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还是如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转悠。本打算借一本龙应台的《目送》,但恰恰让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书--《青春之歌》,这本书早有耳闻,记忆中第一次听到这本书还是在一档关于杨沫之子回忆母亲的访谈类节目中。也就让我有缘第一次接触了这本书。
果然没有让我一毫失望,除了震撼还是震撼,直逼心灵深处,反复回旋荡漾。时代永远在更新,相对来说是进步。但文明与野蛮,永远对立存在,文明人中的野蛮甚至更可怕。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到:“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朴素、孤独的美丽少女,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这异常的神态,异常的俊美,以及守着一堆乐器的那种异常的行止。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黄色的泥屋,矗立的电杆,火车在行驶着。
她在思索着什么、经历了什么、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背后的故事,抑或藏着难言的悲伤。当前的迷茫,向谁诉说?周围的世界:嘈杂,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嘲讽。这样的世界与她如此格格不入,想挣脱,借一双翅膀,一双慧眼,睁开眼,已在另一个世界。等到那一天,那一天终会到来:站在高山之巅,手触云端,俯瞰大地,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农民荷锄归家,乡路曲曲折折,通往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港湾,落日的余晖照在每个孩子的脸上。世界如此静好、安宁!
车到北戴河,提着行李,那行李里除了乐器便没有了什么,便下了火车。留在车上的旅客们,还用着惊异的惋惜的眼色目送她走出了站台。她似乎从来没有注意周边的人们。
她就是林道静,她为何来到举目无亲的北戴河?是来度假避暑?当然不是。我不敢揣测,我已无法呼吸,心头的弦紧紧地绷着。好久好久。
“还我孩子!还我孩子!你这丧尽天良、狼心狗肺的人,该千刀万剐的人呀,还我孩子!还我孩子!……”一直绝望地哀嚎着,母亲的遭遇后让道静哽咽不止,她大哭了。第一次这么痛心地哭了。
她绝望了,她发誓要永远离开这个可恨的家庭,永远不要登这个罪恶的大门。但她能去哪呢?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北戴河的一个村庄。在这个沿海小村,周围除了沙丘,青翠的树木是很少的,当她走着走着,情况渐渐变了:葱郁的树林,鲜艳的结着累累苹果、李子的果树,一簇簇整齐的出现在山巅、在低洼的小峡谷里。在这些绿树鲜花中间还迤逦地出现了一幢幢各式各样精美的小洋楼。在这里,穷人与富人的差距有着天壤之别。“华人和狗禁止通过!”她向这块木牌使劲蹬了两眼,直到当她看清洋楼上插着美国国旗时,二话没说,扭头就走。
国土被洋人如此蹂躏,道静怎能偏安一隅,当得知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南京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国家和人民处在水生火热当中!道静怎能抑制内心的愤懑!她接受共产党人卢嘉川的启蒙,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但发现自己曾经爱的人是如此平庸、自私,曾多次阻碍道静参加革命活动,并直接导致卢嘉川被捕牺牲,在惨痛的事实面前,最终与于永泽决裂,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经历重重磨难,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国可以不可爱,但土地和人民可以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158555.html
相关阅读:《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