两幅要素曲线图的形式,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表现出来,这在政、史类材料题中是极其少见的,体现了命题者力求创新的思路。
4.关注社会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今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方向,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突出强调了知识的活学和活用,使试卷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文科综合题,以“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为切入点,从哲学的角度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进行了探讨。再如,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也是今后几年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西部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基本保证。试卷以西部诸省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人均GDP现状、交通运输的发展等为切入点对西部大开发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索。其他如“产业结构调整”、“中美撞机”事件“青藏铁路”建设、“东芝笔记本纠纷”、“日航风波”、“三菱事件”、“家电价格战”、“国家重奖吴文俊、袁隆平院士”等,都是过去一年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考生如果平时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了解这些事件的时代背景,就难以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1高考全国卷文综复习建议
1.宏观考虑
(1)教学中的观念
要知识覆盖,更要知识重组。要简单例证,更要联系应用。要重视训练,更要网络构建。要系统训练,更要专题训练。要结果分析,更要过程分析。要单兵作战,更要集团作战。
(2)教学中处理好四个关系
“学科内”综合与“跨学科”综合的关系;“内容综合”与“能力综合”的关系;“知识积累”和“知识再生”的关系;知识点的“挖深”和“拓宽”的关系。
(3)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三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政治学科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长;历史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纵深研究能力为长;地理学科以扩充学生的知识,构建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为长。二是以学科教学为出发点,在实现学科主干知识点落实和构建网络的憎爱分明的前提下,以外延的方式实现学科间的嫁接。三是通过三学科围绕同一主题,相对集中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三科综合的氛围。
2.中观考虑
(Ⅰ)落实八个教学观念
(1)平时教学要扎实。在平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享受、敬佩、动心、增知、辩证”等五个良好感觉。要重视五个方面的检测,即:①检测学生能否清楚地复述所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②检测学生能否对重点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分解和综合,达到全方位的正确理解;③检测学生能否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揭示重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④检测学生能否比较、分析同类型知识的异同之处;⑤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另外,还要明白从知识到能力并非空中楼阁,需要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重组再现。灵活应用“三基”是能力的基础,“三基”不行,能力就无从谈起,能力是建立在“宽知”基础上的。
(2)关爱学生最有效。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是教育的真正“生产力”,才是提高考分的原动力。
(3)说明研究最为先。过去没有考试说明,现在文科综合有了考试说明,值得研究。最值得研究的是三点:
①能力立意为指导,考“知识体现能力”转变为考“能力体现能力”。具有操作性的说法是“考核内容依据教学大纳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知识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不过多考虑知识覆盖面,重视对建立在双基之上的学科主干知识的提取、重组、运用”。
②命题的原则要求:一是坚持了“三个有利于”的高考改革指导思想。以更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新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二是以“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体现综合”构成了试卷的主旋律。
③考试方案的主要内容:根据图表、数据解释说明有关概念或能用图示建立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能阅读、理解、选择、使用适当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和解释相关问题;能通过数据、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能分析社会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能根据事实作出科学的和有效的判断、归纳、推理;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4)哲学思考最重要。有了哲学思考的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就能够辨证地、全面地、本质地、有重点地思考。它对政治科考试题有直接的作用,因为政治考试中哲学部分失分量最大;对历史、地理有间接的作用,因为历史、地理中的主观性问题的审题、解题需要哲学思考;对语文中的议论文写作也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议论文需要辨证地、全面地、本质地、有重点地分析事物。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中学采用的高三复习模式仍然是“分科教学”方式,如何应对日趋明显的综合化趋势?我们认为,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克服过于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自立门户”的狭隘观念。一是加强三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政治学科在用辨证的方法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历史学科在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使用、分析、以为己用方面具有专长,而地理学科则在通过对诸多因素的分析,构建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方面具有特长。二是以学科教学为出发点,在实现学科主干知识落实和构建网络的前提下,以外延的方式实现学科间的嫁接。三是通过三学科围绕同一主题,相对集中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综合的小氛围。
(5)讲评敲打最有效。讲评是思维训练的有效操作,是学生知识弱点转化为强点的有效操作,我们要求考试和讲评的时间分配为1:1,更提倡1:2,甚至是1:3。
(6)二法并举最现实。二法即归纳法和演绎法,这是能力立意命题中的技术要求,也是学生审题、解题的思维要求。
(7)立体思维最永久。这是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思维建议。立体思维包含了多角度思维、多层面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并且可以转化为归纳法或演绎法,立论或驳论。
(8)单科综合为基础。因为试卷本身以单科综合为主,政、史、地三科综合的拼盘痕迹仍然很重,即使非拼盘综合,其知识载体也是以单科知识为基础的。当然,处理好“学科内”综合与“跨学科”综合的关系十分重要,可是,在三科综合复习中采取从本学科的知识点出发,寻求与相邻学科的联系点,进而达到所谓的讲深讲透,反复操练,这种做法并不恰当。比较好的做法是:在平时教学中加强综合渗透,着重点放在综合观念和综合意识的培养上。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管好自家的门,经常去串串人家的门”。
(Ⅱ)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包含了多角度、多层面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的训练有三:
一理多题法:一个核心理论,多角度联系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题多理法:一个社会热点,或一项国家的大政方针,用众多理论知识来分析。
一例多型法:一个典型材料,用多种类型的题目来训练。
(Ⅲ)重视五个复习环节
(1)操作性计划
(2)专题性复习(网络化复习、正辐射复习、反辐射复习)专题性复习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
①网络化复习——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处理教材时要着眼于课文中的主干知识;在要求上要大胆地把一些细节性的知识加以淡化处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操作上要善于归纳和提炼。
从纵横两角度双向展开:从纵向上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横向上组织起政、史、地相关知识。把新知识真正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②正辐射复习——在讲授知识时加强社会热点和人文知识的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中学的文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本身就是对学生人文知识和精神的培养,但从现在的社会需要和考试要求来看,力度仍显不够,特别是一旦这种教学走入单纯为应试服务的时候,有相当多的学生被束缚在课本知识的狭小圈子里,抬头不认天,低头不识地,无法融入火热的社会生活中,甚至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恐惧。这种现象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各学科的共同努力。
从政治课的角度来说,在强调把书本理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的同时要加强人文知识的渗透。我们的视点不仅要落在重大的时政热点问题上,而且要把网撒得更大些,要积极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如: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文化、科学的发展等。
从历史角度来看要能分析、把握历史规律,形成历史观点。历史规律,是对基本史实、概念的抽象与概括,是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理性升华。如今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对松江棉纺织业由盛到衰过程及原因的认识,就体现了这一规律: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必然会把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被侵略的国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因而必然会对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冲击,因此,松江棉纺织业到近代的衰弱就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把握了这些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科学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是构成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年对黄宗羲等人反封建专制主义的评价等带有明显的历史
观点。因此在高三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思考和理解课本中的历史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鉴别,提出科学的史实依据,同时,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帮助他们形成新观点。
在目前的高三文科教学中,重政、史,轻地理的现象比较突出,从而导致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存在明显的漏洞。对政治、历史等相关学科的审题、解题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新一轮的高三地理复习,课时可适当增加,在落实学科主干知识上下功夫,提高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面的拓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操作上可以在课堂和课外两方面加以落实,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把抽象的、直观的理论隐含在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在练习时也要引用一些人文知识的素材为背景,这样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渗透,如有必要还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另外,在课外也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加以关注,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用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多关注一些自然、社会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拓宽知识面。
③反辐射复习——在专题讲授社会热点和人文知识时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选择性训练,选择能使学生的弱点变强点的试题进行训练
(4)拓展性讲评,如选择题转化为非选择题来讲评
(5)针对性矫正,根据不同班级和学生作具体的指导和训练
3.学生失分的原因
(1)基础知识弱。“三基”不扎实,特别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
(2)审题能力弱。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解题技巧弱。应变能力不足。
(4)知识迁移弱。思维不活跃,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
(5)文字表述弱。语言规范性差,文字表述能力弱。
(6)人文知识弱。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造成人文知识贫乏。
(7)读图识图弱。如去年许多考生把中东区域图理解为巴尔干地区图,因此把以色列建国答成了南联盟科索沃问题,该小问的得分率就大大下降,平均得分只有3.26分,难度在0.27左右。
(8)字迹不清楚。
1高考全国卷文综命题预测
Ⅰ.依据命题惯性,预测改革趋势
试卷的总走势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进”,由“挖井”走向“挖坑”。主要表现有四:
1.考试的目标不会变。目标是:准确地测量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反映考生的学习潜质和潜力,有效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
2.考主干知识不会变。因为:“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强调主干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和应用。
3.以能力立意的要求来命题不会变。启示我们要对基本概念及其延伸概念、基本原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等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拓宽。
4.总的难度不会变。
Ⅱ.注重交叉知识的热点问题
文科综合复习的重点、热点:
1.对宇宙的认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3.资源能源的利用——人类对资源能源的利用
4.人口战略目标——人口问题和我国的战略目标
5.近现代的科学技术——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6.河湖江的改造——我国河流湖泊的改造
7.我国农业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
8.工业现状对策——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9.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0.祖国统一大业——维护祖国统一大业
11.民族巩固发展——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巩固和发展
12.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13.中国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4.我国开放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15.我国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16.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
17.政治的多极化——国际政治多极化
Ⅲ.强化四个得分因素
1.基础知识成为高考的第一依据——基础不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夯实基础成为日常教学的首要任务。
2.材料题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知识掌握不牢固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因素——引进材料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3.大政方针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热点不熟是学生失分的又一因素——时政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4.考查能力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功能——思维不活跃是学生获不了高分的关键原因——培养能力成为教改研究的重点课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kao/870681.html
相关阅读:高考生高效复习数学方法
高考30天物理冲刺技巧有哪些
准备错题本和好题本
增强记忆力趣闻 大脑爱打盹
高考倒计时30天:数学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