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1. 以下有关分封制的表述,与其他三项观点不一致的是
A.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多,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B.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C.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D.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通“镇”)之
2.西周实行宗法制,形成了“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的局面。宗法制下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①是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 ②在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 ③是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④是不同宗族的大小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
列对右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D.加快了西南夷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4.“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 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材料评价的是
A.皇帝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官僚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5. 《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
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关于中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承秦制,是秦朝“朝议”制度的延续
B.由皇帝选用位高权重、有名望的大臣构成
C.作为皇帝的助手,直接参与政事的决策
D.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内阁大臣
6.右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这一体制
既符合了皇帝的政治要求又给皇帝带来了烦恼。为克服其烦恼,采取的措施是
A.设政事堂 B.设参知政事 C.设枢密院 D.设内阁
7.在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
应……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回到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以与西方作战”。下列属于第一种反应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8.上海南京路曾被称为“大马路”、“十里洋场”。1865年殖民者在扩建该路的同时正式定名为南京路。殖民者这样做的主要依据是
A.南京是中国的古都,定名南京路意在征服整个中国
B.南京是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商埠
C.南京是英国人最早侵占的中国省会城市
D.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之规定
9.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
较合理解释的是
A.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
D.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
10.关于袁世凯其人,孙中山曾公开发表过如下言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是
①“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②“始翻然悟彼奸人非恒情可测。”
③“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作十年总统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
④“非去袁不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1.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共同举行隆重庆典。在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中,
可能为两岸主流学者所共同接受的是
A.辛亥革命废除封建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意义
B.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
D.辛亥革命的结局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2.“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的性质 B.民族主义立场
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D.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13.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要内容是:……(2)实施全国军事的总动员;(3)实施全国人民的总动员;……这体现了中共
A.全面抗战路线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国共合作方针 D.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的方针
14.史观不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评价也不相同。(一)不同的史观有:①文明史观;②革命史观;③现代化(近代化) 史观; ④社会史观。(二)下面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不同评价:甲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乙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丙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影响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 B.②——乙 C.③——丙 D.④——丁
15.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说:“中国的反动分子
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下列最能体现上述精神的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6.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说“男人就是城邦”。对这句话
的理解是
A.希腊男人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B.希腊公民珍视个人自由
C.希腊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性
17.下列关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B.确立的主要方式是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
C.主要特征表现为选举和议会立法 D.19世纪70年代在世界各国普遍确立
18.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时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即如何“防止国家
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为此,巴黎公社采取了
①实行直接民主 ②成立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
③规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④规定所有公务员实行低薪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19.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下列是各新兴力量崛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①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②中国“一五”计划完成 ③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④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20. 人民网东京2010年09月25日电:据《读卖新闻》报道,美国时间24日下午,日本首相菅直人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上发表演说,再次提出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这表明日本
A.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缺少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D.没有放弃称霸世界的野心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关于
右图所示军事行动的正确解读是
A.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的多国部队发动的
B.战争的交战双方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
C.这次战争后美苏走上了中东地区角逐的前台
D.战争的直接起因是中东国家单方面提高油价
22. 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中东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B.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是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
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十月战争”
23.“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
敦促世界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以战争目的。”材料出自
A.《国际和平年宣言》 B.《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人类的危机》 D.“斯德哥尔摩宣言”
24. 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的文献是
A.《联合国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大西洋宪章》
25.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初提出成立联合国构想的是《联合国家宣言》
B.是世界上最早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C.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第26题20分,27题15分,28题15分,共50分 )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罗马人一方面改造并简化现存的罗马法,以适用习惯于其它法律传统的人;另一方面,他们也采用一些按当时的看法属于所有文明民族共有的法律观念原则,从而大功告成。
——[美]弗里德里希? 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
材料三 晚清政治体制的演变
1901年 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
1903年 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1905年 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
1908年 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成立。
1910年 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成立。
1911年 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宋教仁说:“在国会里头,占得大多数议席的党,才是有政治权威的党,所以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我们要停止一切运动,来专注于选举运动……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应该为的,也使它有所惮而不敢不为。”
——朱育和等《辛亥革命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律的主要特点。(4分)
(2)材料二中的“属于所有文明民族共有的法律观念原则”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能“大功告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晚清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政治方面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活动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了……于是,他们找到了限制它的办法,即联邦制,它使得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完全的民主制度。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
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立宪失败的个案:阿克顿论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闽的“中央集权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中央节制地方的措施。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这对美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
响?(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古代中国与近代世界两个角度分析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4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2分)
2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讲到威胁着茅舍家庭和普通老百姓的第二个危险,即暴政。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和大英帝国的个别公民到处都能享受的自由,在相当多的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其中一些是十分强大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各种包罗万象的警察政府对老百姓强加控制,达到了压倒和违背一切民主原则的程度。……在这多难的岁月,我们的责任不是用武力去干预那些我们不曾征服的国家的内部事务。但是,我们绝不能放弃以大无畏的声调宣扬自由的伟大原则和基本人权。
——1946年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材料二 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1946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
材料三 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祝酒词
材料四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祝酒词
材料五 (1950年2月)中苏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为中国管理,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197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决定,条约于1980年4月11日期满后不再延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丘吉尔的主要观点。指出这一演说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对付这个力量”所采取的措施。(3分)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的知识简析尼克松说“我们曾是敌人”的历史原因,并指出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共识。(5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政府在1979年做出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决定的原因。(3分)
台州市 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A B C D C D A C A B A
题次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C D C B B A D B C D
26.(1)特点:条文细密,内容广泛;体现法家思想,轻罪重罚;维护地主利益和专制统治;名为“法治”,实为“人治”。(4分)
(2)原则:自然法原则(或人人平等、公正至上)。(2分)
原因:借鉴了外邦人法规,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扩大了范围;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
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体现了自然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4分)
(3)变化:清政府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设立了一些新的机构;制定了许多法律;学习西方仿行立宪。(任答2点得2分)
原因:中国遭受侵略,民族危机加重;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大;受欧美、日本等国政治变革的影响。(4分)
(4)变化:从暴力革命(或武装斗争)转变为和平合法的议会斗争(或政党政治),力求控制内阁。(2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掌握实权,操纵内阁;以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努力。(任答两点得2分)
27.(1)行省官员负责处理境内各类事务,权力受中央制约;定期觐见皇帝述职,接受中央监察机构监督;省官互迁;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供中央需要。(4分)
(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分)
影响: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分)
(3)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有效克服了地方上的分裂活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分)
近代世界:中央集权制有利于促进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对社会生产有一定的调节。(2分)
(4)认识:不同国家,中央集权是有差异的;适度的中央集权有利于推动一个国家的进步。(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8.(1)苏联等国家是“专制”国家,人民没有自由民主;英美等国应该联合,共同对付这些国家;遏制方式不是通过武力来实现的。这一演说,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4分)
(2)措施及影响: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3分)
(3)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前美国长期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对华实行遏制政策。(2分)
共识:分歧不妨碍两国关系正常化;双方应求同存异、共同努力;反对战争、主张和平谈判。(3分)
(4)中苏关系恶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70年代,中国与日、美等国关系不断改善;中国的国际处境发生了根本改变。(3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1127260.html
相关阅读: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上学期高二寒假历史试题精编
浙江省温州2012年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性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测试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