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命题人:陆继明.12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6题,1~14、16~18题为选择题,其余为非选择题。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部分的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到机读卡上),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分)A.(yuàn)B.zuò) 谮害(zèn) 会稽(kuài)C.ài) 糗粮()mí) 垓下之战(gāi)D.dù) 折券(zhé)zhàn)大泽之陂(bēi)分)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C.此刻,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D.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答案:A(.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B.C..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分)A.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B.泽流罔极罔疏则兽失C.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每与臣论此事D.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D(A项分别为“到,去”,“恰逢”;B项分别为“无,没有”“网”;C项分别为“著述”“谈论”;D项均为“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分)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A(B项应为“感动”;C项应为“启封,打开”;D项应为“安定”。.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分)A.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易:看不起B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可:大约C.欲止宫休舍止:居住D.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卒:同“猝”,突然D(D项,卒:士卒.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分)A.又不肯竟学竟:竟然B.何兴之暴也暴:暴力C.乃持项王头视鲁视:察看D.才气过人过:超过D(A项“竟”应为“使……完毕”的意思;B项“暴”应为“迅速、突然”的意思;C项“视”同“示”,“出示、展示”之意。.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分)A.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B.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C.故发愤且卒D.整齐其世传A项“散布流言”;C项指“愤懑”;项指“整理,归纳”。.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分)A.项王至阴陵,迷失道B.左右皆泣,莫能仰视C.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D.始大人常以臣无赖项;项指“崤山以东”;D项指“没有出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分)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学者到今则之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D.诸侯咸服宗周项为用法,其他三项均为。.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分)A.B.C.D.C(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A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分)A...D.介词,因为/介词,用。A项,介词,在;项,代词,他(指项羽);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分)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与籍避仇于吴中C.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D(D是被动句。A是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分)A.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B.奸神命者乃旦也C.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D.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分)分)B.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仲舒以礼谊匡正 丹不忍以己之私伤长者之意D.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使得毕使于前答案:D(D项均为“介词,在”。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接关系;第二个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是介词,因为。)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主父偃嫉妒董仲舒,偷出了他的草稿交给皇帝,又因为董仲舒学生的失误,结果导致了董仲舒险些丢掉性命。C.公孙弘为了打击报复董仲舒,故意向皇帝推荐董仲舒去相胶西王。董仲舒害怕惹祸上身,就借生病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D.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也非常重视董仲舒,经常派人请教于他。董仲舒死后,他的子孙都做了大官。答案:C(董仲舒是接受了任命,因为惧祸,不久就辞职了。从下文“凡相两国”也可看出他是做了胶西王的相。)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4分)答案: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主语补充1分,“见”“羞”“设诈”各1分)(2)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0分)2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1)这首词的首句“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2分)描绘了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1分)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为杜鹃的出场做铺垫。(1分)(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答案:(4分)对比(或:反衬)(2分);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以“静”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2分)(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4分)表达了词人半生漂泊、羁旅异地的悲愁(2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叹。(2分)四、名名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论语?子路篇》)(2)(3),(《》)(4)(《)(5),。(》)(6),去以六月息者也。》(7),而后乃今将图南。》(8)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1)(2)(3)(4)(5)(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辩乎荣辱之境(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25题。2.文章是围绕游谒“司马祠”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3.第③段中的“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4.请赏析文章结尾画线的语句。(4分)5.请联系全文,探究文中的“这是天问”中司马迁“天问”的深层意蕴。(6分)第 1 页 共 8 页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773513.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陕西省宝鸡园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Wo
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寒假练习题
2019级高二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