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历史下册商鞅变法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2、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3、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其历史作用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B.使秦国成为七国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D.铁器从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5、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7、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8、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9、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10、《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2、(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 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1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14、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C、都壮大了本国争霸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的社会性质
15、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结果
16、下列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B、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D、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划
17、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18、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 ②轻罪重罚 ③户赋、劳役沉重 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20、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不力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声,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哥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一周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策》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座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玄,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似殉,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所处时代背景,概括商鞅的主张,并从主观目的、客观效果、自身结局方面加以评述。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3、商鞅变法令规定:有军功者,各以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指出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根本着眼点,并对这一思想作简要评论。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历史下册商鞅变法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552560.html
相关阅读: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寒假作业试题练习
高二文科地理如何学
化学高二选修1第4章同步练习:垃圾资源化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劝学
高二物理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