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高二年级语文适应性训练(八)一、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娇嗔(chēn) 蜂窠(kē) 倒涎 (xián ) 锱铢(zhīzhū)必较 B.滑稽(jī) 怔(zèn?)住 俨 (yǎn)然 ???(zū)? C.洗(xǐ)马 熟稔(niǎn) 怂(sǒn?)恿 彤(tón?)云密布 D.提(dī)防 坍缩(tān) 槛(jiàn)外 砖石墁地(m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弈 惟幕 蹩脚 回肠荡气 B.尺牍 讥诮 鳟鱼 迄今为止 C.蚁冢 蕴藉 眩耀 没精打彩D.筹画 仓廒 角隅 富丽堂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违规出版内容违法的图书《不倒过来念的是猪》的中国画报出版社、违规出版内容违法的图书《我们YY吧》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法作了行政处罚。B.由于甘肃省标准化考点全部投入使用,使甘肃省高考作弊率大幅下降。标准化考点包括网上巡查监控系统、考生身份验证系统等几个方面。C.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有网友质疑:“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精神呢?”D. 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为农机管理机构、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机大户等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介以互动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4.A.他从旧营垒中冲出来,但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崇高的品质。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C.如果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置若罔闻。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又称“诗三百”。B.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堪称我国文学之父,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者,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伟大的长篇。他还有《天问》《九章》《九歌》《渔父》等重要作品。C.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鲁迅称建安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D.陶渊明、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的开辟手。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二、现代文阅读(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做6—8题。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6.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擢天德三年进士第,调崞县丞。改东京市令。世宗判留务,甚爱重之。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世宗改元于辽东,或劝赴之,富贵可一朝遂,大节曰:“自有定分,何遽尔。”随例补尚书省令史,擢秘书郎、大理司直。会左警巡使阙,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遂授大节。俄以杖杀豪民为有司所劾,削一阶解职。未几,授同知?州防御使事。 入为太府丞、工部员外郎。卢沟水啮安次,承诏护视堤城。擢修内司使,推排东京路户籍,人服其平。进工部郎中。时阜通监铸钱法弊,与吏部员外郎麻?莅其事。积铜皆窳恶,或欲征民先所给直,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以其事闻,卒得免征。就改户部郎中,定襄退吏诬县民匿铜者十八村,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召授工部侍郎,改户部。世宗东巡,徙太府监,谕之曰:“侍郎与太府监品同,以从行支应籍卿办耳。”章宗即位,擢中都路都转运使,因言河东赋重宜减,议者或不同,大节以他路田赋质之,遂命减焉。乞致仕,不许,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近郭有男子被杀者,闻其妻哭声不哀,召而审之,果为奸夫所杀,人以为神。西山有晋叔虞祠,旧以施钱输公使库,大节还其庙以给营缮。选授河东路提刑使,未赴,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阅岁,移知广宁府,复请老,授震武军节度使。部有银冶,有司以为争盗由此生,付河东、西京提刑司与州同议,皆以官榷为便,大节曰:“山泽之利,当与民共。且贫而无业者,虽严刑能禁其窃取乎?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上从其议。复乞致仕,许之,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承安五年卒,年八十。(选自《金史》,有删改)【注】窳(yǔ):粗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有定分,何遽尔 遽:奔赴 B.卢沟水啮安次 啮:侵蚀C.大节廉得其实 廉:查访 D.旧以施钱输公使库 施:施舍来的.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明张大节受到皇帝“爱重”的一组是( )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 会左警巡使阙,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推排东京路户籍,人服其平。 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 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大节因用杖刑打死土豪而被弹劾,被削减一个等级的官阶并解除职务,但没过多久,又授予他同知?州防御使事的职务。B.世宗东巡时,调任张大节为太府监,对他说:“侍郎和太府监等级相同,只是因为随行人员的供给与应付要靠你办理罢了。”C.章宗即位之后,张大节上奏说河东路赋税重,应当减收,有人反对,大节根据其他路的田赋标准据理力争,皇上下命令将他降职。D.太原府州城附近有个男子被杀,凶手是与死者的妻子通奸的奸夫。张大节听到死者的妻子哭声并不哀痛,便将她召来审问,由此找出了凶手,百姓都认为张大节断案神奇。.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0分,每题5分)(1)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以其事闻,卒得免征。(2)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1)试从结构上对这首词进行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词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15.默写。(分)(1)。(《》)(2)。(《》)(3)()(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瞽者? 依旧是曼声低语,依旧是这样清晰地传到我的耳中,犹如一串小小的石粒接连叩击一处幽谧的湖面。 “是的。”我怔了怔。 “那,一定是来自这条江的下游了。” 我惊呆了:“先生,怎么知道?” 他笑了一下,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 “您的嗓音圆润,鼻音轻浊,我猜,这就该是所说的吴侬软语了。” 我不禁点头:“先生猜得对,先生太灵敏了。” 他又轻轻一笑:“失聪者目明,失明者耳聪,仅此而已。” 然后他喟叹一声,继而端坐吟哦: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他告诉我说,十多年前,他还是十三四岁的光景,邻居来了一家江南的亲戚,这首民歌就是那个非常漂亮非常可爱的江南小女孩教他念的。后来小女孩回了江南,就没再来过。后来他的这双眼睛病瞎了。多年后,他坐上街头拉二胡,有一天他把这首民歌念给一位老先生听,老先生不禁惊立而起,老先生说,那个江南小女孩教他念的这首民歌,居然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江南可采莲》。 关于江南,我们就是从《江南可采莲》这首民歌开始谈起的。 但是,我只剩下一刻钟的时间。在这座著名的城市,在这座惊人庞大的城市,我已经转悠了一个多星期,我必须走了。我告诉他,我买了一张船票,天擦黑,就要起程顺流而下,所以,我现在应该动身了。 他突然默不作声。看得出,他的神情似乎为之一沉。 “那么,这位朋友,我给您拉一曲您最喜欢的曲子吧!为了这次萍水相逢的缘分。” 片刻之后,他又笑了起来,并且重新摆好架势。 我已经起身,这会儿不由得又坐了下来:“那就请为我拉一曲……拉一曲《二泉映月》吧,太谢谢了!” 可是他的弓弦动了动,复又顿住。 湖北省黄梅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适应性训练(八)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421675.html
相关阅读: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寒假练习题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9级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陕西省宝鸡园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