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试卷说明:

武威第十六中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组题人:李建玉 审题人:蔡忠山(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0*2.5=50)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2.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 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3.西周的宗法制是依靠 ( )A.周王的封地来维系 B.母亲的血缘来维系C.父亲的血缘来维系 D.姻亲关系来维系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5.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 6.《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应是指(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D.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7.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的封地8.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9.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0.“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11.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1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13.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 C设置理藩院 14.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15.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1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17.“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说这句话的皇帝应该是(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18.某电视剧出现了如下情节:徐州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达工部、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9.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20.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二、非选择题 (50)21.阅读下列材料:(21)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5)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8)(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 (4)22.阅读下列材料:(18) 材料一 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叶凤毛《内阁小志?自序》 材料二 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 材料三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枢垣记略》 材料四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材料五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之事也。” —《枢垣记略》卷一 请回答: (1)清初主要有哪些中央政治机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什么?(4) (2)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消的原因是什么?(6)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帝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8)23阅读下列材料:(11)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 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3)(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5)(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3) 高二历史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20*2.5=5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734157.html

相关阅读:上学期高二寒假历史试题精编
高二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测试卷(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浙江省温州2012年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性测试题(带答案)
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