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高二语文4月水平测试试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果脯/辅助 躯壳/俏模样 朔风/众口铄金
B.吸吮/陨落 膏肓/导盲犬 惬意/锲而不舍
C.栈桥/蜜饯 舆论/盥洗室 巷道/街头巷尾
D. 蓦然/睦邻 沏茶/戚戚然 佛像/清风拂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静谧 浸润 泊来品 弊绝风清
B.揖让 雕琢 策源地 德高望众
C.掂记 账单 编者按 文过饰非
D.炫耀 演绎 原动力 人才辈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不仅要头脑灵活,能言善辩,更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理论_______。
②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严重旱灾,庄稼几乎绝收,数百万受灾民众________故土,踏上了漫长的逃荒之路。
③不少文艺工作者被市场经济大潮______着前行,无法保持淡泊的心境,使作品沾染上铜臭气,自己也沦为了市场的奴隶。
A.①素养 ②背离 ③裹挟 B.①涵养 ②背弃 ③裹挟
C.①素养 ②背弃 ③挟持 D.①涵养 ②背离 ③挟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男篮的外援马布里既是球队组织进攻的核心,又是头号得分手,对球员的影响力非常大,在北京队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B.平江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目前存在教师编制紧张、减员人数多、招不到人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补充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重。
C.近几年,欧盟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当欧盟各国出现金融危机、经济开始衰退时,千里之外的中国也不能偏安一隅。
D.著名节目主持人柴静自费拍摄了聚焦雾霾问题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片中出现的种种触目惊心的污染场景引发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高度关注。
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我国刚刚兴起的手机抢红包之事来看,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还改变了传统观念乃至生活方式,比如拉家常的时间被抢红包挤去了。
B.随着用电负荷的逐渐增长,返乡过年的村民越来越多,为了确保他们的用电,所里25名工作人员全部上岗,正常开展售电、维修等业务。
C.《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D. 我们要按照会议要求,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精心打造一批重大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努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
6.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7.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 隐居的意象。
8.下列 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 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之。思远与顾?之友善。?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除:授予官职
B.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案:查究
C.今一旦赞人如此事 赞:赞同
D.卿可数诣王思远 诣:拜访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不出,火且尽
D.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①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之 ④?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第Ⅱ卷(共114分)
四、(2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3分)
(2)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3分)
(3)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 闲游
刘将孙①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②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注】①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②西湖: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1)上片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2)“西湖岂忆相思苦?”一句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闲居遣怀十首
唐?姚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1)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
(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4分)
五、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 ,红巾翠袖,?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4)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6)二十四桥明月夜,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7)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帘外雨潺潺, 。(李煜《浪淘沙令》)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
(10)子曰:“ ,鲜矣仁。”(《论语?学而》)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狼图腾》节选
姜戎
两年前陈阵从北京到达这个边境牧场插队的时候,正是十一月下旬,额仑草原早已是一片白雪皑皑。陈阵被安排住在毕利格老人家里,分配当了羊倌。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随老人去八十多里外的场部领取学习文件,顺便采购了一些日用品。临回家时,老人作为牧场革委会委员,突然被留下开会,可是场部指示那些文件必须立即送往大队,不得延误。陈阵只好一人骑马回队。临走时,老人将自己那匹又快又认家的大青马,换给了陈阵,并再三叮嘱他,千万别抄近道,一定要顺大车道走。
刚登上一道山梁,遥望大队驻地的查干窝拉山头,他一下子就把老人的叮嘱扔在脑后,率性地放弃了绕行二十多里地走大车道的那条路线,改而径直抄近路插向大队。
天越来越冷,大约走了一半路程,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陈阵忽然一阵颤栗,心里有些莫名的紧张??他怕大青马迷路,怕变天,怕暴风雪,怕冻死在冰雪荒原上,但就是忘记了害怕狼。
快到一个山谷口,一路上大青马活跃乱动、四处侦听的耳朵突然停住了,并且直直地朝向谷口的后方,开始抬头喷气,步伐错乱。
当陈阵猛地转头向山谷望去时,他几乎吓得栽下马背。距他不到四十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后来,陈阵跟毕利格详细讲起狼群当时的阵势,老人用食指刮了一下额上的冷汗说,狼群八成正在开会,山那边正好有一群马,狼王正给手下布置袭击马群的计划呢。幸亏这不是群饥狼,毛色发亮的狼就不是饿狼。
陈阵强撑着身架,端坐马鞍,只用眼角的余光紧张地感觉着近在侧旁的狼群。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这几十米距离的目标,对蒙古狼来说只消几秒钟便可一蹴而就。人马与侧面的狼群越来越近,陈阵深知自己绝对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懦,必须像唱空城计的诸葛孔明那样,摆出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身后跟随铁骑万千的架势。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凶残多疑的草原杀手??蒙古草原狼。
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但是,这个无枪无杆的单人单马,竟敢如此大胆招摇地路过狼群,却令狼王和所有的大狼生疑。
晚霞渐渐消失。人马离狼群更近了。这几十步可以说是陈阵一生中最凶险、最漫长的路途之一。大青马又走了几步,陈阵突然感到有一条狼向他身后的雪坡跑去,他意识到那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后有无伏兵。
大青马的步伐似乎也不那么镇定了。陈阵的双腿和马身都在发抖,并迅速发生可怕的共振,继而传染放大了人马共同的恐惧。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
毕利格阿爸把自己的大青马换给他,但马鞍未换。难怪当初老人给他挑了这么大的一副钢蹬,似乎老人早就料到了有用得着它的这一天。
狼群正在等待探子,人马已走到狼群的正面。陈阵迅速将双脚退出钢镫,又弯身将镫带拽上来,双手各抓住一只钢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陈阵憋足了劲,猛地转过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声,然后将沉重的钢镫举到胸前,狠狠地对砸起来。
“当、当……”
钢镫击出钢锤敲砸钢轨的声响,清脆高频,震耳欲聋,在肃杀静寂的草原上,像刺耳刺胆的利剑刺向狼群。对于狼来说,这种非自然的钢铁声响,要比自然中的惊雷声更可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惧的捕兽钢夹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恐吓力。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呼地向山里奔逃而去。
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陈阵看呆了。
狼群一眨眼的工夫就跑没影了,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雾雪砂。
(节选自《狼图腾》,有删改)
17.小说第一段中毕利格老人把大青马换给陈阵并再三叮嘱这一细节有何作用?(4分)
18.赏析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4分)
(1)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
(2)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
19.简要概述文中蒙古草原狼的特点。(4分)
20.作者是怎样描写陈阵与狼群遭遇后的心理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不可扭曲如蛆虫。
??曼德拉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1119376.html
相关阅读:陕西省宝鸡园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Wo
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9级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寒假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