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①根据地区判读:发达国家、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低低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也有所不同。
②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③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
①原始型: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②传统型: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
③现代型: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兵源短缺,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
注意:(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通过死亡率的下降实现的;传统型到现代型是通过出生率的下降实现的。
(2)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增长:原始型人口增长缓慢,传统型人口增长迅速,过渡型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现代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2.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
②社会问题:医疗、教育、交通、居住、就业困难,粮食匮乏,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等等。
③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对社会: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
②对个人:养老负担加重,精神孤独,老人保障不够。
③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1.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应结合实际材料从社会、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图64:
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社会因素也经常影响人口迁移。
③生态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污染、气候变干等)、大型工程建设会导致环境移民。
④战争、国家政策(如我国西部大开发、边境开放等)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现代人口迁移类型分析
①科技移民:高素质人才为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科技移民会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经济的双重损失。
②劳务输出:廉价劳动力为寻求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或部分富裕的石油输出国。劳务输出解决发达国家等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缓解本国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③国际难民:战争、政治、环境难民为躲避战争、政治迫害等流向和平或邻近国家。国际难民增加了迁入国的人口和环境压力。
(3)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一方面是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时要全面考虑。
①对迁入地: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会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②对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历史因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基础,城市的历史背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一方面城市功能区有对历史的继承(如北京市中心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
②经济因素: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③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等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与高地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和工业区连在一起。
④行政因素: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城市经济发展,引导或划定不同功能区。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2)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分析
①根据空间分布判断:市中心、交通干道交会处为商业区,城市外围为工业区,中间道路两侧或市中心交通不便的位置形成住宅区。
②根据地租水平判断:地租最高的位置为商业区,其次为住宅区,地租最低的位置为工业区。
③根据环境要求判断: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高级住宅区布局在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位置。
2.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
(1)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
(2)高一级别的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可能有叠加现象。
1.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1)城市化标志分析
①城市化标志:城市化的标志有三个,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
②逆城市化标志: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心区萎缩;工业向郊区迁移;郊区建有大型商场和绿地;城区与郊区之间有高速公路相连。
③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形成城市带或城市群。
(2)城市化原因分析
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
②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逆城市化: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条件变差,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改善,等等。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平整土地、绿化环境、修建水利工程等。
(2)不利影响
①对自然环境: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改变大气水热状况(热岛、雨岛效应);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等。
②对城市环境: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等。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①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
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
④拓展交通,建立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⑤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⑥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
城市建设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地表结构,可能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2)影响城区的大气环境,改变气温和降水状况,造成大气污染;
(3)改变城区的水文状况,水污染加重;
(4)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5)耕地减少,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注意:(1)城市建筑物高度从市中心向外逐渐降低。
(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而是城市化的延伸。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501847.html
相关阅读:化学高二选修1第4章同步练习:垃圾资源化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劝学
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寒假作业试题练习
高二物理学习技巧
高二文科地理如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