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是很多学生最感头痛的题目,在答题的过程中往往感到狗咬刺猬,无从下口。笔者参加广西区高考政治科评卷及市学科中心组活动时,与参加广西高考政治科评卷的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高考时相当多学生的政治科主观题是空白的,有些答了也是用课本的原理生搬硬套,课本的原理记得很牢,但是往往答得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令人惋惜,而答题方向正确,答得有条理的、较为全面的考生只占很小的比例。广西全区高考政治主观题的平均分一般只有20分左右,考生失分相当严重。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平时要夯基固本、加强训练以提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组织答案的能力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答题技巧,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得到高分。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及自身的体会,积累了一些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现把它总结出来,与各位教师、专家共同探讨。
笔者认为,答好主观题主要要做好几个环节,即“审、找、定、答”主观题。“审”就是审设问明方向,“找”即找有效信息、关键词,“定”是据有效信息、关键词多角度定原理,“答”即答题规范化,关键词入答案、新提法别忘答。
一、审设问明方向
想要答好一道主观题,首先必须审好设问,这是答好一道主观题的前提和基础,审清了设问,起码可以保证答题的方向是正确的,不至于南辕北辙,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通过审设问,必须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明确三个方向。
1.审清设问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方向,是经济学、哲学还是政治学方向,或更具体的是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的知识还是财政税收方面的知识,哲学中的辩证法还是唯物论或认识论、人生观,政治学中的党、国家或公民的知识。题目当中经常有限制语或是一些关键词语给出我们一个明确的知识范围信息。
2.审清设问所涉及的对象,即主体是谁,客体是谁,主体对客体做了什么,这在政治学及经济学的试题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政治学中的主体是党还是政府、国际社会、公民,经济学中的企业、居民、消费者、市场、国家等。通过主客体对象的明确,则往往可以界定答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答题的方向。
3.设问所涉及的问题的方向,即这个问题的类型。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是“如何体现”“如何看待”或“启示类”“意义作用类”。类型不同,则答题的方向也不同。如题型为“是什么”则答具体内容及实质;“为什么”主要从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三个方面考虑或从原因依据、地位、作用意义方面来考虑;“怎么办”则应多主体、多角度答措施,措施须用理论材料来证明;“如何体现”则把原理的要点一一分解开来,然后一一从材料找出所体现的原理的要点。
【例1】全国文综卷Ⅱ 39.(2)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3分)
这一道题,首先审出问题所涉及的学科方向,即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更具体来说是用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其次,审明确问题的对象,本题设问所涉及的对象主体为“党与政府”,客体为“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后,本题的设问方向是“为什么”类型。
【例2】全国文综卷Ⅰ 38.(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12分)
本题中,首先审出问题所涉及的学科方向,即用经济常识分析,而非哲学、政治学角度。其次,审明问题的对象,本题设问所涉及的对象主体为企业,所答的所有措施必须从企业的角度来回答,不能答国家、市场、居民、消费者。客体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所有的措施都必须以此为中心。最后,本题设问的方向为“怎么办”类型,应围绕中心多角度答。
二、读材料找关键词,获取答题有效信息
要弄清题目一共有几则材料,分清每则材料所包含的层次。把审事实材料和审设问结合起来,既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又要把握各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主旨。要寻找并画出材料的关键词,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信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准确与否,关系到答案的准、精、全三个方面。只有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榨干,才能保证不遗漏重要考点。只有抓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才能为找出其背后隐藏的知识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把握关键词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尾法:材料的关键词往往出现在第一句话或者最后一句话,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应紧紧抓住这个句子。词语频率法:材料的关键词在材料中往往会反复出现,一般在材料中除了“的”字以外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关键词。核心法:在同一道材料题中如果有几个小问,这几个小问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而展开的,所以把握关键词语时要反复阅读每一个小问,把握其共同点(关键词)解题。
三、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有效信息和关键字,多个关键字眼多层有效信息对应多个原理
把在审设问与审材料中获取的有效信息和关键字眼回归到所学过的课本知识或当前的社会热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等时政知识中去,以设问为中心快速搜索与设问、材料相关的所学观点和理论,通过分析、比较,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与设问的内在联系去重组知识点、整合知识点、迁移知识点、再生知识点,在设问规定的学科知识范围内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原理与观点,并准确地再现出来。多个关键字对应相关的原理。
【例3】2006年全国文综卷Ⅰ 39.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
本题中,我们可以找出“对外开放”这一关键字眼,依据此定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的哲理;找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关键词,定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同时”这一关键字眼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我们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例4】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回答: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请联系材料加以分析。
在本题中,可以根据相关的关键词,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原理,几个“关系到”明显可看出对应联系的观点;“打好基础,扎实推进,十年内取得突破进展”明显可定出量变与质变的哲理;“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特别是特色两字可想到从实际出发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据“重点”可定出抓主要矛盾;“引进外资和国内资本,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可定出内外因的哲理。
四、答题要做到规范化,必须分点,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塑造完美的答卷,让阅卷教师看得赏心悦目
1.答案要点化。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答题,因此运用知识点要有条理性、层次性,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分要点。答题前就要做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的总体规划,可按照教材顺序或内在逻辑顺序分别罗列要点,按“先明后隐、先重要后其他、先观点后材料、先教材后时政”的顺序来组织答案。【高考主观题评卷速度非常快,评分依据通常是:采点给分,主要看原理要点甚至就是看原理要点的关键词给分,结合材料分析论证一般不看或只是略看,只要确认考生已结合材料分析论证就给分了。】因此答案要点表述既要简明概括又要叙述完整,这样既可以表明考生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又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教师快速准确抓住给分点。
2.要点段落化。答案能分点就分点,能分段就分段,一般一个答案要点作一段;而且每一要点前必须加上数字序号,若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多答,因为多答错误也不扣分,有时适当多答还能增加得分的可能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3.表达术语化,理论与材料相结合。要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政治术语表述要准确、完整、严谨,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而且理论与材料必须结合起来,防止有理论无材料,或只有材料无理论的倾向,不能出现理论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4.答对立面原则。答对立面,才能做到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如材料中出现“物质文明”则要考虑答“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出现“法治”则要考虑答“德治”,出现“市场经济”则要考虑答“宏观调控”,出现“理论”则要考虑答“实践”,出现“主观能动性”则要考虑答“规律客观性”。
五、关键词、新提法入答案
关键词入答案原则:设问和材料(含图表表题、栏目内容、注释)中的关键词在答案中要出现,否则答题就会抓不到要害,就会离题。材料中的有些信息直接就可作为答案。材料就是分数!
新提法入答案原则:答题时尽量用上与该问题相关的党和国家的最新政治观点、方针政策、热点问题。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做到教材语言与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完美结合。答案如没有教材语言即观点原理就缺乏理论依据,没有背景材料语言就会脱离实际,没有时政语言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显示不出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kao/338818.html
相关阅读:准备错题本和好题本
高考30天物理冲刺技巧有哪些
增强记忆力趣闻 大脑爱打盹
高考生高效复习数学方法
高考倒计时30天:数学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