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考语文:主观表述题答题策略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现代文大阅读的题型多为文字表述题,即考生必须把对文章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如果能从近年高考题总结出一些答题规律,这对指导考生如何答好题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综观1998年到2003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类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前一类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后一类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具体分析如下:

  一. 尽量用文章原有语句解答

  (一)尽量用原文答题的依据

  1.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还没有完全提

  升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层次,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

  2. 用原文作答有力于阅卷中形成比较统一的评分标准。

  (二)尽量用原文答题的方式有三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二、第三种。

  1. 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2. 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

  3. 综合连缀文章中的词或句作答(从全文来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三)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的方法

  1.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有效区间。

  2.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例如: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19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答: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

  分析:首先确定叙说“童年的烙印”的内容集中在文章第二段;然后审清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乡土”、“童年的烙印”,因此再细读此段,提取有效信息。从答案来看,它的来源全都是原文,这类题就提醒考生要找准并组合好。

  二. 准确、全面地回答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题型

  1998年考查点为反复、衬托。1999年考查点为比喻。2000年考查点为托物言志、拟人

  (采用新教材的江西、山西、天津卷中还加考了前后照应的结构作用)。2001年考查了象征。2002年考查了比喻、比拟。2003年全国卷考查点更多,有文章构思特点、比喻、用典。

 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 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 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例如2002年高考《话说知音》第22题(此小题为山西、江西、天津卷):怎样理解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分析:首先要判断出“像飓风似地”运用了比喻,“发出细微的声响”和“催促人们”两句都属于比拟;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可以知道比喻和比拟的表达效果一般是形象生动,如果只回答到这一点上,显得太笼统,没有结合具体语境,因为运用修辞其目的是为文章的内容或情感服务;最后要回答这些运用了修辞的语句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抓住文句理解可以知道,表现的是“知音的传说”可以让人们得到美好的感受;还可以催促人们奋进,有强烈的震憾力。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此题才算回答切题和完整。

  例如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21题,问“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②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分析:一要回答这里写的是什么,即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要回答艺术效果。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题型,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

  三. 其他答题策略

  1. 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题干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题干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例如2001年全国卷《门》的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2分)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2分)

  分析:作者说玻璃门不是门,显然这里所指的门是具有一定特定意义的门。作者对玻璃门持否定态度,就暗示玻璃门不具有特定意义。因此回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时,就可从否定角度出发,采用“玻璃门不是、没有、无……”等否定形式;然后还要从正面说有特定意义的门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先反后正,答题就完整全面。

  2. 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例如1999年全国卷《创造宣言》第21题: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

  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分析:“刀法”、“万像”都是名词短语,因此所比喻的本体也应该是名词短语;“万龙点睛”是动词短语,它的喻体相应也是动态形式。

  例如2001年全国卷《门》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答:“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分析:“开门”和“关门”都属于动词加名词的动宾结构,因此,回答此题的语言形式“预示……的开始”和“意味……的结束”也是动宾结构。

3. 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

  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例如2000年全国卷《长城》第21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

  分析:要求回答的是对历史的长城和现实的长城的评价,而且必须是“作者”的评价,不是“读者”即考生的评价,因此,答案肯定应到原文中去寻找。命题者的话既有引导作用,又有限制作用。

  例如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分析:从题中可以看出,命题者比较明确地指出了作者对这个千古佳话带有一定的批评态度,因此是在告诉考生回答的重点就在为什么批评即为什么劝慰。

  4. 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

  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例如2001年全国卷《门》第23题: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分析:这三句话在表达上有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含蓄委婉,没有直接把作者真正要说的话表达出来,而是留有读者思考的空间。学生认真分析,还是可以理解到这三句话的内涵。答题时,就要用直接易懂的语言来解说其中的内涵。

  例如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第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分析:细读原文可知,作者说《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乐府题解》等古书都对知音的传说作了记载,有的交代得还很具体,但题目要求是“概括说明”,因此要把这些分说的材料进行概括,答案为“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这样就简明扼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kao/114559.html

相关阅读:准备错题本和好题本
高考30天物理冲刺技巧有哪些
增强记忆力趣闻 大脑爱打盹
高考生高效复习数学方法
高考倒计时30天:数学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