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胚胎(pēi) 框架(kuàng ) 脖颈(gěng) 着手成春(zhuó)
B.龟裂(jūn) 慰藉(jiè) 挣揣(chuài) 解甲归田(xiè)
C.轮廓(kuò) 销行(háng) 骄横(hèng) 数见不鲜(shuò)
D.氛围(fèn) 攒射(cuán) 缂丝(kè) 日薄西山(bó)
2.下列词语 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绚烂 爆发力 无所是从 凤毛麟角
B.青睐 电线杆 劳燕纷飞 平心而论
C.文身 协奏曲 桀骜不驯 抑扬顿错
D.膨胀 蒸汽机 其貌不扬 殒身不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
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B.在“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职业取向下,基层和中小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却难
以寻觅;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又聚集大城市,僧多粥少。
C.《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
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D.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
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4. 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2分)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第二、三种方式。
① 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② , ;
③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①
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②
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就:靠近
B.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 已:而已
C.或因人事之乖 乖:不如意
D.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 凡:总共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作者所说的“胜游”的一组是(3分)
①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②晓凉犹嫩,残暑欲收 ③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
④ 厥有层楼,颇宜高咏 ⑤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 ⑥竹露品茶,林风醒酒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慧因寺到虹桥、桥
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
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C.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可人,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
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9.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3分)
(2) 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3分)
(3)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 分)(《逍遥游》)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 兴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1)两首诗都以溪居生活为题材,但主旨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请你结合《溪兴》,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3)四围山色中,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4)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子曰:“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行脚人?黄昏
师陀
那汉子拄着行杖,走下山来,已是申末时分。山顶反耀着橘红的光,浓紫间夹着浑灰,明暗相映。天色确实不早了。
那是头戴牛毛红毡笠,身着短褐,也不怎么干净,一条百衲战带束腰,步伐坚定落实的人。因为鞋下是钉着钢钉的,所以走动藁藁地响。行杖捣着碎石,也咯咯有声。那装束,一看便知是涉过千山万水的老行脚。但所带行李却万般轻简,肩际仅斜佩了尺把长的一个小包,其中不过是些薄衣单袜。另有一双半旧的鞋,照所有跋涉路途的旅客的样子,打在包裹的外面,以备不虞。
不远笃笃声起处,是对面山坳间一座林子。抬头一望,看不见什么。知道是啄木鸟。于是拔步又往前走。脚下是半涸的溪涧,他走到水边,身体正乏得很,这就解下包裹,把行杖倚了,拣一块大石坐下。清洌的溪水在涓涓泻流,碰着石块,激起明亮的水花。水花分散作泡沫,映着霞光,宛如玑珠。玑珠夹流而下,一碰着石头就又跳到空中,有的竟跳到这人脚边,有的则落在所坐的石上。
晚空弥漫着落日的余光,烂霞如火似烟,织遍了天空,与静静的溪水相辉耀。悄寂的壑谷,是已充满了苍茫的暮色。
那汉子脱下鞋,在石上摔了两下,回头望着山岭,也不见有人下来。接着就去了毡笠,顺手扔到包袱上,取出火吸起烟来。
这人生得好一副紫檀色瘦生的脸相。为风雨残蚀的顽强的颜面,好像是生着一层锈。这样的脸,任谁都看得出是漂过大海,走过崇山,见过大的世面,因为经过风浪,被风霖摧老了的。那锁在眉宇间的,也许不妨说是淡淡的哀愁,但也许竟是跋涉的疲倦。瞧那双眼睛,那纯黑的眼睛,定住时能自己发光,若是一霎,唔,简直是在打闪。
他一面吸烟,一面浏览着景物。啄木鸟仍在林子里敲击,只因天色向晚,异常急促。山谷里也更觉荒寂。树林上面是万丈峭壁。峭壁的顶,像一座平台,上面树立石柱数株,无凭无藉。他又回头望着过来的岭,日光已被峭壁遮掩,云??起来,石色也难以辨识的了。
他咳嗽了一声,把痰啐到溪里,看着它在水面上打了一个盘旋,夹在水花中间流去。那脸色的平静,赛过岩石,好像对于过夜的下处极有把握,全不放在心上。
林子里叹息似的响了一声。一阵夜晚的风,正从峭壁下经过。
他望着脚边的溪流。溪水静静的流着,发出低语,水面像油一样,起着旖旎的小绉。那淡淡的最后的霞,仍旧在小绉间发光。好像被水吸住了似的,他的两肘支着膝盖,凝视着奇幻的波溜。四围暮色,青空玄渺。那烟袋里冒出的青色的烟,在温暖的空中卷舒,悄然消散。
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这客人惊讶的回过头去,抬起满溢倦意的眼。
一个牧羊女正沿着溪走了下来。在她的前面,肚儿便便的山羊们懒懒的鸣着,或左或右,跑着一只牧羊狗。
“请问大姐,前去可有落脚地方吗?”他拔下嘴里的烟袋,打着问讯。
那姑娘从旁边跑过,向空中甩了一个响鞭。小狗则冲下溪去,溅起水花,快活的洗了一个澡。上得岸去,抖下水滴,接着惬意地打着喷嚏。
她过了溪,用鞭一指道:“那边。”
这样说着,就伴了羊和狗扬长去了。一面唱着山家的歌。歌声越唱越远,好像是引诱着人到过夜的下处。
这人堆起寂寞的笑脸,望着那牧羊女的影子,渐渐的消失在和溪流并行的小径上。他喃喃地自语道:“这丫头!”
天色渐渐昏暗,峡谷更加静寂。他收起烟袋,掮起包袱,拿了行杖,起身去了。那丢下的烟灰,被风吹到溪里,同泡沫一齐流去……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12.请简要概括文中行脚人有什么性格特点。(4分)
1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的修辞特色。(6分)
14.“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15.有人认为本文具有一种富有诗意的“和谐美”,请联系全文,探究这种“和谐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中国的人文主义
林语堂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使西方哲学家备受困惑。他们从目的论出发,认为包括蚊子乃至伤寒菌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为这个自负的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今生今世自有百般磨难,因而自傲的人类始终无法事事如意。于是目的论又转向来生来世,把今生的世俗生活看作为来世所进行的准备。另外有一些人,像尼采那样知难而上,否认人生“必须”有什么意义,认为人类的进步不过是一种循环,一种野蛮人的舞蹈,而不是去市场采购,所以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然而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它就像海浪一样不断冲击着堤岸:“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境界,也过于玄虚。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中国人就是陶醉在这样一种人生理想之中,它既不暧昧,又不玄虚,而是十分实在。我必须说,这是一种异常简单的理想,简单到非中国人老实巴交的头脑想不出来。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中国与欧洲的不同,似乎在于西方人有更大的能力去获取和创造,享受事物的能力则较小,而中国人享受仅有一点东西的决心和能力都比较大。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由此生发出一个人文主义,它坦白地宣告了人类是宇宙的中心,并规定一切知识都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然而知识同人类的结合并非易事,因为人类一旦动摇起来,就会被自己的逻辑所左右,成为知识的工具。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由于机器的迅猛发展,人类无暇享受自己创造的一切。美国管道工人的荣耀使人们忘记了没有冷热自来水我们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法国和德国,许多人伴随着自己的水壶和老式脸盆,也照样在他们安逸而漫长的一生中作出了重大的科学发明,写出了不少宏篇巨著。人文主义只有坚定地把握住人生的真谛才能保佑自己,无论如何,人类的一切智慧和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人类如何保养自己,如何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
16.请简要概括西方哲学家对人生意义的不同观点。(6分)
17.如何理解文中第三段 “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这句话?(6分)
18.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向一棵树倾诉自己的烦恼。
男人说:“我无法改变自己。”“你看我,”树说,“我每个季节都在发生变化,由青葱变得枯黄,再回到青葱,到现在,我仍旧是一棵树。”
女人说:“我的爱已耗尽,为了爱,我完全放弃了自我。”“你看我,”树说,“我的树枝上有知更鸟,树干中有猫头鹰,苔藓和瓢虫生长在我的树皮中。它们也许能带走我所拥有的,但带不走我自己。”
“怎样才能顺应生活,又不会迷失自己? ”孩子问。“你看我,”树说,“我在风中折腰,在雨里低垂,到现在我还是我自己。”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文体:议论文;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B. xiè--- jiě C.háng -- xíng D.fèn—fēn)
2.D.(A.是—适 B.纷---分 C.错--挫)
3.D.(A.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需要”或“需求”。B.语序不当,“一方面”应放“基层”前。C.成分赘余,“付诸于”改为“付诸”。)
4.示例:与屈原上下求索,与张继共对渔火
5.②机械搬用,不知创新 ③吸收消化,创造新知
6.B(已:停止)
7.D(①表明应该去游玩,②交代游玩时的天气情况,④介绍高咏楼,以上都不属于作者所谓“胜游”的内容)
8.D(并非“给诗集作的序文”,应是“题画序”)
9.(1)我们感触着一年四季新陈代谢的变化,更珍惜朋友双方难得的重逢相聚。虽然好的聚会不能常常有,但美的宴席却应该再次摆设。
(2)只有这大江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法简省,刑罚公正清明。
(3)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在宇宙中遨游,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10.(1)《溪居即事》主要表现水乡宁静、生活闲适;《溪兴》主要表现随遇而安,独乐其乐,同时,还有些孤寂。(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平白、质朴。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小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好客的内心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神态毕现。诗人以他那锐利的双眼,捕捉到了这一刹那极富情趣的小画面,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好客的水乡儿童形象。(语言特点,2分;赏析,4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2)晓来谁染霜林醉 (3)一鞭残照里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辩乎荣辱之境(6)谁家新燕啄春泥(7)仁者不忧
12.阅历丰富;顽强坚定;寂寞孤独;热爱自然。(每点1分)
13.比喻,把晚霞比喻成“火”、“烟”(2分)。拟人,“织”把晚霞人格化(2分)。写出了黄昏时分晚霞的绚烂热烈,反衬出山谷的悄寂无声以及行脚人的孤独寂寞(2分)。
14.承上启下(1分)。打破前文荒寂的气氛,引出下文牧羊女出现的情节(3分)。
15.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痴迷于山间美景的行脚人、唱着山家歌曲的牧羊女使这一片山水多了一份灵动悠远的韵味(2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牧羊女的俏皮、行脚人的包容,使文章具有一种灵动和谐之美(2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挥鞭的牧羊女、惬意地打着喷嚏的狗和肚儿便便的山羊构成了一幅和谐富有诗意的画面(2分)。
16.①人生的意义在于为来世做准备。(3分)②否认人生“必须”有什么意义(人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3分)
17.①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2分)使我们不相信来世的幸福、涅?的境界,从而导致我们缺乏宗教;(2分)②而缺乏宗教又反过来使得我们不相信来世的幸福和涅?的境界,从而更专注于世俗的幸福。(2分)
18.首先提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类为宇宙的中心,一切知识应为人类服务的观点;(2分)接着指出人类应避免被知识和机器所奴役;(2分)最后点明人类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是保养自己,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2分)
参考译文:去年今天,我们把瘦西湖湖水画进了图里;今年逢上闰六月,正好是莲花开放的时节。我们踏着芳草沿着老路出门,沿着竹林来到新雨过后的湖边。只见深深浅浅的菱叶和荷叶,同去年游览时看到的景况一点没变;只是因为有的朋友告别离开了,所以这次已不同于上一次了。我们感触着一年四季新陈代谢的变化,更珍惜朋友双方难得的重逢相聚。虽然好的聚会不能常常有,但美的宴席却应该再次摆设。
在这个时候,早晨的凉气还很轻微,残余的暑气将要收敛了。湖水涨满了茱萸湾,清风吹拂着城墙边的杨柳。游船预先停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有老僧前来迎接大家,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那是在从慧因寺前乘船出发呀。
不一会儿就解开彩色的缆绳由纤夫牵着慢慢往前行,看上去就像忽然落下一道彩虹。一穿过桥亭,前面的天空和水面忽然显得空旷开阔起来。大家上岸走进湖中小金山上的“香海慈云”园林,看见这里建有像琅?美玉似的宫室;游客行走在绿树丛中就好像漂浮在绿色波涛里一样,又好像怀疑自己是在乘着太乙之星遨游;那白羽飘摇出来的芳香,仿佛可以联结上慧远大师的莲社,那是在靠近净香园的地方稍事休息呀。
于是过了莲性寺,沿着筱园的堤岸向前走,那边有一座楼,很适宜放声吟咏。旁边有三间屋子,屋前有一个小池。微微的凉风送来香气,才升起的太阳散发着光芒。我们铺好鲜丽的桌布,摆上美味佳肴,品尝着用碧莆之杯盛的酒,切削着从华峰那边采来的藕。歌咏着元遗山的乐府曲,吟诵着谢灵运的五言诗,那是在高咏楼饮酒作乐呀。
随后,余下的酒已经喝完,大家清雅的兴致却还没有消散。一行人正准备登上返回山阴的游船时,又从曲院那边飘来一阵阵带有荷香的微风。另有一条水路可以通向渺茫幽远的地方,有种磬乐般奏出的声音清悠地回荡在水面。前面有一座庵堂被树丛半遮着,许多树木枝条交错留下浓阴。我们来到还挂着露珠的竹林里喝茶,让林风吹拂着醒酒,那是在返回的途中游访桃花庵呀。
唉!哪里没有水,哪里没有花?有时因为人和事的不如意,不免很少有这样畅快游览的机会。只有这大江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事不忙,刑法清正。官吏有空余时间,百姓没有骚动的事情。我才能够跟在诸君的后面,重开去年的宴席。能够用这种方式来娱乐尊贵的宾客,容纳普通的官员。说起来这不是大幸吗,所以应该把此次游湖的情形记叙下来。于是有像古时董(源)、巨(然)那样的山水画名家,和徐(熙)、黄(筌)那样的绘画高手。他们分别各画了一幅美景图,合起来看都各具特色。那画慧因寺的,是钱塘的钱玉鱼。那画净香园的,是长洲的袁竹室。那画桃花庵的,是如皋的陈肖生。那画高咏楼的,是全椒的吴山尊。图画中的那些宾客,总共有十八人,各人都又写了诗。我就作了这篇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1158936.html
相关阅读:2019级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寒假练习题
陕西省宝鸡园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Wo
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