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阅读文本,梳理文意,概括主旨
2.把握作者常识与重点字词
【预习及检测内容】
1.作者常识:尔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 国十七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 》,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 ”。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注音听写
苇草 无与伦比 蔑视 荒唐 卑贱 愚蠢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并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3. 与作者、文本对话,理解作者思想的深邃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4.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 生观。
【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感受文章诗意化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课文,理清帕斯卡尔的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2、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3)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4)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5)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6)“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7)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 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来源:学_科_网]


[来源:学科网ZXXK]
(8)拓展延伸
a.搜集关于思 想的名言名句,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b. 人生正如这座金字塔,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应该有所追求?那么谁是你精神上的偶像,为什么?

 

【达标训练】
大自然充满了哲理,只要细心观察,用全副身心去,就能在其中 发现无穷的真谛,一旦有所触发,写成文字,就会有真正的理趣。比如泰戈尔说“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郭璞的“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同样是芦苇的形象,在《蒹葭》中是诗意的象征,在帕斯卡尔眼中是脆弱的象征,在作家张弛心中又是什么样呢?
(生读《心中的芦苇》,讨论分析从不同角度立意的妙处。)
心中的芦苇[张驰]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 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子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决别飘雪飞霜。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春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 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分析】

[来源:学科网ZXXK]

【布置作业】一根纤弱的芦苇,因为我们的审美视角不同,读出是不同的精神内涵,这不就是人类思想的伟大之处吗?课后请同学们放飞思想,寻找自然中隐藏的哲理,并写成文字。

 

 

课后练习与提高学案
【 训练目标】
提高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演练场】
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一个偏见
钱钟书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魔鬼在但丁《地狱篇》第二十七句中自称:“敝魔生平最好讲理。”可见地狱之设,正为此辈;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依照生理学常识,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古人称偏僻之道为“左道”,颇有科学根据。不过,话虽如此说,有许多意见还不失禅宗所谓“偏中正”,例如学术理论之类。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谓偏见,只好比打靶的瞄准,用一只眼来看。但是,也有人以为这倒是瞄中事物红心的看法。譬如说,柏拉图为人类下定义云:“人者,无羽毛之两足动物也。可谓客观极了!但是按照来阿铁斯《哲人言行录》六卷二章所载,偏有人拿着一只拔了毛的鸡向柏拉图去质问。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假使我们说:“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那又何妨?
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夜则虫醒而鸟睡,风雨并不天天有,无来人犬不吠,不下蛋鸡不报。惟有人用语言,用动作,用机械,随时随地做出声音。就是独处一室,无与酬答的时候,他可以开留声机,听无线电,甚至睡眠时还发出似雷的鼻息。语言当然不就是声音;但是在不中听,不愿听,或着隔着墙壁和距离听不真的语言里,文字都丧失了圭角和 轮廓,变成一团忽涨忽缩的喧闹,跟鸡鸣犬吠同样缺乏意义,这就是所谓人籁!断送了睡眠,震断了思想,培养了神经衰弱。
这个世界毕竟是人类主宰管领的。人的声音胜过一切。聚合了大自然的万千喉舌,抵不上两个人同时说话的喧哗,至少从第三者的耳朵听来。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天籁是能和寂静溶为一片的。每日东方乍白,我们梦已回而困未醒,会听到无数禽声,向早晨打招呼。那时夜未全消,寂静还逗留着,来庇荫未找清的睡梦。数不清的麻雀的鸣噪,琐碎得像要啄破了这个寂静:乌鹊的声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鸟的声音滞涩而有刺像把锯子,都一声两声地向寂静来试锋口。但是寂静似乎太厚实了;又似乎太流动了,太富于弹性了,给禽鸟啼破的浮面,立刻就填满。雄鸡引吭悠扬的报晓,也并未在寂静上划下一道声迹。慢慢地,我们忘了鸟啭是在破坏寂静;似乎寂静已将鸟语吸收消化,变成一种有声音的寂静。此时只要有邻家小儿的啼哭,楼上睡人的咳嗽,或墙外早行者的脚步声,寂静就像宿雾见了朝阳,破裂分散得干净。人籁已起,人事复始,你休想更有安顿。在更阑身倦,或苦思冥想时,忽闻人籁嘈杂,最博爱的人道主义者也许有时杀心顿起,恨不能灭口以博耳根清净。离兽风涛等一切天籁能和寂静相安相得,善于体物的古诗人早已悟到。《诗经》:“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下文就说明“有闻无声”;可见马嘶而无人喊,不会产生喧闹。《颜氏家训》也指出王籍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有闻无声”的感觉;虫鸟鸣噪,反添静境。雪莱诗里,描写啄木鸟,也说鸟啄山更幽。柯律立治《风瑟》诗云:“海声远且幽,似告我以静。”假使这个海是人海,诗人非耳聋头痛不可。所以我们常把“鸦鸣雀噪”来比人声喧哗,还是对人类存三分回护的曲笔。常将一群妇女的说笑声比于“莺啼燕语”,那简直是对于禽类的侮辱了。
闹与热,静与冷,都有连带关系;所以在阴惨的地狱里,太阳也给人以寂寥之感。人声喧杂,冷屋会变成热锅,使人通身烦躁。叔本华《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节中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因为耳朵不聋,必闻声音,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那时候,你忘掉了你自已也是会闹的动物,也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你更顾不得旁人在说你偏见太深,你又添了一种偏见,又在人生边上注了一笔。
1、结合“偏见可以 说是思想的放假”及从柏拉图、来阿铁斯和作者有关人的理解,说一说作者对“偏见”有何认识?(4分,1点2分)


2、为什么说“我们常把‘鸦鸣雀噪’来比人声喧哗,还是对人类存三分回护的曲笔。常将一群妇女的说笑声比于‘莺啼燕语’,那简直是对于禽类的侮辱了”?(6分,1点2分)


3、结尾为什么说“你又添了一种偏见,又在人生边上注了一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1点2分)


4、本文语言诙谐幽默,含意隽永。试举例赏析。(6分)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案参考答案[来源:Zxxk.Com]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及检测内容】
1.作者常识:尔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 国十七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 思想录 》,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 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注音听写
苇草wěi 无与伦比lún 蔑视miè 荒唐huāng 卑贱bēi 愚蠢yú
[来源:学科网ZXXK]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感受文章诗意化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课文,理清帕斯卡尔的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1)人从生理层面来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2)人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则。
2、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思考和脆弱
(3)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明确】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4)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明确】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 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 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5)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明确】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由以示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优势八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6)“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明确】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它形成了人的 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时,它又是卑贱的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7)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
【明确】八九两节写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帕斯卡尔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 性。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8)拓展延伸
a.搜集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投影:1、我思故我在。
2、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3、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思想,遇见鬼神,鬼神畏惧你;遇见高山,高山就给你让路;遇见河流,河流会给你铺桥;遇见天空,天空会给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无人能挡的。
投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需求 )
【提示】生理需求是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b. 人生正如这座金字塔,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应该有所追求?那么谁是你精神上的偶像,为什么?

【达标训练】
【分析】 略
课后练习与提高学案
【附】参考答案
1、“偏见”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地、毫不掩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任何思维活动都有它的合理性,结论的正确与否,换一个角度说,都可能是一个偏见。
2、因为天 籁和人籁是有着本质不同;鸦鸣雀噪和莺啼燕语都是天籁,而人的喧哗声和一群妇女的说笑声都是人籁;天籁是能和寂静溶为一片的,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是远不能和不会产生喧闹的鸦鸣雀噪相比的,更不能和悦耳动听的莺啼燕语相比。
3、当你因为声音热闹,头脑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这是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的真实的表达;这样写和第一段“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想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①“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所谓有思想的人,无非是总是试图让自己的观点“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而少有真实地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在诙谐中把你带进一个闪烁着哲理光彩的意境,处处都跃动着思辩的闪光。睿智而又幽默的语言,展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学者的气质,使人领悟到一种蕴藉隐深的冷隽。
②“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实实在在、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这句话幽默得亲切。然而,这是另一种偏见,它充溢着坦诚、真挚。可见,作者所爱不在于“边上的”或偏或正,而是“真实”!实实在在,痛痛快快地袒露出自己的、哪怕是“偏见”。
③ “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当我们反思人类的认识进程时也会看到,人们总是在面对相对的前提,人世间的多少概念还在相对中存在啊,这不就是真理的现状么?而这实在难免的“偏见”,正又显现着善与恶,美与丑的分野:真实,哪怕是偏见,也是一种美;虚假的中正,从来都是丑的。毫地遮掩的偏宕之论,却往往能“说透了人类一部分的要性” 。这话又来得多么辛酸。
④社会上,习俗、伦理,道德准则、政治流氓、党棍学阀,明明都是偏挚一隅,唯已唯利,却偏偏地要宣称自己“客观公平”和“中正”。真是“狗视着肉骨头的时候,何尝顾着旁边还有狗呢”,这话又来得何等尖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48437.html

相关阅读:《山地回忆》教案
《祖国山川颂》导学案
《窗》学案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
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