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试卷说明:

甘肃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 阅读题(52分)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木版年画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在。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20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如今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1.下列关于“木版年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 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 C.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D.木版年画的画面内容,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收藏价值。 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形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 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 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某些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B.从历史上看,木版年画在当时是一种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 C.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许多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这些年画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相关资料。 D.尽管木版年画在20世纪已走向消亡,但其遗存仍大量散落于民间,发掘与抢救这份遗产是当务之急。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后汉书?虞延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见:被。B.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节约。C.谮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D.信哉斯言       信:相信。5.下列全都表明虞延“大公无私”的一组是(2分)①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②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③常为奸盗,延收考之④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⑤汝犯王法,身自取之⑥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A.①②⑥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虞延年轻时为官执法严明,在社会动乱时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临刑时他为此十分悔恨。C.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D.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赏识,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      皇帝醒悟。7.翻译(6分)(1) 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8.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______派”首要词人。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9.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2)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3)谁家今夜扁舟子?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4)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5)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苏幕遮》)(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阿房宫赋》)(8)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夜宴从第桃花园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垫底的人陈大超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抗一点想法也没有。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甘肃省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132891.html

相关阅读: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寒假练习题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9级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陕西省宝鸡园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