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价值日益凸显,就业压力愈来愈大,优先抢占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知识层次,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增强竞争实力,是大多数的人的愿望,而实现这一愿望的一条主要途径就是选拔性考试--高考。因而家长、学生、社会各界对高考倍加关注。高考总复习作为高考前期的必要准备阶段,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们都寄希望于这一阶段,能在原有新授内容的基础上,在知识、方法、能力各方面得以飞跃式提高。但是对某些学生却是事与愿违,在每次考试中,成绩总是停止不前,甚至后退,处于一种低弥状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见起色。一旦班级内这样的学生多了,个人的问题也就上升为班级的通病--弱科班级出现了。作为教多个平行班的老师,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同是一个师傅,弟子学到的功夫却大相径庭”。每每碰到此类情况,老师急、学生急、家长也急,却不能静心思考,深挖根源性问题,导致措施无针对性,结果也就无有效性,而呈现出恶性循环态势。难道就真的无药可救了吗?当然不是。
冷静思考,洞察秋毫,只要找到存在的问题,深入挖出根源所在,措施就会有针对性,努力就会出效果。若抛开分班前的物理基础不谈,存在很多的原因,有高考制度、班级管理等客观原因,也有教师与学生主观上的原因。
二、需要一提的客观原因
1、高考模式的变革对学生心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模式的改革,物理学科在考查范围、能力要求、考查模式、占分比例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其中占分比例逐年下降,从当年的与语、数、外平起平坐,到今天的明显差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成过去。受“考什么,学什么,按占分多少,分配精力,排定座次”,将物理划入“副科”之列,不被重视,遭受冷落;
2、班主任的特殊地位及其班级学习管理思想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影响。由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特殊地位,诸如与学生心理距离较易接近、学生对班主任“猫与老鼠”自然畏惧心理等,都使班主任在本班学科教学中较一般教师的优势。若恰逢文科类教师任班主任,又不能对班级学习正确的宏观指导,甚至自身也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往往日积月累,最终呈现出文科明显好于理综的格局;
3、、各学科教师团队意识不强,学科间失衡是造成班级弱科的另一客观因素。高考打的是整体仗,要想在高考中取胜,冲击重点高校,学科间不平衡,有薄弱科是最大的障碍。何况从往年高考经验来看,对理科考生,数学、理综是最为关键的学科,因为在五科中它们具有最高的区分度。特殊是理综学科,考题数目有限而分值高,决定高考胜负可能就在一题之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科间的失衡,各别教师以频繁的作业、大量的练习、对不完成者“严格的处理”,占用了大量的学生自主时间,而那些作业次数、作业量适中,想给学生留一点“消化”时间的学科则深受其害,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也是“怨声在道”,最终,尽管教师给学生灌入的东西不少,但由于没有充分的消化时间,换来的依然是部分营养过剩、部分营养不良的非健康发展。班级整体弱科的出现,这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毒瘤”。
三、教师与学生方面的主观原因
1、学生存在的问题:
①学好物理的兴趣缺乏、信心不足。由于多次考试的失败,在学习中对物理有畏难心理,也就没有了兴趣,碰到问题,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态度去分析处理,而是潜意识里就已经有了“我肯定做不好”,不等审好题意便败下阵了,轻易放弃得分的机会;
②对物理学科重视不够,自主时间不能有效处理,物理学习时间投入不足。对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认识不足,自主时间不能合理运用,没有抓住自主时间这一查缺补漏、完善知识、扶强补弱的这一最好时机。习惯于让“抢时间”的教师牵着鼻子走,忙于应付作业,常此以往,好之更好,差之更差,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③迁移应变能力较强而物理基础相对薄弱。通过大量的分析发现,物理整体偏科的班级,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迁移应变能力并不差,当遇到题目的命制与常规多有不同,可谓是一套由一定新颖程度具有一定难度试卷时,成绩与其他平行班级并无大的差别,甚至会胜出,成绩充分说明了学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但一旦碰上题目较为常规、注重考查基础的试题时,却又一败涂地,不能保持住“好的形势”而重新回到了落后的位置。种种现象都充分暴露出了整体在基础方面的不足,偏科班级的致命弱点在基础。
④良好学习习惯、高效学习方法尚未形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其中含义,在物理学习中,不能自觉地整理和积累资料、做好课堂笔记,特别是在高考复习梳理知识、题型、方法的过程中,这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它的缺失,学生物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全面性、深刻性便大打折扣;学习中缺少适时总结与反思,没有知识的总结,不可能构建物理学科立体交叉的知识网络结构;缺少题型、方法的总结,不可能有应对实际问题的方法、思路储备,难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成功经验的分析和失败教训的反省,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即不能清楚自己的优势,也不知道自己的劣势在何方,“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一种“混沌”状态下的物理学习注定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知识理解、技能掌握的残缺不全即在情理之中。
⑤应试心理脆弱,应试技巧匮乏。理想成绩的获得也是多方面的因素,除了知识、技能的准备外,应试心理、应试技巧也是学生正常发挥真实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偏科班级在此方面也相对欠缺,在多次的考试中都显露出了这一点,巧遇“熟、易”题目则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突逢“生、难”题目则垂头丧气,斗志全无,单就这种大起大落、毫无平稳的心态,就难以使自我的水平正常发挥。
2、教师存在的问题
①课堂内、特别是课堂外与同学的双项交流不够,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还没有拉近到应有的程度,与成绩较好的平行班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②对学习习惯、学科规范的宣扬、要求、督促不够,没有引导学生在学生去亲身体会两者对学习的推动作用,致使学生由于缺乏心理上的感觉,而忽略了它们的重要性,于是在学习中也就失去了实践的动力。面对学生在学习习惯及学科规范的不足,有时不能及时指出,督促学生更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两者的形成。
③教师个人教学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规范的形成。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分析例题、习题或试卷讲评时,过多地注重思路、方法及分析过程,忽视了应有的规范板书,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板书主要的解题方程,没有在解题规范上充分发挥“样板”的作用。部分学生盲目效仿,解题没有文字说明,没有列式依据,没有研究对象,没有研究过程……无谓地增加了解题规范方面的失分。
④对物理复习各个阶段的作用、目的、学习对策等引导不够,学生不能快速适应教学阶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学习上缺乏应有的明晰思路,在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复习效果。高考三轮复习的阶段作用、指导思想、目标应明确向学生说明,让学生清楚把握:第一轮的复习应是从“薄”变“厚”的过程,这一阶段要讲究全面性、覆盖面,力求熟悉、理解和把握《考试说明》中所罗列的所有知识点;第二轮复习则是由“厚”变“薄”的过程,这一阶段则要讲究系统性、条理性,力求建构起知识空间立体网络和形成题型及对应思路方法;第三轮复习又是一个从“薄”变“厚”的过程,通过高考前夕的知识回归,最后“检阅”一次自己在复习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对解题工具的再认识、再整理,力求达到的效果就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内从大脑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在充分地做好战前学科准备的同时,还要做好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准备,力求到走进考场时达到“天时,地利,人和”。
四、教学对策、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寻找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不断体验物理学习中的成功感,逐步坚定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2、加强偏科班级学情分析和研究,对问题学生(特别是物理学科薄弱的边缘生)及时进行心理、学法、知识方面的引导,加强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交流,拉近距离,力求通过学生亲近教师,从而亲近学科,达到“爱屋及乌”的目的。
3、揪住软肋,重点突击,大力宣扬学习习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加大培养及指导、要求的力度,打实学生基础。特别突出学习资料的整理和积累、知识总结、题型方法总结、经验积累与教训反思等,力求通过习惯的培养,扎实学生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5、以身示范,抓好学科规范。在习题讲析过程中,每节课至少选一题为例,严格按物理解题规范书写步骤,做为“样板”,在迁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解题;
6、突出应试心理及应试技巧的指导。考场之中,心态要平稳,“易不喜,难不慌”,越是熟悉的题目越要仔细审题,看它在条件及待求设置上与以往有无变化,切忌跟着感觉走,盲目套公式,针对生疏、难度较大题,则不能慌张,乱了阵脚,应采取“蚕食”运动,将难题分解,一口一口地“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努力增加得分机会;在解题顺序上要勇于“放弃”,切忌一条路跑到黑。解题要按个人的实际,由难到易,个个击破,碰到一时难以整理出思路的题目,作出标志后,勇于“放弃”,先做后面的题目,做完会做的题目后,再回过头来攻尖。强化解答理综试题的“高效益”意识,也就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题目,尽可能多地为后面题目赢得时间。提高书写速度绝不是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能够快速地在众多方法中选择出最为简便合理的解题方式,要达到这种程度,没有高考前的反复磨练是不可能的,时间可能是理综合面临的一大实际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时间将是决定成败的一大关键,我们在备考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各类题主体思路也各有不同,比如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两种,单项选择不要留空,即便不会也不能空着,能猜即猜,能“蒙”则“蒙”;但对于多项选择的当前评分标准来看,就不能这样了,而是要以稳为本,拿不准的选项千万不要往上猜,否则一但失误,全盘皆输。选择题在解法上也有多种,根据题目的实际,有时需要我们先根据题意,由物理规律列式解答,得出结果后再对照选项进行选择,即公式计算法;而有时则需要直接就把ABCD四个选项依次带代入其中,运用相关规律进行分析推导,得出结果后再与题设相比较,视与题目设置情境相符情况来确定正确选项,即代入法;有时又需要不断借助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运用相关规律分析判断,在不断地排除中,逼近目标,即排除法……其他题亦是如此。“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行”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都有技巧可言,忽视了这上点将直接影响办事效率。应对高考岂不如此?
切记:只有查清病因,找准病源,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将是治标不治本。
来源:星空中学物理辅导东营的博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kao/370888.html
相关阅读:高考30天物理冲刺技巧有哪些
高考生高效复习数学方法
准备错题本和好题本
增强记忆力趣闻 大脑爱打盹
高考倒计时30天:数学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