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从容说课
第一,第一节讲述世界的本原、本质问题。承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既是一般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它包括两个框题,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先讲述自然界的客观性,再讲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第一节讲述的是它的第一方面,即物质与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第一节的思路不是消极地叙述自然与社会的客观性,而是在指出意识对自然和社会发生作用的同时,说明世界的客观性。尤其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哲学,好像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新奇、茫然,教师在中更应讲究方法,吸引学生,使他爱学,打好基础。
第二,第一框题的根本内容是,论述自然界的客观性。在教学方法上,在利用三大起源的科学材料说明“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时渗透了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对于“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一教学重、难点,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根据事例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客观性”,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
能力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听取教师讲解和议论等途径,学习哲学理论对事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的思维。
觉悟方面
旗帜鲜明地进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特别是“以改造自然物”来看。
●教学难点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然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物的形态、属性,这和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否矛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为辅,交叉使用讲解、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人类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什么?
[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出发点问题,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应了解“实际”,即客观物质世界。
[师]客观物质世界包括什么?
[生甲]山川湖泊,日月星辰,土地、森林、自然资源等。
[师]这些东西属于哪个领域?
[生乙]自然界。
[师]好。客观物质世界仅指自然界吗?
[生丙]还包括人类社会。
[师]第一节正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来说明世界的客观性的。我们首先来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
[讲授新课]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在讲授新课前应要求学生预习)
[师]请大家看书P6的1~2自然段,(2分钟)这两个自然段说明什么问题?
[生甲]人们很早就思考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回答了世界本质问题。
[师]好,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有许多观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兴趣的可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不过,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下面,我们就先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谈起。
[师]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用一句话来说是什么?
[生]自然界是客观的。
[师]请大家阅读3~19段,看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快速阅读、浏览课文,把握叙述问题的方法,用约五分钟时间)
[生]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师]好。大家看本框题最后一段黑体字:(综上所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从这里我们能否对“客观性”有所理解呢?
[生]客观性,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师]好。就这样来理解它。自然界是客观的,就是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你喜欢与否,承认与否,它的存在与发展总是按固有的轨道与属性进行。
[师]课文上讲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从人类社会产生前和产生后两个层次来说明的,我们先看人类产生前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阅读课文P6至P8第2自然段)
[师]这部分内容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呢?
[生](1)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多媒体显示)
[师]宇宙各星系是怎样形成的?
[生]大爆炸。
[师]太阳、月亮等星球与地球物质组成是一样的吗?有何依据?
[生]大致一样。通过光谱分析、向宇宙发射探测器、宇航员考察,证明组成天体的化学元素与地球上的化学元素是基本相同的,如C、H、O、N等。
[师]那么天体与地球物理运动规律一致吗?
[生]一致。如万有引力规律等。
[师]好,总之,从天体起源来看,天与地是统一的,没有什么神秘的“天国”。
接着,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生物、化学知识回答:无机物可以变为有机物吗?请举例。
[生]可以。如无机物小分子物质 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师]对,那么有机物可以变为生命体吗?
[生]可以。氨基酸 类蛋白。
[师]对,总之,从生命起源来看,无机物与有机物、非生物与生物是统一的,物种不变以及上帝创造众生物的观点都是荒谬的。
[师]那么,生物与人有相通之处吗?依据是什么?
[生]有。细胞学。
[师]人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我国最早的人是什么人?
[生]古猿。元谋人。
[师]是的,这又从人类起源的角度说明了生物之间、人与生物之间是统一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议一议。
(多媒体显示)
1996年10月24日,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又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神学不得不低头,但又不愿彻底向科学投降。
[师]科学每前进一步,神学就丧失一块阵地。科学和神学在世界观上完全对立,有神论不会乖乖退出阵地,还会以新的形式向科学、向人类疯狂地反扑。如邪教,我国的法轮功邪教就是明证。
总之,自然界不是神创造,它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早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就存在。自然界是客观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在人类产生前,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相对好理解。人类出现后,大自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地球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人类智慧和意志的烙印,自然界是否还是客观的呢???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
(1)先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板书)
[师]我们在高一学习过货币的有关知识,明白“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为什么大家利用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呢?
[生]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分割,久藏不坏等优点。
[师]这是金银本身固有的属性,可见,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假如金银不具有这些固有的属性,是不会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多媒体显示)
我国自1958年就开始了有组织的人工增雨作业。多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四个方面:人工降雨减少旱灾和预防雹灾,水库增水,森林灭火,改善生态环境。
[师]人工影响天气的初步成果表明了什么?
[生甲]中国人的智慧。
[生乙]中国有能力影响天气,造福人类。
[师]请大家结合我们所讲的内容去考虑。想一想,我们能否“无中生有”,总是“天随人意”呢?取得成就的前提是什么?
[生丙]我们之所以得取这么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承认并揭示出事物的某种属性与规律,只有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与规律才能利用自然物,造福人类。
[师]好。人工影响天气就是人们根据大气运动的客观规律和其他客观规律,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运用人工设备,通过对局部大气云层的微物理过程施加人工催化影响。从而实现增雨、防雹、灭火等目的的复杂过程。若我们不去揭示这些规律,则无法达到利用自然物的目的。而自然物固有的属性与规律不依赖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板书)
(多媒体显示)
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生物工程的前景更为诱人,已经培育出了诸如“基因猪”“基因鱼”等新的物种。
[师]新的物种是人制造出来的吗?
[生]是人制造出来的。
[师]既然是人制造出来的,能否讲这些物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生甲]我认为是这样的。既然“基因鱼”“基因猪”是原本没有的东西,是人根据自己的意识创造出来的。那这些东西就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这些物质就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生乙]我同意这种说法,人类产生后,自然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
[师]大家再想一想,“基因猪”“基因鱼”是不是人们凭空造出来的呢?若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猪和鱼,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的规律,会不会有“基因鱼”“基因猪”呢?
[生]看来创造新的物种也必须根据事物原有的基础,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是制造不出新物种的。
[师]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基因猪”“基因鱼”的出现,并不是人创造物质,只是通过人的创造作用,使物质的具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就是人的这种改变物质具体形态的创造作用也必须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可见,从改造自然物来看,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客观的。
无论是利用自然还是改造自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板书)
(多媒体显示)
荷兰曾以“围海造田”而闻名于世。经过800多年的努力,荷兰国土的1/5是“造”出来的。荷兰人用珍贵的土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和畜牧业,从而成为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如今,荷兰人因造地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大面积的滩涂和沼泽被抽干水,形成了陆地,使该地区和附近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过去35年中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0.07m;一些水利工程改变了河道,部分河流入海口出现了泥沙淤积现象,因而不得不频繁地进行疏导;在人造土地上过量地施用化肥,污染了田野和含水层,使许多植被锐减,有的甚至已经绝种;本来多雨的荷兰,近年来屡屡出现干旱,饮用水源受到威胁。有关专家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指出必须对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做法进行纠正。为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荷兰政府通过了一项大规模的“回归大自然”计划,要求把大约24万公顷良田毁掉,使之重新变成森林,沼泽和湖泊。显然,这一工程会使部分农民的利益受损,但政府决心很大,声称要为子孙后代负责,计划要坚决执行下去。
[师]从精心造地到忍痛毁地,说明了什么?
[生]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师]人如何才能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呢?
[生]顺应自然。
[师]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不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荷兰精心造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遭到报复。所幸的是荷兰人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政府通过一项大规模的“回归大自然”计划,忍痛毁地,且收到一定成效。我们以前搞了许多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事,现要“退耕还林”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课堂总结]
本课时讲了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无论是人类产生前还是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都不依赖人的意识,是客观的。重点理解人类产生后的两种情况,尤以改造自然物这个方面为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迪,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适应自然,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关于人类的出现问题,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
A.人类先于自然界就早已存在
B.人类是与自然界同时出现的
C.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
D.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自然界才逐步出现的
2.对于自然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A.自然界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B.自然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自然界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D.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
3.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
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
4.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
A.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
B.人类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C.人的意识对自然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D.人具有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5.历史上进步思想家在世界本质问题上提出过许多合理思想,比如,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布鲁诺的“宇宙是无限的,永恒存在的”等。这些思想之所以合理,是因为
A.关于世界本质的认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B.它们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这些自然观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D.它们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
6.面对日益减少的森林面积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识之士发出“绿色可以没有我们,我们不能没有绿色”的呼声。这一呼声所蕴涵的哲理是
A.绝对服从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C.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物但不能改造自然物
D.人和自然之间总是和谐一致的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据此回答7~9题。
7.马克思这段话说明
A.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说明人不能改造自然
B.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C.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D.人们创造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
8.一种自然物能否被利用,怎样被利用,首要的前提是
A.人们是否能认识自然物
B.人们能否意识到自然物的存在
C.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D.人们是否掌握了自然物的本质和规律
9.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
A.人的这种特殊本领
B.人的意识的作用
C.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D.人会使用工具
10.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SARS,禽流感又在亚洲一些国家肆虐起来。自有人类以来,灾害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虽然许多人祈求神灵和上天免除灾害,但灾害仍不可避免。这充分体现了
A.世界的可知性
B.运动的绝对性
C.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答案:1.C 2.D 3.D 4.A 5.C 6.B 7.C 8.C 9.C 10.C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被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之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55678.html
相关阅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
第三节 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教案
意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