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湖北省黄梅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适应性训练(七)语文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试卷说明:

2013秋高二年级语文适应性训练(七)一、语文基础知识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A.踟蹰(zhī chú)转徙(xǐ) 迁谪(zhé) 纶(guāng)巾B.?傺(chà chì) 荠(jì)麦 幢幢(chuáng) 窒(zhì)闷C.伶俜(ling pīng) 罗衾(qīn)沙渚(chǔ) 三匝(zhā)D.凝噎(yē) 溘(kè)死 神妪(yū) 落蕊(ruì)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3分)( )A.祭祀 轮廓 虔诚 宠姬佞臣 爽心悦目B.恶梦 幽远萧瑟 缕心刻骨 变幻莫测C.翌日 苍桑 嘲哳 清俊飘逸 雾失楼台D.憧憬 懊悔 霄禁 一椽破屋 千帆竞发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制造波士顿4?15惨案的恐怖分子危害平民,滥杀无辜,,正义的力量绝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书法艺术博采众美与其它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璀璨的书法艺术来自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我们的祖先以汉字的形式美为基础,结合他们对于自然美、生活美的感悟,创造了具有无限魅力的书法艺术。换句话说:汉字的天生丽质与书法家的艺术气质,共同构筑了辉煌的书法艺术。那么,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易经》里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也就是说:上古时代,人们是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来帮助记忆的。相传是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这种过于简单的原始记事方式显然不能够满足需要,于是,“书契”,也就是文字,应运而生了。关于汉字的创造者,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一个是“伏羲造字”,一个是“仓颉造字”。伏羲氏,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史记》与《韩诗外传》等史籍中都说:研制出八卦的伏羲,也是文字的创制人。仓颉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是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述异记》与《淳化阁帖》等史籍中记载:仓颉与另一个名叫沮诵的史官一起。“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三字经》、《百家姓》还没有问世的时候,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秦代李斯等人写的《仓颉篇》,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很便于诵读。因此,“仓颉造字”之说比“伏羲造字”之说更为流行。实际上,如同“轩辕氏造车”、“有巢氏造屋”、“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这些说法一样,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创造出来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仓颉不过是对前人的创造做了一些总结和提高。当然,他的总结和提高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创造文字是为了使用,并不是一种艺术活动。但是,我们的祖先具有很强的审美观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从“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遗址与“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古人在陶器上面绘制的图画是很美的,图案、花纹十分精致,飞翔的鸟、击水的鱼、奔跑的鹿更是栩栩如生。“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都属于新石器时期,正是汉字产生的时代。具有非凡智慧的中国古人,不仅在制造器皿时充分运用了他们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才能,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也是非常讲究审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汉字的美,来自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汉代的文字学家许慎说:仓颉是“依类象形”而创造文字的。“类”,这里指自然万物。许慎的意思是:仓颉依照自然万物的形象创制了文字。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张怀?说的就更具体了: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我国古人为了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运行情况,选取了28组星星作为观测的标志,称之为“二十八宿”;“奎星”,就是二十八宿之一。张怀?的意思是:“仓颉上观日月星辰的运行,下看龟背的花纹和飞鸟的姿态,广泛的采集各种事物的美,把它们综合起来而创造了文字。”因此,汉字是“博采众美”的结晶,每一个汉字都是审美的产物。同样,书法艺术也是“博采众美”的结晶,是审美的产物,人之初,“古文”与“籀文”虽然只是记事符号,但是,当我们的祖先在龟甲、兽骨与石头上面刻写文字的时候,在陶器、青铜器上面铸刻文字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的运用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才能,使文字的书写从一开始就具有相当的艺术性。随着文字的书写越来越讲究,终于成为一项专门的艺术。 (有删改).下列关于汉字的创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绳记事是极为简单的原始记事方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和需要;创制文字以替代结绳记事,在人类文明史上意义深远。B.“伏羲造字”、“仓颉造字”都是关于汉字起源比较流行的说法,伏羲、仓颉都是传说中的人物,汉字其实是由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C.汉字的创制,不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是出于实用目的。但汉字的创制者在创制汉字时却又十分讲究审美,故而汉字本身就有先天的形式美。D.汉字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中国古人已经具有很强的审美观点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他们依类象形,博采众美。.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的美,是书法家在汉字本身形式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自然、生活的独特审美感悟和艺术才能创造出来的。B.在汉字的发明史上,仓颉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依类象形”,赋予汉字以真正意义的形式美。C.汉字能够演变成为一门书法艺术,主要是得益于它的“博采众美”。无论是创制者,还是书写者,都自觉地将自己对自然美、生活美的审美感悟融汇其中。D.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伴随着汉字的发展和演化,书法艺术逐渐系统化、完善化,最终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仓颉造字”之说比“伏羲造字”之说更加流行,主要是因为众多儿童启蒙读物用便于诵读的文字讲述了仓颉造字的故事。B.我们的祖先有着很强的审美观念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在陶器上面绘制了很多精美的图画、花纹以及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C.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来自于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汉字书法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是源于创造者的审美感悟。D.严格来说,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并不是文字,而是一些用于记事的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也是“博采众美”的产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朝议难之 难:非难、反驳 .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责:督责 .而继光守备甚设 设:完备 .巡抚顾?奇其文 :10.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居正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①少颖敏绝伦 ②用张佳胤往抚即定  ③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 ④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⑤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 ⑥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 .①②④ ②⑤⑥ .②④⑤ .③④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黔国公位高权重,多次犯法,张居正不惧困难,将其捕获,后来又请求宽恕他的死罪,将他收押在南京。 张居正善于用人,他使用了李成梁和戚继光,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戍守蓟门,两人屡立战功,被封为伯爵。  张居正在父亲死后,本应该按照当时的惯例丁忧守制,但在李幼孜等人的蛊惑下,他却想夺情,继续留在朝廷。.皇帝幼年时对张居正非常畏惧,渐渐长大后,内心却讨厌他。在张居正死后,又疑心他贪污财物太多,就削去他的封号,而且把他推荐重用的人也都撤了职。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1)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分)译文:(2)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译文: (3) 时彗星从东南方起,长亘天,人情汹汹,指目居正,至悬谤书通衢。(分)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回答问题。(分)春雪[金] 史肃丰年不救两河饥,腊尽才看小雪飞。谩说春来膏泽好,其如垄上麦苗稀。空花只解惊愁眼,湿絮宁堪补败衣。颇笑西台?御史,日斜骑马踏泥归。【注】谩说:休说。西台:御史台。?:哑,此处有沉默不能语之意。.颈联的描写对象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含义?(4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分).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氓》中“, ”两句,用桑叶的枯黄暗淡来比喻女子容颜憔悴,内心痛苦。.《短歌行》中,曹操引用《管子.形解》中的“ ,”,表现作者想尽可能地多纳贤才。 .理解加横线的句子。(1)“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意思是 。(2分)(2)“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碱。”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 。(2分)17.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事实上本文也写了很多),为什么第二段还要重点写公路两边的白杨呢?(3分)答: 。18.“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灿烂色彩是如此丰富、充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说这些色彩“似乎未曾见过”?(3分)答: 。19.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答: 。2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描绘湖北省黄梅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适应性训练(七)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123340.html

相关阅读:陕西省宝鸡园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Wo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9级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寒假练习题
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