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9-2019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解析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记忆方法网

2019-2019学年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1-30小题每题1分,30-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  )
A.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D.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3.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2.9%和17.1% B.31.3%和18.7% C.18.7%和31.3% D.17.1%和32.9%
 
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B.真核细胞内的DNA是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内的RNA是遗传物质
C.人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D.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5.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可单独生存,通过RNA遗传
 
6.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释放出200个后代,则后代中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
A.2% B.1% C.0.5% D.50%
 
7.“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
A.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D.三者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9.某DNA分子含腺嘌呤520个,占碱基总数的20%,该DNA分子中含胞嘧啶(  )
A.350 B.420 C.520 D.780
 
10.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三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11.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需要 RNA聚合酶参与
B.并不是所有RNA都可以作为基因表达的直接模板
C.一个mRNA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D.有些RNA可以催化某些代谢反应,有些则可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
 
12.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在时空上完全分开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DNA只能转录一条RNA,但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13.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1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漂洗后才能进行染色
C.龙胆紫溶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15.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16.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17.若一对夫妇所生育子女中,性状差异很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 D.染色体变异
 
18.下列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个别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
 
19.如图是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甲、乙相同的生物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Bb;乙:AaaBbb B.甲:AaaaBBbb;乙:AaBB
C.甲:AaaaBbbb;乙:AaaBBb D.甲:AaaBbb;乙:AAaaBbbb
 
20.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
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C.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不利 D.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
 
21.下列可以认为是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二倍体配子中所有的染色体 B.体细胞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C.四倍体植物的一半染色体 D.单倍体配子中所有染色体
 
22.由于某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变化属于(  )
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2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自交
B.自交、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25.从理论上讲,下列各组杂交产生的结果中错误的是(  )
A.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 B.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
C.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 D.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
 
26.如图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 (0.2kb),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  )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
 
27.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的转基因水稻
 
28.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29.先天性唇裂是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和遗传方式,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①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④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以上事实不能说明(  )
A.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
C.有的抗生素能阻止转录过程
D.有的抗生素可能抑制rRNA的合成
 
31.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下列叙述符合该实验设计的是(  )
A.目的是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B.目的是得到含有32P标记的DNA和35S标记的蛋白质
C.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一组的培养基中含有35S和32P,另一组不含放射同位素标记的元素
D.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在培养基上是否培养了噬菌体
 
32.某生物所含核酸的碱基组成是嘌呤占58%,嘧啶占42%,该生物不可能是(  )
A.细菌 B.T2噬菌体 C.人 D.烟草花叶病毒
 
33.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中培养9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5h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00%
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有一半不含35S
 
34.如图所示,能在造血干细胞和唾液腺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是(  )

A.前者有①②③,后者有②③ B.两者都有①
C.两者都有①②③ D.两者都有①②③
 
35.有人把分化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下列属于“奢侈基因”表达产物的是(  )
A.ATP水解酶 B.RNA聚合酶 C.血红蛋白 D.呼吸酶蛋白
 
36.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已知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说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  )
A. ,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B. ,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C. ,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D. ,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37.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38.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39.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曾有人发现从未与雄火鸡交配过的雌火鸡,它产下的卵有少数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推测正确,则下列关于这些未受精而发育成的二倍体后代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母鸡,因为母火鸡的性染色体为ZZ,所以卵细胞和极体的性染色体均为Z.
B.都是母鸡,因为这些母火鸡是进行无性生殖,后代体现母本的性状
C.都是公鸡,因为母火鸡的性染色体为ZW,所以产生的卵细胞性染色体为Z时,则极体也只有Z,当卵细胞性染色体为W时,极体也只能是W,而WW的胚胎不能存活
D.公鸡和母鸡都有可能,因为母火鸡的性染色体为ZW,产生的卵细胞性染色体可能是Z或W,而极体的性染色体也可能是Z或W,因而可能形成ZW和ZZ后代
 
40.某植物的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将该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共获得了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有(  )
A. B. C. D.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
41.(16分)(2019秋•福建校级期中)图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图,请回答:

(1)在制作模型前进行的设计中,甲处应考虑具备6种材料,它们分别是      ;其中五边形材料表示      .
(2)乙表示的物质是      ,制作一个乙用到了      种材料.
(3)由乙连接成丙的过程,需考虑的主要有:两条链中五边形材料的顶角应呈      (填“同向”或“反向”)关系;若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则另一条链的上端应该是      ,这样制作的目的是体现DNA双链      的特点.
(4)丙到丁过程,体现了DNA分子      的特点.
 
42.(10分)(2019秋•福州校级期末)研究人员分析了果蝇红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过程,即      和      .
(2)呼吸酶是活细胞必备的酶,上图中最可能代表指导细胞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是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胞分化是      的结果.
(3)果蝇飞行时,为骨骼肌细胞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
 
43.(10分)(2019秋•福州校级期末)图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2)通过Ⅰ、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      育种,其优点是      .
(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      倍体,它具备      的特点.
 
44.(14分)(2019秋•福州校级期末)图A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图B是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对染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果蝇体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
(2)图B中①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      .
(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      .
(4)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
(5)若图B的①上D基因与②上的d基因发生了部分交叉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      .
(6)若图B的①与③发生了部分染色体的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      .
 
 

2019-2019学年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1-30小题每题1分,30-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双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回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A正确;
B、DNA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正确;
C、由C分析可知,C错误;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D正确.
故选:C.
【点评】对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理解、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  )
A.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D.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需原料和酶来自细菌,模板来自噬菌体,A错误;
B、模板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B错误;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所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2.9%和17.1% B.31.3%和18.7% C.18.7%和31.3% D.17.1%和32.9%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解: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则C=G=17.9%,A=T=50%?17.9%=32.1%.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l%,即T1=32.9%、C1=17.l%,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T=(T1+T2)/2,所以T2=31.3%,同理,C2=18.7%.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B.真核细胞内的DNA是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内的RNA是遗传物质
C.人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D.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人体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5.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可单独生存,通过RNA遗传
【考点】烟草花叶病毒.
【分析】1、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的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病毒不能单独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3、分析题图:该病原体由蛋白质外壳和RNA组成,所以该病原体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该病毒在只接种蛋白质外壳的叶片上不能增殖,而在只接种RNA的叶片上能增殖,可知RNA能将亲代病毒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而蛋白质却不能,因此该病毒通过RNA遗传.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知,该病原体是RN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通过RNA遗传,A正确;
B、由以上分析知,该病原体是RNA病毒,不可单独生存,不能通过蛋白质遗传,B错误;
C、由以上分析知,该病原体是RN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不能通过蛋白质遗传,C错误;
D、由以上分析知,该病原体是RNA病毒,不能单独生存,通过RNA遗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RNA是遗传物质,解题的关键是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6.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释放出200个后代,则后代中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
A.2% B.1% C.0.5% D.50%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本题是对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的考查,梳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过程,然后结构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由于DNA分子复制的半保留复制,不论复制多少代,都有2个DNA分子中含有32P的单链,因此32P标记某一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释放出200个后代,其中2个噬菌体含有32P,占1%.
故选:B.
【点评】对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7.“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
A.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答】解: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含2个DNA分子),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2万~3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并非一一对应,一条染色体即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D.三者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细胞内都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A正确;
B、染色体上含有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生物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B正确;
C、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和DNA是细胞内都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错误;
D、DNA、基因随染色体的复制、分离、传递而进行复制、分离和传递,D正确.
故选:C.
【点评】对于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9.某DNA分子含腺嘌呤520个,占碱基总数的20%,该DNA分子中含胞嘧啶(  )
A.350 B.420 C.520 D.78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解:某DNA分子含腺嘌呤520个,占碱基总数的20%,则该DNA分子中碱基总数= =26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占碱基总数的20%,故A=T=20%,G=C=30%.该DNA分子中胞嘧啶占碱基总数的30%,则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数目为2600×30%=780个.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三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图中①为DNA模板链;②为转录形成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③为RNA聚合酶.该过程需要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此外还需要能量和解旋酶.
【解答】解: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U互补配对,A错误;
B、②为RNA,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B正确;
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RNA聚合酶,C错误;
D、转录完成后,②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无膜结构)结合,该过程中不需要通过生物膜,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真核细胞某基因的转录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需要 RNA聚合酶参与
B.并不是所有RNA都可以作为基因表达的直接模板
C.一个mRNA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D.有些RNA可以催化某些代谢反应,有些则可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解答】解:A、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合成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参与,A正确;
B、基因表达的直接模板是mRNA,而rRNA和tRNA不是,B正确;
C、一个mRNA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速度,C正确;
D、细菌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RNA分子的组成、种类及功能,明确极少数酶是RNA;识记生物的遗传物质,明确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在时空上完全分开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DNA只能转录一条RNA,但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据此答题.
【解答】解:A、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没有时空的阻隔,A错误;
B、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B正确;
C、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多肽链,C错误;
D、一个DNA能转录产生多条RNA,也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明确由于没有核膜的阻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存在差异.
 
13.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DNA→RNA→蛋白质,还存在DNA自我复制.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是半自主性复制细胞器,含少量的DNA分子.
【解答】解:A.中心法则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存在有少量DNA,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存在有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A正确;
B.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DNA→mRNA→蛋白质,B正确;
C.DNA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然后由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正确;
D.噬菌体虽然没有RNA,但它可以利用宿主细胞中的核糖体和酶完成基因表达的过程,因此遵循中心法则,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要求学生理解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考查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漂洗后才能进行染色
C.龙胆紫溶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其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利于染色体着色,需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解答】解:A、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A正确;
B、实验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利于染色体着色,B正确;
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C正确;
D、分裂期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只有后期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点的分裂而短暂加倍,所以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主要考查了该实验的原理、操作过程及结果,需要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熟记实验步骤及每一步骤的目的,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尤其是D选项需要结合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特点来解释.
 
15.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由于密码子改变,则转运RNA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决定的氨基酸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不决定氨基酸.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来决定.
【解答】解: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tRNA上的反密码子也发生改变;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来决定,即存在密码子的简并性,则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密码子、转运RNA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密码子能决定氨基酸,可与t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16.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解答】解: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说明具有突变具有普遍性,故A正确;
B、无论是个体发育的哪个时期,都可能发生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故B错误;
C、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故C错误;
D、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体性状往往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是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时间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记得相关知识点即可解题.
 
17.若一对夫妇所生育子女中,性状差异很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 D.染色体变异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在自然条件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交换.这些都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说只要有有性生殖,就一定会有基因重组.所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
【解答】解:A、基因突变在个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且基因突变引起的差异往往是病态的,A错误;
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B正确;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但这不是子代性状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在个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且该变异引起的差异往往是病态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明确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主要原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下列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个别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本质 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发生时期及其原因 减Ⅰ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
【解答】解:①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故①正确;
②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故②错误;
③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故③正确;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单倍体植株,只含有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故④正确;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故⑤错误;
⑥染色体上DNA个别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故⑥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即可解题.
 
19.如图是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甲、乙相同的生物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Bb;乙:AaaBbb B.甲:AaaaBBbb;乙:AaBB
C.甲:AaaaBbbb;乙:AaaBBb D.甲:AaaBbb;乙:AAaaBbbb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方法:
第一: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第二: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
第三: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解答】解:从图可知,甲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形态相同的为四条,则甲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相同相同的为三条,乙生物含有3个染色体组.
A、AaBb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2次,含有2个染色体组,AAaBbb含有3个染色体组,A错误;
B、Aaaa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aBB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甲:AAaaBbb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AaaBBb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正确;
D、AaaBbb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AAaaBbbb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掌握染色体组成的判断方法,明确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20.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
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C.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不利 D.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本质 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发生时期及其原因 减Ⅰ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
【解答】解: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A正确;
B、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都对生物体有害,C错误;
D、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害有利取决于环境,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1.下列可以认为是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二倍体配子中所有的染色体 B.体细胞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C.四倍体植物的一半染色体 D.单倍体配子中所有染色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2、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解答】解:A、二倍体配子中所有的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
B、体细胞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而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四倍体植物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一半染色体为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雄蜂是单倍体,配子中所有染色体是1个染色体组,而八倍体植物的单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配子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明确染色体组就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识记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明确多倍体形成的配子含有同源染色体.
 
22.由于某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变化属于(  )
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2)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即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不变,A错误;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导致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增多或减少,B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片段的增添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多几个基因,片段的缺失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少几个基因,C正确;
D、基因重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或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互换基因,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基因遗传病又分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和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解答】解: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①错误;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②错误;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患遗传病,如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杂合子表现正常,③错误;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④错误.
故选:D.
【点评】对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及不同类型的遗传病的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4.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自交
B.自交、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考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
【分析】1、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某些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采用的技术是杂交育种;②aB,采用的技术是花药离体培养;③AaBBC采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④AAaaBBBB,采用的技术多倍体育种.
2、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aBB的个体→①AABB,可以采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AaBB的个体→②aB,aB是单倍体个体,需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AaBB的个体→③AaBBC,AaBBC个体比AaBB个体多了基因C,应采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育种,导入外源基因C;AaBB的个体→④AAaaBBBB,AAaaBBBB是多倍体个体,可采用多倍体育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5.从理论上讲,下列各组杂交产生的结果中错误的是(  )
A.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 B.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
C.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 D.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植物体在有性生殖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时,受精卵又结合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不育.
【解答】解:A、二倍体产生的配子含1个染色体组,四倍体形成的配子含2个染色体组,经过受精作用能发育形成三倍体,A正确;
B、二倍体和二倍体的配子结合含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六倍体含有6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含有3个染色体组,与含一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后可发育常四倍体,C正确.
D、三倍体在形成配子时,染色体分离的时候会出现不均等分离,从而导致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高度不育,不会产生后代,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6.如图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 (0.2kb),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  )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限制酶具有专一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并且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
【解答】解:由于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由题意可知,限制酶E和F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目的基因上的两个黏性末端与质粒上的两个黏性末端分别完全相同,因此形成重组质粒后,仍然具有这两种酶的识别序列,所以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着重考查限制酶的作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27.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的转基因水稻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产生了新的基因型,没有新的基因产生,A错误;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使大豆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中有新基因产生,B正确;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使染色体加倍,只产生了新的基因型,没有新的基因产生,C错误;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属于基因工程技术,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的转基因水稻,属于基因重组,没有新的基因产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8.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解答】解:基因工程中,首先需要④提取目的基因;获得目的基因后,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基因工程操作是否成功需要最后一步,即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故正确顺序为④①②③.
故选:A.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根据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识记四个步骤,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29.先天性唇裂是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和遗传方式,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①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④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的调查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
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
【解答】解:①②研究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取样,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调查遗传方式则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调查方法的辨别.要注意,遗传病发病率是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调查,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结果为患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遗传方式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考虑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从而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30.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以上事实不能说明(  )
A.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
C.有的抗生素能阻止转录过程
D.有的抗生素可能抑制rRNA的合成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模板是DNA的一条链,还需要酶和能量;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原料是氨基酸,模板是mRNA,此外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据此答题.
【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可知,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有的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可知,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而不是阻止转录过程,C错误;
D、rRNA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根据题干信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可知,有的抗生素可能抑制rRNA的合成,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抗生素为素材,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和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核糖体的成分及功能;能根据题干信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和“有的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答题.
 
31.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下列叙述符合该实验设计的是(  )
A.目的是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B.目的是得到含有32P标记的DNA和35S标记的蛋白质
C.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一组的培养基中含有35S和32P,另一组不含放射同位素标记的元素
D.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在培养基上是否培养了噬菌体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由于T2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要用32P和 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必需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从而得到32P和 35S分别标记噬菌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2.某生物所含核酸的碱基组成是嘌呤占58%,嘧啶占42%,该生物不可能是(  )
A.细菌 B.T2噬菌体 C.人 D.烟草花叶病毒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与RNA的判定方法:
(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
(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
(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
(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
【解答】解:A、细菌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不相等,A正确;
B、噬菌体为DNA病毒,只含DNA一种核酸,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相等,这与题干信息不符,B错误;
C、人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不相等,C正确;
D、烟草花药病毒为RNA病毒,只含RNA一种核酸,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一般不等,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核酸的种类及分布,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明确双链DNA分子中嘌呤和嘧啶含量相等;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分布,明确病毒只有一种核酸,而细胞类生物含有两种核酸,再结合题干信息答题.
 
33.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中培养9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5h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00%
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有一半不含35S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由于细菌中含有32P和35S,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A正确;
B、一个噬菌体产生64个子代噬菌体,即2n=64,说明噬菌体共繁殖了6代,则繁殖一代的时间为9÷6=1.5小时,B正确;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由于细菌中含有32P,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一定具有放射性,C正确;
D、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由于细菌中含35S,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一定具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34.如图所示,能在造血干细胞和唾液腺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是(  )

A.前者有①②③,后者有②③ B.两者都有①
C.两者都有①②③ D.两者都有①②③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
【解答】解:(1)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在分裂过程中会发生①DNA分子复制,在分裂和分化过程中都会合成蛋白质,因此有②转录过程和③翻译过程.
(2)唾液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发生①DNA分子复制,但该细胞能合成蛋白质,因此有②转录过程和③翻译过程.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进而判断造血干细胞和唾液腺细胞内能发生的过程.
 
35.有人把分化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下列属于“奢侈基因”表达产物的是(  )
A.ATP水解酶 B.RNA聚合酶 C.血红蛋白 D.呼吸酶蛋白
【考点】细胞的分化.
【专题】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管家基因”表达的产物用以维持细胞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即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
“奢侈基因”表达形成细胞功能的多样性,即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才表达.由此可见,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据此答题.
【解答】解:A、ATP水解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不属于奢侈基因,A错误;
B、RNA聚合酶基因几乎能在所有细胞中表达,不属于奢侈基因,B错误;
C、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属于奢侈基因,C正确;
D、呼吸酶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表达,不属于奢侈基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为题材,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理解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明确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才表达.
 
36.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已知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说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  )
A. ,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B. ,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C. ,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D. ,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由于他们在产生配子时,第21号的三条染色体一条移向细胞的一极,两条移向另一极,故产生的配子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另一种是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雌雄配子结合情况有四种,而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故活下来的有三种情况,只有一种正常,所以生出病孩的概率是 ,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 .
【解答】解: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女患者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联会的第21号染色体是3条.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只能是一极为一条,另一极为二条,导致第一次分裂的结果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一个正常,另一个不正常,致使最终产生的配子正常和异常的比例近1:1;这对夫妇均产生 正常, 多一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受精作用后共有四种组合形式,其中可形成一种正常的受精卵,还会形成21号四体的受精卵,但因胚胎不能成活未出生即死亡了,另外有两种21三体综合征的受精组合,所以理论上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是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和遗传规律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计算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成因.
 
37.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正常情况下,该植株为父本产生的花粉粒有B、b两种,由于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即B),因此正常的测交结果后代应全表现为白色性状.后代中部分出现红色性状,说明此时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最有可能来源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据此答题.
【解答】解:A、在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缺失染色体上的B基因交换到正常染色体上,从而产生了带有B基因的正常雄配子,A正确;
B、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就是自由分离的,这不会导致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即使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带有缺失染色体的那个花粉还是不育的,后代也不会出现红色性状,C错误;
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只会出现个别现象,而不会导致部分个体都出现红色性状,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能够抓住题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不是个别现象,即可排除基因突变.
 
38.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图示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其中ab、ef段都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gh段表示后期.
【解答】解:A、a~b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
B、cd段之前用秋水仙素处理过,而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B正确;
C、e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C正确;
D、f~g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考查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代表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9.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曾有人发现从未与雄火鸡交配过的雌火鸡,它产下的卵有少数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推测正确,则下列关于这些未受精而发育成的二倍体后代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母鸡,因为母火鸡的性染色体为ZZ,所以卵细胞和极体的性染色体均为Z.
B.都是母鸡,因为这些母火鸡是进行无性生殖,后代体现母本的性状
C.都是公鸡,因为母火鸡的性染色体为ZW,所以产生的卵细胞性染色体为Z时,则极体也只有Z,当卵细胞性染色体为W时,极体也只能是W,而WW的胚胎不能存活
D.公鸡和母鸡都有可能,因为母火鸡的性染色体为ZW,产生的卵细胞性染色体可能是Z或W,而极体的性染色体也可能是Z或W,因而可能形成ZW和ZZ后代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注意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性♀ZW,雄性♂ZZ),卵细胞和极体是在减数分裂中形成的.
【解答】解:根据题意,从未与雄火鸡交配过的雌火鸡(ZW),它产下的卵有少数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减数分裂过程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卵细胞)Z或W,也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极体Z和W,则未受精而发育成的二倍体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ZZ、ZW、WW,又因为WW不能存活,所以能够成活的是ZZ和ZW,所以公鸡和母鸡都有可能.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性别的决定.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训练了我们的读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重在理解.
 
40.某植物的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将该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共获得了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有(  )
A. B. C. D.0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1、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进一步用秋水仙素试剂进行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可以得到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AaBbDd经单倍体育种,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
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植物基因型为AaBbDd,故后代中abd的配子占 .将该植物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了n株幼苗,其中abd占 ,但由于未用秋水仙素处理,故其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占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
41.(16分)(2019秋•福建校级期中)图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图,请回答:

(1)在制作模型前进行的设计中,甲处应考虑具备6种材料,它们分别是 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 ;其中五边形材料表示 脱氧核糖 .
(2)乙表示的物质是 脱氧核苷酸 ,制作一个乙用到了 3 种材料.
(3)由乙连接成丙的过程,需考虑的主要有:两条链中五边形材料的顶角应呈 反向 (填“同向”或“反向”)关系;若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则另一条链的上端应该是 磷酸 ,这样制作的目的是体现DNA双链 反向平行 的特点.
(4)丙到丁过程,体现了DNA分子 (双)螺旋结构 的特点.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专题】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因此制作DNA模型时具备6种材料,它们分别是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四种碱基,其中脱氧核糖可用五边形材料来表示.
(2)乙表示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因此制作一个乙用到了3种材料.
(3)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若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则另一条链的上端应该是磷酸,这样可以体现DNA双链反向平行的特点.
(4)丙到丁过程,体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的特点.
故答案为:
(1)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2)脱氧核苷酸 3
(3)反向 磷酸 反向平行
(4)(双)螺旋结构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2.(10分)(2019秋•福州校级期末)研究人员分析了果蝇红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过程,即 转录 和 翻译 .
(2)呼吸酶是活细胞必备的酶,上图中最可能代表指导细胞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是 基因Ⅱ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胞分化是 基因选择性表达 的结果.
(3)果蝇飞行时,为骨骼肌细胞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TP .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细胞的分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但不同的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所以细胞中指导细胞呼吸酶合成的基因都要表达.ATP是生物体直接能源物质,它能与ADP进行快速的相互转化.
【解答】解:(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过程,即转录和翻译过程.
(2)所有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即细胞呼吸酶基因在所有活细胞中均表达,所以图中最可能代表指导细胞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是基因Ⅱ.由图可知,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
故答案为:
(1)转录 翻译
(2)基因Ⅱ基因选择性表达
(3)ATP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识图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3.(10分)(2019秋•福州校级期末)图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基因重组 .
(2)通过Ⅰ、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 单倍体育种 育种,其优点是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
(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 四 倍体,它具备 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发育迟缓 的特点.
【考点】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是杂交育种,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所用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由③培育出⑥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
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1)生产上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所常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所以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自交,其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2)由①和②通过Ⅰ、Ⅲ和Ⅴ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叫做单倍体育种,由③培育出④通常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与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比较,其主要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3)由③培育成⑥常用的方法Ⅳ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机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形成的⑥称四倍体,培育⑥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四倍体具备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发育迟缓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
(2)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3)四 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发育迟缓
【点评】本题以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44.(14分)(2019秋•福州校级期末)图A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图B是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对染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果蝇体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Ⅱ、Ⅲ、Ⅳ、X. .
(2)图B中①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 基因突变 .
(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 .
(4)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da、dA、dA .
(5)若图B的①上D基因与②上的d基因发生了部分交叉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 基因重组 .
(6)若图B的①与③发生了部分染色体的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 染色体(结构)变异 .
【考点】伴性遗传;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中含2条XX染色体,所以该果蝇为雌性个体.图B表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1)由于果蝇体细胞中Ⅱ、Ⅲ、Ⅳ、X染色体都是两条,说明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X.
(2)图B中①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应该相同,现发生异常,变为等位基因,又②上的基因正常,说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如果d来自①,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如果d来自②,则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
(4)如果图B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了Da的卵细胞,说明①④染色体组合,②③染色体组合,因此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da、dA、dA.
(5)若图B的①与②是同源染色体,所以①上D基因与②上的d基因发生了部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6)图B的①与③为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部分染色体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故答案为:
(1)2Ⅱ、Ⅲ、Ⅳ、X
(2)基因突变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
(4)da、dA、dA
(5)基因重组
(6)染色体(结构)变异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1245848.html

相关阅读: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9-2019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名师解析】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
高二生物下册开学初考试题(文科)(含答案)
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探究题型的解法及思维方法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