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 地理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1-2题。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稠密的水系;②湿热的气候;③低湿的土地;④黏重的土壤;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B.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C.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D.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图2为我国山东丘陵某一苹果园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10米)。果农在收获苹果时发现,a处的苹果比b处的苹果平均果径大,但a处的苹果色泽没有b处光鲜、红润。据此回答3-4题3.b处的果的原因是A.坡度小B.光照条件好C.D.植被稀疏a处果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条件好B.昼夜温差大C.水肥条件好D.空气湿度大5.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6.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7.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男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 7月等温线 B.南半球 1月等温线C.北半球 7月等温线 D.北半球 1月等温线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8-9题。8.图中反映出(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C.设置沙障固沙 D.恢复天然植被印度洋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专家指出,为防御海啸,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据此回答题。.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沿海生态系统,其重要作用在于 ( )①抵挡波浪,防御海啸 ②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③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 ④调节水温,降低盐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红树林生命力极强,涨潮时即使遭受没顶之灾,也数日不死,下列关于红树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海洋能 ②红树林生长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③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土壤 ④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海洋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题。.面对当前热带雨林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 )A.保护 B.开发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③生态旅游④ 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参与性原则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D.开辟大型农牧场16.图6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②④和ab B.②③和cdC.①④和ad D.①④和cd读某地2007年1月7日和6月9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完成17-18题。17.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 B.珠江三角洲C.地中海沿岸 D.印度半岛18.读图,关于该地6月9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B.该日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C.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D.该是6∶00左右地面辐射最强,损失热量最多读我国某地等值线图(图2),且数值a>b>c,回答19-20题。19.若图7为近地面等压线图,则Q地的天气,可能是( )A.偏北风,阴雨天气 B.偏东风,晴朗天气C.偏西风,晴朗天气 D.偏南风,雨或雪天气20.若此图为等高线图,则图中经过Q地的地表水流动轨迹是( )A.先向西北,后向偏西方向 B.先向西南,后向偏西方向C.先向东北,后向偏东方向 D.先向东南,后向偏东方向2012年6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丹麦的风能发展,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小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近“零排放”。读图,完成题。.?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A.飓风频繁登陆 B.极地东风强盛 C.盛行西风强盛 D.季风环流旺盛.?与萨姆斯小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A.风力资源匮乏?B. 土地资源短缺C.劳动力资源短缺?D.科技水平较低.影响丹麦农业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光热?C.水源?D. 土壤24.在乌拉尔山区将铝土提炼成氧化铝是因为 ( )A. 当地劳动力丰富 B. 原料重,产品轻,运输量大 C. 当地能源丰富 D. 在提炼时污染物排放量大 25.在贝加尔湖区附近将氧化铝炼成铝锭是因为( )A. 贝加尔湖区附近能源丰富 B. 贝加尔湖区附近劳动力丰富 C. 贝加尔湖区附近工业技术力量强 D. 在提炼时污水可排放到湖中净化我国三个经济地带有关数据统计见下表。回答26-28题。26.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例较低的原因有 ( )①面积广大 ②自然资源缺乏 ③交通不便 ④工业基础薄弱 ⑤科研投入不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27.中部地区铁路长度占全国比例较高的原因是 ( )A. 地广人稠 B. 地势低平C.经济实力强 D.我国大部分铁路干线的必经之地28.下列区域互动、共同发展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A.将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B.将东部部分高能耗、高物耗、大运量的企业转移到原燃料产地C.东部提供技术、设备,让中西部农牧业产品就地加工D.把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到西部,再造中国大“硅谷”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29-30题。29.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森林带 ?B.固态水资源分布区 ?C.主要工业区 D.石油主产区30.图中5个城市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B.多位于中纬度地区 ( )C.④的地方时最早 D.⑤在①的东北方向二、综合题(40分)31. 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图1)。 图1 图2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图2)。材料三: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加工,以__________产业为主;1990年后__________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特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能源紧张的状况,国家采取哪些最主要的措施来解决?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请你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萨赫勒地区是世界上饥荒最严重、经济最贫困的区域之一,人口众多,产业单一,环境恶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萨赫勒地区地处 和 的过渡地带。(4分)(2)津德尔的气候类型是 ,成因是受 带与 带交替控制。(6分)(3)萨赫勒地区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经营规模小且分散, 和 有利于牧草恢复生长;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大规模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加上 增加了草场压力,加剧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毁灭。(6分)(4)试分析萨赫勒地区由水草丰美变为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的原因。(分)(5)为了解决萨赫勒地区饥荒,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分)(1)劳动密集型 高新技术(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3)①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①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作用比深圳强。(答对三点即可).(1)热带沙漠(或干旱) 热带草原(或半干旱)(4分)(2)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6分)(3)牲畜品种多样 季节游牧 牲畜品种单一(6分)(4)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量大;毁林毁草开荒,植被破坏;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加剧。(分)(5)控制人口数量,实现人口合理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发展经济,增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 地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216347.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检测地理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安徽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12月会考模拟地理试题(WORD版)
2016年高二上学期寒假地理复习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